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前,工信部公示了2018年乘用車企的雙積分情況,其中最風光的角色,非比亞迪莫屬。

  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排名中,比亞迪僅次於上汽集團,排名第二,而且是唯二平均燃料消耗量積分超過120萬分的車企;新能源汽車積分排行中,比亞迪以494702分遙遙領先,位列榜首。

  所以,讓很多車企頭疼的雙積分政策,對於比亞迪來說卻不值一提,而這在新能源化進程越來越快的當下,無疑是巨大的優勢。

  從比亞迪才公佈的第一季度的銷量之中,我們也能窺探到一些比亞迪即將成爲未來新能源領域霸主的苗頭。

  2019年第一季度,比亞迪共售出新車115638輛,同比增長5%,這個數據看起來其實並不算優秀,畢竟吉利3月份單月的銷量就超過了比亞迪一季度的總銷量。但是,比亞迪一季度新能源汽車的銷量卻高達71232輛,同比暴增150%,在比亞迪總銷量中的佔比更是達到了61.6%。不管是新能源汽車的絕對銷量,還是所佔比重,比亞迪新能源都遙遙領先於其它傳統車企。

  而從產品來看,比亞迪也已經與那些由政策推動銷量的新能源車企徹底區分開來,“升級”爲了市場驅動。

  比如比亞迪全新一代唐,今年一季度銷量爲28002輛,上市之後的月銷量穩定在萬輛上下。其中,唐DM的銷量佔比在60%左右。也就是說,這臺售價高達23.99-32.99萬元的插電式混動SUV每月都能賣出6000輛左右,試想一下,除了比亞迪,一衆自主品牌中還有誰能做到?如果不是產品力出色,又會有多少消費者會花20多萬元,甚至30萬元去買一輛自主品牌插混SUV?除此之外,售價更高的唐EV600,目前的累計訂單量也已經超過了6000輛,市場熱度不比唐DM低。由此可見,即使是在高端新能源汽車市場,比亞迪也得到了消費者的認可。

  中低端市場,比亞迪同樣處於市場主流地位,特別是元EV,今年一季度的銷量達到了24446輛,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中排名第一位,遙遙領先於北汽EU系列、帝豪EV等熱銷車型。最關鍵的是,元EV並不像帝豪EV一樣主打出行市場,更多的是賣給了私人客戶,對於其它自主車企來說更具參考意義。而比亞迪主打出行市場的比亞迪e5,一季度銷量達到了18332輛,幾近是帝豪EV的兩倍。所以,不管從哪個方面來看,比亞迪在新能源市場的優勢都是比較大的。

  但是,美中不足的是,比亞迪秦Pro DM/EV、宋DM/EV的表現卻沒有那麼亮眼。前者月銷維持在千輛左右,除了自主品牌中高級轎車的熱度不高這個原因之外,秦Pro DM/EV自身配置分配也有些不合理,低配車型配置不足,定價也稍微貴了一點。所以,前段時間推出的秦Pro超能版DM的定價變得更低,而開啓預售的秦Pro 超能版EV則是將續航里程提高到了520km,兩者的銷量有望提升。

  宋DM和宋EV的銷量同樣不佳,一個兩三千,一個一兩千。這主要是因爲現款宋DM/EV雖然在去年更換了“龍顏”,但是其本質還是比亞迪上一代的產品。好在,馬上到來的上海車展上,比亞迪即將推出全新的宋Pro,屆時,全新的宋Pro DM、宋Pro EV應該也不會缺席。

  此外,比亞迪目前面臨的最大的問題是:補貼退坡之後,產品價格和企業利潤該如何平衡?

  從比亞迪此前發佈的2018年財報來看,比亞迪2018年實現營業收入1300.55億元,同比增長22.79%;歸屬於上市公司股東的淨利潤27.8億元,同比下滑31.63%。其中,汽車業務全年實現營收760.7億元,同比增長34.23%,營收佔比進一步提升至58%,板塊毛利率19.78%,同比下滑4.53個百分點。

  不難發現,比亞迪汽車業務的營收大幅增長,但是利潤卻在下滑,這其中的最大原因就是2018年補貼下滑導致利潤降低。

  而在2019年的補貼政策中,補貼幅度較2018年退坡了50%左右,比亞迪爲了保證市場份額,針對新政推出了保價計劃——在6月25日過渡期內維持2018年全額補貼,這又是一筆極大的支出。

  那麼,6月25日之後,比亞迪是該選擇漲價還是維持現有定價?是選擇繼續燒錢保證市場份額還是漲價保證股東利潤?

  寫在最後

  誠然,比亞迪在國內新能源汽車市場有着絕對的統治力,不管是品牌溢價還是市場份額都不是其它車企能夠比擬的。但同時,面對不斷變化的外部環境和即將國產的特斯拉,比亞迪身上的擔子也不輕。長路漫漫,祝福比亞迪。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