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這裡的瞬時性是指一具體意識產生的同時是否也正是消失的時候(例:我意識「到桌子上有一蘋果」,在意識到桌子上有一蘋果的下一個想法是「把它吃了」。那麼,在「桌子上有一蘋果」與「把它吃了」兩個意識轉化的過程是否就說明了「桌子上有一蘋果」這一意識在產生的同時也就消失了?)求各位提供見解。


立時斷念現澄明,直入橐籥空染淨。殘念映心凝不散,幾動不動心無影。

「現澄明」為密學。「直入」為般若學。「橐籥」為道學。「空染淨」為中土佛學。「立時斷念」與「殘念映心」為禪學。「凝不散」與「幾動不動」為儒學。「心無影」為儒釋道結合以後的宋明理學。詳閱《遺忘與記憶》一書。請到我的簡介下載之。


你既然已經認識到了人的意識是一種生理狀態,那麼你思考一個過程:

桌子上有一個蘋果:代表桌子空間位置的細胞被喚醒,蘋果概念的腦細胞被喚醒,同時生成記憶細胞來記錄桌子和蘋果的聯繫。

吃了蘋果:再進一步喚醒吃對應的細胞和中樞,並通過相關細胞建立和蘋果的聯繫

除非你認為前者提到的記憶細胞或者聯繫細胞會立刻死亡(不符合實際,不然你哪來的記憶,雖然僅僅是短時)。。。否則註定不符合實際


從不同的角度理解確實可以得到不同的答案,僅從表象上來看,人的意識是持續性的。拋開表象,從原理和實質來看就不一定,因為你這一刻認為的桌上有一個蘋果和你後面認知的桌上有一個蘋果,不一定使用了相同的腦細胞群。


據我所知,目前科學界主流是,意識只是大腦神經節網路中的信號,然後就我的個人理解,意識是大腦中的系統對外界信息的,收集反饋,整合,建立系統,再用建立或更改過的系統進行新的信息收集反饋,整合,建立系統,我們的意識的意識就像是橡皮泥,通過外界的信息我們可以,不,是外界信息可以塑造我們的意識,當然我們可以選擇性的獲取信息(這就是學習),

所以題主中的問題,1/生理結構對意識有影響(人就像,不,就是一部非常精密的機器,就像某些情況下,外界或身體內的一些因素可以讓我們的意識發生改變,因為我們的意識依附於神經細胞的連接結構,如果結構發生大面積改變,題主你問題中第二個想法「吃掉蘋果」可能變成「丟掉蘋果」了也說不定,當然這需要改變非常大面積,不,應該是體積的連接結構,啰嗦了那麼多,我就想說意識可以改變的,可以通過神經細胞的連接結構改變,這也是目前腦科學的主流思想,於是這就已經證明了題主的問題了)

2/非生理結構對意識也有影響(上面已經說了,外界信息也可以改變意識,典型的例子就是洗腦傳銷

還有題主第三個問題3/意識的順時性,不,應該說是「想法」,因為哪一瞬間只能是想法,意識是整體的概念。回過來,既然想法是神經細胞連接迴路中的電信號,那信號

諾,假設甲就是「看到蘋果」的想法,乙是「吃掉蘋果」的想法,而丙是「拿起蘋果」,當然現實中無論是神經結構網路的複雜性和想法的數量都是比這個草圖多無數倍的。

所以信號(想法)是有順時性的,而且你的想法會及時反饋到你的意識中,就是說你會知道,比如你想吃蘋果,你在腦子裡一直想這件事,我想吃蘋果,我想吃蘋果,這個情況只能是你的大腦中的信號一遍又一遍地走乙這個迴路,,

相對於系統,從系統的角度來看,他也絕對不會讓信號具有非順時性的,而且高中生物也講了,神經細胞的結構,信號在神經細胞上的傳導是無法維持持續性的,具體參考高中課本,只能是所謂的「順時性」

手碼不易,求關注(?_?)


確實消失了,這是有意識和無意識的轉換,可能是當你從意識醒來後,你那個無意識的消失了,當你睡覺後,你無意識又來了,你的有意識確消失了,只要你的身體存在,你的有意識和無意識都會互相轉換


可以了解一下柏格森的哲學,他那本書好像是《創造進化論》吧,還拿了諾貝爾獎,在你的瞬時性的概念里同時包含著三個過程,滯留,原意識和前攝,還有綿延啊直覺啊那些概念,emmm我只是學哲學史的時候看的一點柏格森,沒詳細讀他的文本,但感覺他的思想和你的比較契合


沒有呢,桌子上有一個蘋果,和我想吃這兩個念頭一直都在呢,沒見過人餓了會一直盯著食物嗎

當然也會念念相續,也就是兩個念頭之間會有空當,但是念頭產生和轉換速度極快,而且會有些念頭一直出現並且佔據主導地位,所以就變成持續存在的念頭了。


「身之主為心,心之靈明是知,知之發動是意,意之所著為物。」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