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天來了,天氣濕熱難耐。人們往往會在藥師的建議下準備一些防暑藥物放在家裡或外出時攜帶身上。藿香正氣水、十滴水、人丹、仁丹都是百姓家庭必備的常用藥,下面講一下這些「神葯」之間的區別,以及服用這些「神葯」時都要注意哪些事項。

藿香正氣水與十滴水的區別

藿香正氣水有解表化濕,理氣和中的功效,主治因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所致的頭痛昏重,脘腹脹痛,嘔吐泄瀉等症,適宜周期和療程服用。

藿香正氣水裡含有乙醇,乙醇作為一種溶劑,利於藥物功效的發揮和吸收。

十滴水有健胃,驅風的功效,主治因中暑所致的急症,像頭暈噁心,胃腸不適,腹痛等

急症。

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故在發病時服用2~5毫升即可。因十滴水所含的藥物成分有一定毒性,故不宜多服。

人丹和仁丹有什麼區別

人丹偏重於祛風健胃,對暑濕傷及脾胃引起的消化不良、胸腹滿悶、噁心嘔吐等癥狀,有較好療效,也適用於輕度中暑、暈船、醉酒飽滯等;每次0.1~0.2克(10~20丸),口服或含服。

仁丹則長於清暑開竅,用於因傷暑熱所致的頭昏目眩、頭痛、噁心胸悶等症,還可治暈車暈船。每次10~20粒,含化或用溫開水送服。

特別注意:不論人丹還是仁丹,都不能常吃。因為仁丹中含有硃砂,若超量服用,易發生汞中毒,還有造成胎兒畸形的可能。人丹中含有樟腦,也有一定毒性,兩者,孕婦、嬰幼兒及老年人應避免服用。

(網路圖,僅供參考)

湖南醫聊特約作者:長沙市中醫醫院 藥劑科副主任、副主任中藥師 譚文

現在正處於三伏天時節

大長沙的夏天真心不是人過的哦!!!

在室內開著空調還好

一旦到室外,就感覺自己隨時要暈倒了!

小時候,媽媽總是要我喝藿香正氣水防暑

但是,你真的知道防暑應該怎麼做嗎?

專家的5條建議

1.多種防暑葯只能緩解輕度中暑癥狀,嚴重者要早送醫院治療。

2.中暑後應儘快遠離高溫環境,先物理降溫再吃藥。

3.別把中暑癥狀誤當感冒。

4.沒有不適癥狀時,服用防暑葯意義不大。

5.家庭防暑常備綠豆湯、鹽開水、苦瓜、黃瓜、金銀花、菊花之類的消暑降溫食物,它們解暑效果好且沒有副作用。

  

適宜桑拿天「中暑」用

藿香正氣

  

適用癥狀陰暑、胃腸型感冒

忌用人群: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孕婦、小兒、老年體虛者應在醫師指導下服用。

中暑後別忙著吃藿香正氣類藥物,因為藿香正氣只適合「桑拿天」造成的中暑,不適合高溫中暑。

兒童因不能耐受藿香正氣水中的酒精,可改用散劑、丸劑、膠囊及湯藥等,這些劑型都不含酒精,如果服用者本身就是過敏體質,用藥前先諮詢醫生。雖然從藥效上看,水劑效果更快,但藥理作用是一樣的,對兒童或酒精過敏者來說,非水劑更安全。

  

能治中暑,不能防中暑適用癥狀頭暈、昏迷、高熱等

十滴水

  

忌用人群:過敏體質、孕婦、有高血壓、心臟病、肝病、糖尿病、腎病等慢性病嚴重者慎用。酒精成分比較高,而且經過提純,所以服用劑量比較小,很快就能見效,它比較特別的一點是止痛作用好。有些人中暑之後會腸痙攣,肚子痛得厲害,這種情況喝十滴水,就很管用。

服用方法:有的人會事先喝點十滴水,用於預防中暑,這是沒多大作用的。十滴水只在發病時服用,而且多用於病程僅數十分鐘或數小時的急症,不能當成預防用藥。

  

對高溫「中暑」最有效

仁丹

  

適用癥狀頭昏、頭痛、噁心、胸悶等

忌用人群:小兒和老年人慎用,孕婦不宜服用。

與藿香正氣類藥物不同,仁丹具有清暑開竅、消暑解熱的作用,更適合因暴晒導致的中暑患者服用。仁丹含有的薄荷冰有散熱、醒腦作用還可緩解中暑者出現的食欲不振、噁心、嘔吐。

人丹的成分中,有很多芳香的藥物,丁香、木香、小茴香之類的,所以理氣的效果好。中暑引起胸悶、胃脹的人,吃人丹,可以讓胃舒服點。

  

出汗時要慎用適用癥狀中暑引起的頭痛、頭暈等

風油精

  

