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上的app基本都用到。

馬蜂窩,看別人的遊記,看哪些值得去的,有哪些推薦的。要多看幾篇,很多有用的信息藏在裡面,例如上次我去上海玩,看到有人建議我買地鐵3日票,真的省了錢也省了事。

大眾點評,用來找吃的。我做攻略,不僅僅玩的,吃的也是提前規劃好的,因為對我這個吃貨來說,吃是旅行中的重要組成部分!

飛豬和攜程,用來訂酒店的。對比哪個划算,就用哪個。

高鐵管家訂火車票的,導航犬就是短途自駕游的時候用的。

百度地圖是規劃路線用的。特別是需要坐巴士,地鐵的時候,提前看好,頭班車,未班車,哪個站上,哪個站下,到時去到就不會抓瞎了。

以上是我某次旅行的某部分攻略,就這麼短短半頁,就用了四個app了。做旅遊攻略其實真的好費時費心,但是做起來還挺快樂的。

有任何疑問,可以諮詢。


蜂窩、攜程、飛豬,還有百度的旅遊攻略我都會看。互相對比,然後選定路線,根據自己感興趣的線路選擇交通工具。

每年暑假我都會帶孩子出門旅遊一趟,國外就跟團,國內基本都是自由行。自由行最適合帶孩子不急不忙的走走停停,跟團太緊張,而且就餐的時間就匆忙了。自由行很自在而且累了可以自己決定休息。那麼先根據網上推薦選擇自己感興趣的景點,時間安排,然後就邊做攻略邊訂機票和酒店。我每次出門都帶一個本子,本子上總結了一些網友推薦的比如好吃的飯店、必去的景觀、好玩的項目還有必買的特產以及購物店、注意事項等等。包括一些主要幹線的站點,這些多備下,以防臨時變動。每次準備充分之後,到了目的地,我就像當地人一樣做幾站到哪站下都很清楚,我很少打車,因為對計程車司機的素質很質疑。今年4月組織去了上海和烏鎮。在去哪兒買的機票,搭配有100元打車券。本來想用,可是快上飛機前,去哪兒的人員特意打電話推薦使用,我就特別反感,尤其是網上有一些人說這種券有圈套,我就決定不用了。在機場打車,這位司機太困啦,夜裡快12點就哈氣連連,開著車就要睡著,我只得不停的跟他說話,然後事前我也定位了機場到酒店店距離以及需要打車的費用,可我告訴司機,他說那條路修路走不通,執意多走40里繞了遠,那我們很難辨別真假。所以坐公交是最靠譜的。順便提醒一下,廉價航班大多數都會晚點,坐這類航班時盡量別選太晚的時間,要留出晚點的時間,不然就坑死了!


肥豬,智行,攜程以及網上百度攻略這些都是我不行參考的平台,所以我是會參考多個平台,然後比較之後得到結果。

如果只是單純的看一個平台的話,有可能使自己的旅行攻略不夠全面,所以導致玩的不夠盡興,或者錯過更好的風景,或者更便宜的方法。

所以我推薦大家旅行出發之前應該好好的查一下相關攻略,以備不時之需。未雨綢繆方能臨危不亂。


機票火車票我都是用飛豬,其它平台用不習慣,更願意相信馬雲。

路線攻略我都是用度娘導航,我喜歡自由行,所以我都是在飛豬上訂好票,同時在上面找好酒店,用度娘看行程。

去景區門票基本是網上訂,這樣比在景區門口購買便宜很多倍。

吃的基本找區民生活區,這樣就不會有什麼宰客事情。

公車能到的基本公車,不能到的都是滴滴。網路時代很方便


一般都會找幾個平台來查找相關資料,比如說去哪兒網、攜程、馬蜂窩、等等。這樣再根據自己要去的目的地,查找別的小夥伴們去過之後,寫下的攻略。然後,在自己通過比較、篩選、總結,寫下自己所適合的出遊清單。這樣就不會因為在外地,被商家因為自己是外地人,不了解行情,而提高商品的價格。


一般我不是很在意攻略。大致一看,然後就去了。雖然會走彎路,不過也會有新奇的發現


百度,我一般都問度娘,也可以在網上看一些驢友的旅遊攻略。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