自從殲20問世以來,各國的軍迷們圍繞這架漂亮的「黑絲帶」有著諸多的討論,其中最熱門的話題之一,就是殲20到底有沒有裝備航炮,那麼為什麼一個小小的航炮會讓這麼多人如此感興趣呢?在超視距空戰作為主流的今天,特別還是像殲20這樣的隱身戰機,還有裝備航炮的必要麼?

就目前而言,殲20似乎是沒有配備航炮的

在飛機上加裝機槍、機炮一直以來都是一個讓設計者頭疼的事情,早期的螺旋槳需要解決前射火力與螺旋槳的同步協調關係,而噴氣機則需要考慮炮口抽氣、拋殼方向,布置位置等問題,歸根結底,槍炮空戰是人類很長一段時間內的主要空戰方式儘管空空導彈的出現在很大程度上改變了空戰的模式,但是現代戰機依然保持著航炮這個古老的配置。

槍炮空戰是人類很長一段時間內的空戰模式

提到空空導彈,眾所周知,早期的空空導彈並非是針對戰鬥機,而是由於攔截能夠攜帶核武器的洲際轟炸機,這都是機動性相對較低的目標,而到說了隨後的半主動彈時期,也仍需要在導彈發射後對其進行引導,換句話說,將早期導彈形容為射程增加的航炮也並不為過,再加上航炮射擊時不需要過多考慮過載問題,這也是早期空空彈做不到的。

但是就目前而言,隨著空空導彈技術的成熟,上述這些問題基本已經成為過去式,超視距空戰下,多數空戰甚至到不了雙方目視接觸的距離內就已經結束,而即便到了近身的狗斗階段,擁有可靠引導頭以及離軸發射和全向攻擊能力的先進格鬥彈也遠比航炮有著更高的殺傷效率。

F4的部分型號由於沒有裝備航炮在越戰中吃了虧

很多人愛用美國人的F4在越南戰爭中的悲慘遭遇說事,但是既然如此,又怎麼解釋美軍最新型的F35戰鬥機三個型號中只有一個內置有航炮呢?所以,殲20無論是否裝備有航炮,其實都是一個無關痛癢的問題,畢竟殲20的主要任務是在視界範圍內獵殺敵機而非「近身肉搏」。


目前曝光的殲20全部都沒有裝航炮,以後會不會裝航炮,誰也說不準,我個人認為沒有必要。

關於四代機還有沒有必要保留航炮這種武器,一直都有爭論,從現實的做法來看,美國F22、俄羅斯T50都裝備了航炮,美國F35A裝備的航炮,而F35B/C型沒有裝備航炮,只保留了航炮吊艙。

F35航炮吊艙

F22機炮位置

航炮這種武器,相當於戰鬥機貼身肉搏的匕首,近距空戰(DF:dogfight)「狗斗」時能派上用處。顯然「狗斗」對四代機來說並不是合適的作戰方式,會不會發生「狗斗」誰也說不準,但是四代機肯定會儘力避免這種情況。

四代機以導彈攻擊和超視距空戰為主,遠程空空導彈的射程現在能達到200多公里,近程紅外格鬥彈最近500米就可以使用。每架飛機帶上七八枚導彈從超視距打到格鬥還沒分出勝負也不用再打了,犯不著冒著被擊落的風險衝上去用機炮解決問題。打完導彈就返航,落地再上就是了。

取消航炮有哪些好處?

航炮裝在飛機上體積重量都不小,機炮、彈倉、幾百發炮彈,再加上驅動控制系統,少說也有1噸多的重量,如果能取消航炮,飛機就可以多帶燃油和導彈,對四代機的作戰半徑和戰鬥力都有一定的提高。

美軍M61「火神」

20mm機炮

至於網上一些諸如導彈太貴,不如航炮便宜,想用就用,方便進行警告射擊和驅離,甚至認為對付一些弱國航炮就夠了,諸如這樣的意見我認為簡直有點迂腐可笑。你都用四代機上了,還怕不夠有威懾力?四代機一架數十億,飛一次幾十萬上百萬,還需要要算計用航炮能省幾個錢?導彈一枚10萬,省一萬枚導彈的錢都趕不上一架戰鬥機的價格!

殲20迄今未見有機炮

任何一件兵器都有興盛與消亡的時候,一代機航炮為王,二代機航炮與導彈缺一不可,三代機航炮應急而已,四代機航炮就成為了累贅。沒必要再用老眼光審視四代機,淘汰航炮也沒什麼不可以。

殲20裝航炮,真沒這個必要!


你好,我是齊奧爾科夫,你的問題我來回答。

從公開消息看,沒有任何證據表明殲-20列裝了機炮(即航炮)。所謂的一些圖片,恐怕也只是網友們的一廂情願而已。作為中國新一代主力戰鬥機,殲-20勢必擁有多個口蓋,在必要時與外界進行聯通。一些口蓋只是可能是機炮的口蓋,而不是一定是。各種區別的,大家自己體會。這裡我只講一些觀點性的東西。對於五代機是否要裝機炮,其實除了中國,美國在研發F-22和F-35的過程中也深入地討論了這個問題。比如,支持者認為,機炮是戰鬥機的最後攻擊手段。空空導彈可能會受到敵方各種干擾裝置的干擾,而機炮則受到的干擾可能會少。而反方觀點則認為,作為隱身戰機顯然是為了超視距攻擊而生的。如果用機炮,那顯然是近距白刃戰,那麼隱身戰機就失去了其最大的價值。