忌用人群:孕婦、新生兒禁用;皮膚有燙傷、損傷及潰瘍者禁用;塗抹後皮膚出現皮疹、瘙癢者停用。

出汗時不宜使用,因為風油精含有薄荷腦、樟腦等芳香劑,這些成分會通過汗腺被人體吸收,尤其是過敏體質的人群更應在出汗時慎用此葯。

服用方法:把風油精塗抹到人中、太陽、印堂等穴位,可起到預防中暑的作用。如因中暑引起腹痛,可在肚臍滴幾滴風油精,再貼上傷濕止痛膏,即可緩解疼痛。

  

三款防暑藥茶

涼茶:山楂、金銀花、陳皮、黃芩、桔梗、元參、花粉各9克,砂糖100克,綠茶10克,用沸水5000毫升,泡半小時即可飲用。此茶不但能防暑解熱,對中暑先兆癥狀,如頭昏、食欲不振等也有治療作用。

決明子涼茶:決明子15~30克(炒黃),桑葉、菊花各10克,水煎取汁,放涼代茶飲。此茶具有祛風散熱、清肝明目、降脂通便的功效,適用高血壓、高血脂,還可預防中暑。

六月神仙茶:該藥茶以六一散、青蒿、荷葉為主料,具有清熱解毒、利濕消暑的作用,老少皆宜。


夏天,人們不僅重視相關疾病的預防,還應在家庭小藥箱中準備一些常用藥,以備不時之需。下面我們就來看看,夏季有哪些常用的「神葯」,也歡迎讀者在留言區補充。

1.抗中暑葯。此類藥物中,又包括霍香正氣水,風油精,人丹,十滴水等。這幾種葯各自有各自的特點,藿香正氣水適用於伴有胃腸道癥狀的中暑,上吐下瀉,頭痛胸悶等。風油精則用於緩解中暑的癥狀,沒有治療作用。人丹則能清熱解暑,辟穢止嘔,跟霍香正氣水比較相似。十滴水也是可以健胃,祛風,清涼,但是十滴水中含有樟腦,不適合孕婦,兒童使用。

2.胃腸道用藥。夏天天氣熱 一不小心就吃壞了肚子,這時候就需要一些胃腸道用藥,比如黃連素,思密達,以及益生菌類。黃連素有清熱解毒,抗菌消炎的作用,對於痢疾腹瀉,腸炎都有很好的效果,而且黃連素價格很便宜,一瓶才幾塊錢,比較適合常備。思密達則能止瀉,拉肚子的時候比較管用。益生菌類可以重整腸道環境,幫助身體恢復正常菌群。需要注意的是,這三種葯的使用順序,因為思密達有吸附的功能,為了避免藥物失效,最好先用黃連素,殺菌消炎,隔一個小時再用思密達,吸附有害菌,再隔兩個小時,用益生菌調節腸胃。

3.日常用品。比如花露水,驅蚊水,痱子粉,皮炎平軟膏這些,外用可以清涼驅蚊止癢,一般不做內服。

以上就是我心中的「夏日神葯」,您有自己的「夏日神葯」嗎?

葯事網權威解讀,未經授權不得轉載,抄襲必究。

夏日必備神葯指南

  1、中暑神葯:藿香正氣水

  具有解表、化濕、利氣等功效。用於夏季中暑引起的腸胃不適或傷風感冒。如暴雨之後的悶熱天氣,或者長時間「桑拿天」,人們覺得噁心、頭痛、食欲不振、嘔吐、腹瀉,用藿香正氣特別合適。

  使用注意:多治療體內寒濕較重,又受風寒外邪所致的胃腸型感冒。由於冷熱頻繁轉換,造成感冒呈現寒熱交集的特點,患者卻多未出現噁心、嘔吐等胃腸癥狀,只靠喝藿香正氣水治療,或造成感冒「久治不愈」。

  2、暈車必備:人丹

  具有驅風健胃的功效。其功效確切,價格低廉、服用方便、安全性高,是高溫天氣中一種較好的解暑葯,能夠解決夏季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車、暈船、輕度中暑、酒醉飽滯等問題。

  使用注意:藥品中含有樟腦,有一定毒性,常吃人丹易導致肝腎損害,千萬不可濫用。服用一天後,中暑癥狀仍然沒有較好改善者,應去醫院就診。小兒和老年人需要在醫師指導下服用,孕婦不宜服用。

  3、醒腦秘方:風油精

  清涼,止痛,驅風,止癢。夏季容易遭受蚊子的侵襲風油精,風油精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減輕那種痒痒的感覺。在暈車、暈船或傷風頭痛的時候,抹一點在太陽穴,即可緩解癥狀。

  使用注意:風油精中含有樟腦等成分,具有揮發和滲透作用,會影響胎兒的發育,新生兒使用風油精也可能誘發黃疸、抽風等。如果在出汗時使用,這些成分會通過汗腺被人體吸收,也容易造成過敏。

