關於電影:
「若能遇見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誰想要寂寞?」總是感受到孤獨的我們,歡樂是無聲、悲傷是無聲。這份無聲甚至吵醒了自己,使我們在黑夜裡無法入睡。然而,孤獨像一種指示燈,帶領我們去翻閱文字、發掘興趣,帶領我們與真實的自我相遇,並在真實生活裡遇見也懂孤獨、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

 

2012年上映的《派特的幸福劇本》(Silver Linings Playbook),講述一位患有躁鬱症的歷史老師Pat(Bradley Cooper 飾)與受過心靈創傷的Tiffany(Jennifer Lawrence 飾),兩人從對立,漸漸相知的一段美麗的人生插曲。

關於這部電影的有趣之處:
1. 從片名所隱射的男女主角的人生開始,慢慢帶領觀眾思索「何謂幸福?」
2. 對男主角Pat而言,什麼樣的生活才是幸福?
3. 最後以女主角Tiffany的視角,談談她心裡的世界。

 

第1件事:電影名稱的意義

電影原名「Silver Linings Playbook」源自諺語 “Every cloud has a silver lining.”

字面上的意思是「每朵雲都鑲了銀邊」,其中雲朵指生活中的苦難,銀邊則是陽光透過烏雲露出一絲光線的景象,象徵苦難背後的光明面。這句話傳達的意思是凡事不要過度悲觀,每個挫折、每片烏雲背後,都有它的光明面。

對於電影而言,這恰恰是Pat與Tiffany的最佳寫照,也是本片想傳達的中心思維。「看起來不好的事並不總是壞事」,撥雲見日後,會是另一片更美的風景。

 

第2件事:「忠於自我」所帶來的幸福

● 忠於自我的本質

沒有一種生活方式是人人都能接受的。有人喜歡沉浸在數學的思辨、有人陶醉於文字之美,當全世界的人都只能追尋同一個目標、同一個信仰、同一種死法,那是一件多麼可悲的事。因此,忠於自我的人生,才能看見烏雲背後的光明面。

然而,「忠於自我」談何容易?我們在成長中接觸到各種社會的價值觀,若幸運地遇到符合我們的,那我們就能無縫接軌地成為大人。

倘若事與願違呢?我們就被迫以教育為名,強行為實地接受不合的價值觀,並將內心的自我深鎖在心底。

● Pat人生的烏雲

在故事的一開始,Pat不斷地強迫自己當個「正常人」,希望透過精益求精(EXCELSIOR)的自我磨練,擺脫眾人與前妻Nikki對自己躁鬱症的形象。而Pat身邊的朋友也難以當頭棒喝地告訴Pat他與Nikki目前的處境,深怕激起他的躁鬱症。直到Tiffany的出現,她與Pat一樣直言不諱的說話方式,才漸漸扭轉Pat醜陋的人生。

其中有一幕裡,Tiffany在被Pat說是淫婦時,憤怒地回問:

「有時我就是很不檢點、很放蕩,但我喜歡它,就像我喜歡我的其他性格一樣。而你他媽也敢這麼說嗎?」
“There's always gonna be a part of me that's sloppy and dirty, but I like that with all the other parts of myself. Can you say the same about yourself, fucker?”

相較於Tiffany,Pat生活在社會的束縛裡,希望透過與前妻的破鏡重圓來證明自己並不是需要藥物控制的怪人,卻捨棄心底真正的自我。但如同Pat的心理醫師所說:「嘿 Pat,幸福是從自身找尋的。你所謂自己那份『破性格』反而能讓你更快樂、更冷靜,並讓你擁有一種積極的人生觀。」

在Pat的世界裡,他始終認為心裡的自我是「破性格」,並讓自己受到旁人異樣的眼光。然而,誰才是真正的怪物呢?Pat的爸爸在球場失控揍人並被驅逐出場,他的哥哥一見面就說些不合宜的比較,Ronnie以一些暴力行徑壓抑快被現實生活吞噬的心。

導演以鮮明的比較說明「Pat並非怪物」,躁鬱症或其他心理疾病並非只有他患有,只是他曾被送進精神療養院,而他人沒有,就這點差別而已。只是這一點差別,就決定了Pat看待自己與他人看待Pat的異樣眼光。

● 總結來說

《派特的幸福劇本》其中一個帶給觀眾的反思,就是「幸福到底是什麼?幸福到底如何獲得?」Pat在一路的自我找尋裡,從壓抑、強行要塑造出「我康復了」的形象,到漸漸認識自我、解放自我,才終於撥雲見日,看見一線希望。

 

第3件事:女主角 Tiffany 的世界

● 適應障礙

生活的每個階段都存在許多不同的變化,像是就學環境的改變,或就業職場的部門調動。而適應障礙就是指在這類環境變化中,產生超過負荷量的壓力所導致的憂鬱不安。

因此Pat與Tiffany兩人各自的世界之所以佈滿烏雲,都源自生活上的適應障礙,並導致躁鬱與憂鬱症。

● Tiffany的孤獨世界

在前夫Tommy死後,無法適應的Tiffany藉由不斷與他人發生性關係來維持朋友圈,並希望藉由性愛來逃避心裡的痛苦,渴望藉此自我療癒。但這種逃避式的療癒並無法解決問題,只是讓自己陷入更無法抽離的深淵。

《動物方城市》裡,狐狸Nick因為幼時被草食性動物歧視,從此對冷漠的社會現實絕望,並活得像一隻社會所刻板認定的「狡猾的狐狸」。而被旁人視為禍端的Tiffany,則放棄向周圍朋友說出心裡的傷痛,而選擇過著淫婦般的生活。

然而,有誰真正了解Tiffany心裡的世界呢?

她一次次地傾心付出,卻在最後才發現自我又是再一次的空虛。她總是得不到想要的那份被關心,並循環性地陷入那種窘境。直到遇見了Pat,他們彼此都能看見對方不被人理解的寂寞,也知道那種被旁人視為精神病患的感受。

電影表面上看起來,像是Pat原本一團亂的人生,在Tiffany意外闖入後終於得到救贖,並得到屬於自己的幸福人生;但在我的感受上,更像是已經自我放棄尋求外界援助的Tiffany,在因緣際會下遇見人生一團糟的Pat,並藉由彼此都了解的那份「不被旁人所理解」的寂寞,才讓Tiffany真正敞開心胸地為一個人付出,並獲得人生的幸福。

● 總結來說

《派特的幸福劇本》讓觀眾強烈地感受到「若能遇見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誰想要寂寞?」

總是感受到孤獨的我們,歡樂是無聲、悲傷是無聲。這份無聲甚至吵醒了自己,使我們在黑夜裡無法入睡。

然而,孤獨像一種指示燈,帶領我們去翻閱文字、發掘興趣,帶領我們與真實的自我相遇,並在真實生活裡遇見也懂孤獨、真正理解自己的朋友。

就像Tiffany終於遇見懂她的孤獨的Pat。

 

若你的心裡也存在一份孤獨,過著非典型一帆風順的人生,那就一定能體會這部電影所傳達的那份感動。

 

 

 

臉書粉專:【魔笛手的關於三件事】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