我們再來看下美國的最終選擇。在一線飛行員的強烈要求下,F-22戰機最終是加裝了機炮。而F-35的陸軍版和海軍版都沒有機炮,空軍版仍保留了機炮。

圖中這個口蓋被不少人認為是航炮的口蓋,但我們目前並不能排除這是為硬管加油預留的口蓋


作為成飛研發的一款具備高隱身性、高態勢感知、高機動性等能力的隱形戰鬥機,殲20的順利服役,意味著人民空軍走進了世界航空兵器裝備的第一方陣,對空軍可謂意義極大。

據網載,殲20安裝有一門30×165毫米GSh-301單管轉膛航空機炮,但從殲20試飛開始,一直到從軍為止的大量圖片,作為軍迷個人就是找不到那門機炮的具體位置,或且那門機炮也隱型了。

同為無代差的隱身戰鬥機,美製F22裝備有1門20毫米M61A1型6管機加特林航炮,主要用於近距離格鬥,具體位置就在右側機翼與機身連接之間,F35聯合戰鬥攻擊機同樣裝備有1門航炮,位於機頭右側進氣口上。

就空戰角度而言,隱身戰鬥機乃超視距空戰,具備隱形性能、超機動性,以及超音速巡航,讓交戰雙方几乎無法進入航空機炮的射程,所以對新型隱身戰鬥機來說,航炮的作用可能並不大。

儘管目前殲20沒安裝航炮,但不等於後續機型不安裝,具備後發優勢的殲20,未來的改型可能會彌補這個短板,航空機炮有終比沒有來得強,萬一雙方的隱型戰機,接近了航炮射程呢,這時候航炮可比空空導彈管用多了。

從殲20試飛,到殲20服役,整個過程中,殲20始終受到了國內外軍迷的極大關注,從試飛到服役期間,曝光了內置彈倉、座艙、發動機、隱形效果等關鍵性能,在這麼長的時間內,自始至終都沒有展示過航炮的位置。

本文由「國平軍史」發布,2018年4月11日於杭州。


到了殲-20這一代,不應該問有沒有安裝航炮,應該問還需不需要安裝航炮。

我們先看一看,航炮是什麼。這是一種自動射擊武器,其射擊的原理和機槍有異曲同工之處,槍管轉動而子彈彈膛不動,而且飛行員只需要選中目標,航炮會自動的進行所有的準備和攻擊工作。在二戰中,法國最先開始使用這種武裝,本來法國此舉也不過是個實驗,但沒想到航炮受到了各國的追捧,很快就全面的覆蓋了戰鬥機群。不過大部分的航炮只有2000米左右的射程,也許對於地上作戰來說這已經是十分遠的射程了,但空中作戰2000米實在是太短,所以航炮一般用於戰鬥機近距離打擊目標的時候。想一想二戰時期的作戰環境和那個時代的戰鬥機,一方面德軍戰鬥機為轟炸目標多低飛俯衝,而這時候用炸彈、導彈都不是什麼好選擇,航炮就可以很好的剋制俯衝狀態,另一方面,那時候還么有現在這麼有力的遠程打擊,大部分時候戰鬥機的戰鬥距離就是面對面,所以航炮能發揮很大的作用。

據有關人士透露,我國殲-20是沒有裝載航炮的。殲-20絕對是四代機里的楚翹,甚至可以說是4.5代機,而四代機的主攻方向是什麼呢?以高度信息化為核心而展開的導彈攻擊和超視距空戰,這讓四代機具備「千里之外取敵人首級」的能力,而且近距離作戰極有可能造成飛機損毀。所以在如此條件下為什麼還要裝備航炮這類近距離武裝呢?就為了省導彈錢?可是四代機的一架飛機的價值比一顆導彈不知道高到哪裡去。同時,航炮儘管被稱讚「輕便」,但也僅僅是與導彈相比,如果能去掉航炮,我們可以為飛機多裝一個油箱,增強它的續航能力,或者多帶幾枚導彈也是能行的。


之前回答有裝的,後來專門問了下——沒裝。

看駕駛艙裡面的武器配置的部分也沒有航炮存在的痕迹。

目前看基本上這批殲-20鐵定是沒有航炮的版本了。

不過也真心用不著多麼著急,中國的戰鬥機上最常用的航炮是雙管的23-3型航炮。

這款航炮的優點就是重量輕——只有50公斤。體積小長度1537毫米長度。比起長度1875mm重量120公斤的M61炮要輕便的多了。

因此在合適的時間後期安裝在殲-20上也是可以的。加裝23-3基本上對機身的結構也不會造成太大的修改。

不過W君還是特遺憾為啥不直接給殲-20上個航炮呢?困惑中。


目前來看五代機最大的敵人還是五代機,對付敵方五代機最好的武器就是自己的五代機,可想而知,在雙方都隱形,同時都受到對方強電磁壓制的情況下,五代機出現相互格鬥的情況在所難免,所以五代機應該也必須安裝機炮,除非殲20是定位類似於F117那種攻擊機的用途,但是這樣殲20就沒必要花那麼多心思去搞隱身與氣動的兼顧了。楊偉總師曾說過殲20就是為了對付F22而生的,顯然殲20定位的是制空機,裝備機炮是肯定的。


殲2O戰機和F22一樣,都有航炮,這是最後的自衛武器,殲2O是我國目前頂級的五代機,該有的功能,一樣不會少,殲20是集我國航空工業之大成的國之重器。


殲20參數又沒公開,如此細緻的問題,除了一些特殊部門的人外,誰能答得了你?能回答的就是美國的四代機有航炮。以後這種問題還是不要問的好!!!


暫時還沒有公布,不過按照各國空軍的發展來看,應該裝備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