  4、萬年神葯:板藍根顆粒

  清熱解毒,涼血利咽。用於肺胃熱盛所致的咽喉腫痛、口咽乾燥。作為一種常用而廉價的非處方葯,人們對板藍根「太熟悉」,用於治療感冒、病毒性感染以及傳染病流行期間的預防和治療。

  使用注意:性味苦寒,對於風寒引起的感冒和對於虛寒、怕冷的人都不適用,如果盲目使用就會「治反」了,從而加重病情。人在健康狀態下過多服用板藍根,會傷及脾胃,反而易引發疾病。

  5、腹瀉必備:黃連素

  清熱燥濕,行氣止痛,止痢止瀉,是眾多治療腹瀉藥物中最為大家熟知、價格便宜、服用簡單、攜帶方便的藥物之一,夏季是腹瀉高發季,許多人在腹瀉時第一時間就會想起它。

  使用注意:鹽酸小檗鹼口服吸收極差,其成分幾乎均停留在胃腸道,對胃腸炎、細菌性痢疾等消化道炎症性疾病有特效。對非感染性的腹瀉、腹痛,如胃腸功能紊亂、腸激惹症、過敏性腸炎和心因性腹瀉等毫無作用。

  6、壞孩子的「味道」: 雲南白藥

  活血止痛、解毒消腫,常用於治療跌打損傷、瘀血腫痛、咳血便血及皮膚感染等病症。傳說中,,它是江湖俠士們除暴安良的隨身必備品;在槍林彈雨的戰場上,它是戰士們起死回生的救命仙丹。

  使用注意:雲南白藥不可直接撒在傷口上止血,如此處理,往往會造成傷口感染。其止血作用,須口服後,經過體內一系列複雜的生理過程來完成,而不能靠其藥粉簡單地直接作用於傷口血管,來達到止血的目的。

  


健康科普,來看看【百科名醫】吧!

又到一年中暑高發季,陣陣熱浪襲來讓人有些喘不過氣,熱氣打在身上,頭暈頭疼、渾身乏力、噁心嘔吐……沒有什麼比來一瓶「藿香正氣水」更讓人安心的了。

但是,解暑的「萬能神葯」真的有那麼神嗎?

藿香正氣水的成分是蒼朮、陳皮、厚朴(姜制)、白芷、茯苓、大腹皮、生半夏、廣藿香、紫蘇葉等,都是藥性辛溫的藥材,針對寒性的疾病。可以解暑祛濕,多用於外感暑濕引起的發熱、胸悶、腹脹、吐瀉。亦可和胃止嘔,多用於濕濁過盛引起的噁心嘔吐。同時可芳香化濁,常用於脾濕胃濁引起的食欲不振、舌苔厚膩、腹瀉等症。主要治療外感風寒、內傷濕滯,或夏傷暑濕所致的感冒,症見頭痛昏重、胸膈痞悶、脘腹脹痛、嘔吐泄瀉,腸胃型感冒。比如說有些人夏季由於炎熱喝冷飲多一些,吃瓜果蔬菜多,或者是吹空調以後出現一些發熱惡寒,不想吃飯,伴有噁心腹脹,甚至腹瀉腹痛,這一類癥狀是比較適合的。

注意:藿香正氣水並不具備預防和治療中暑的作用!

夏日炎熱,為預防中暑很多人都喜歡喝一點兒藿香正氣水,尤其是戶外工作者,高溫下的建築工人和環衛工人,但是這種做法其實是取不得的。

對於高溫中暑,藿香正氣水是不適合的,它既沒有預防作用,也沒有治療作用。在高溫狀態下,人體會大量出汗,脫液,嚴重的時候會引起頭暈噁心,甚至暈厥休克,這種情況下,是不能使用藿香正氣的,因為藿香正氣是一種祛濕的葯,而且藿香正氣水中還含有酒精,會加重耗傷體液,這是不適合的,所以使用藿香正氣一定要對症下藥。

藿香正氣水與頭孢菌素同服=死亡?!

藿香正氣水中含有一定量的乙醇。乙醇進入人體,在肝臟被代謝成乙醛,而乙醛繼續發生化學反應,生成乙酸,乙酸最終隨著尿液排出體外,完成代謝過程。如果在服用藿香正氣水的期間使用了頭孢類抗生素,那麼就會影響乙醛在身體內部的代謝,大量的乙醛堆積在身體里,會出現面部潮紅、出汗、眼結膜充血、視覺模糊、頭痛、頭暈、噁心、嘔吐等癥狀。如果大量服用藿香正氣水的情況下,還可能出現胸痛、急性心衰、呼吸困難、急性肝損傷、驚厥及死亡等現象,醫學上稱呼這種現象為「雙硫侖樣反應」。

且通常名字中含有「酊」字的藥物,都含有酒精,不可與頭孢、甲硝銼等同時服用。即使停葯後一兩周內也要遠離酒精。

但是網傳的「頭孢菌素與藿香正氣水同服=死亡」並沒有那麼誇張,一般情況下只喝了一支藿香正氣水的情況下,乙醇含量是很少的,對人體的影響不大。只有在大量飲酒,同時使用大劑量頭孢菌素情況下才有可能出現嚴重的「雙硫侖樣反應」,如果搶救不及時的情況下,不排除致死的可能性。

藿香正氣水≠藿香正氣液!!!

眾所周知,喝含有酒精的藥物製劑,如藿香正氣水,因為藥物中酒精含量高達(40%-50%),駕乘人員服用,吹氣實驗,易被判酒駕。如果把藿香正氣水換成藿香正氣口服液,還會酒駕,還會誘發頭孢中毒反應嗎?

絕對不會的!

藿香正氣水和藿香正氣液是兩種完全不同的葯,雖然他們表面看起來都是液體製劑,但是從生產工藝到口感,均是完完全全不同的兩種葯。最大的差異就是藿香正氣水含有乙醇,而藿香正氣口服液不含有乙醇。也就是說,藿香正氣水不能和頭孢一起服用,而藿香正氣口服液可以和頭孢一起服用。而且喝藿香正氣口服液是不會出現「被酒駕」的情況的。

關於藿香正氣你了解清楚了嗎?

除了藿香正氣水外,十滴水、仁丹和人丹也是防暑的葯,它們有什麼區別嗎?

藿香正氣水:適用於夏季感冒、腸胃型感冒、急性胃腸炎、消化不良等疾病;惡寒發熱、胸膈滿悶、噁心嘔吐也能用。注意服藥期間,應忌食生冷食物。

十滴水:十滴水又名急救十滴水,其成分為鮮姜、丁香、大黃、辣椒、樟腦、薄荷冰六味,經浸泡,混合,過濾除菌而製成。其功效為祛暑散寒,主治中暑霍亂,噁心嘔吐,腹痛等證。由於長時間在烈日下暴晒而導致的中暑,就不能用藿香正氣水,此時,宜選擇十滴水,在發病時服用2到5毫升就可以。

仁丹和人丹,並非是一種葯的不同寫法,而是兩種不同的葯。

仁丹:仁丹的主要成分為陳皮、檀香、砂仁、豆蔻(去果皮)、甘草、木香、丁香、廣藿香葉、兒茶、肉桂、薄荷腦、冰片、硃砂,味甘性涼。主要功效是清暑開竅,緩解傷暑引起的噁心胸悶,頭昏,暈車暈船。

人丹:人丹主要由薄荷腦、肉桂、甘草、兒茶、木香、冰片、桔梗、樟腦、小茴香、草豆蔻、丁香羅勒油等組成;氣味香而甘,性辛涼。主要功效是祛風健胃。用於夏季消化不良、噁心嘔吐、暈船、輕度中暑、酒醉飽滯等症。

值得注意的是,不論人丹還是仁丹,都不能常吃,更不能當成防暑的靈丹。

仁丹中含有硃砂,硃砂的主要成分為汞,也就是水銀,汞與人體蛋白質中的疏基有特別的親合力,高濃度時,可抑制多種酶的活動。若超量服用,易發生汞中毒,還有造成胎兒畸形的可能。

人丹中含有樟腦,也有一定毒性,孕婦、嬰兒、和老人尤其注意,不建議服用。

孕婦:因為孕婦體內的葡萄糖磷酸脫氫酶的含量降低,不能與樟腦很快地結合,使之變成無毒物質,易發生不良反應,嚴重時可導致胎兒死亡。

嬰兒:嬰兒也缺乏葡萄糖磷酸脫氫酶,過量則引起黃疸症,傷害大腦功能。

老年人:老年人肝腎功能日漸減退,常吃人丹易導致肝腎損害。

總之,任何藥物都需在專業醫師的指導下食用,請不要私自服用!

百科名醫 查看官方網站 國家衛計委權威醫學科普項目唯一指定平台

夏天氣溫高,天氣酷熱,人們容易中暑或得熱傷風。也由於晝長夜短,流汗多,晚睡早起,容易感到疲勞睏倦。適時調節身體很重要,用健康身體,抵禦酷熱夏天。俗話說夏吃薑,冬吃蘿蔔。生薑辛溫解表,溫中袪寒,在夏天可防暑,同時在夏天由於多吃寒冷的東西,和貪涼,容易產生寒濕證,用生薑是最好藥物。生薑可搭配鴨肉和冬瓜煲湯食用,鴨肉性涼補虛,增強營養。冬瓜清熱利水,排毒解暑。可以說夏天的養生,防暑的理想食材。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