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l_fbtw46649993_0001  

昨天參加了空拍電影《看見台灣》在高雄的首映,感想是,沒有齊柏林這五年來上升下降風雨無阻的空拍畫面,就沒有這部電影的主幹;沒有吳念真最臺灣味的旁白,就無法深入去理解畫面要說的故事:沒有何國杰起承轉合毫無冷場的配樂,就沒辦法勾起內心的震撼。

聽到旁邊的人在說我都不知道台灣有這麼美」,老實說,我只知道臺灣美,卻不知道她為何美,直到《看見台灣》我才真的看見了台灣。中央山脈、雪山、迷霧森林…那些空拍俯瞰的畫面,一直讓人連聲讚嘆,嘉明湖映照的藍天白雲更是徘徊在我內心久久不散。難怪有人這麼愛山,愛臺灣的山林,因為大自然最豐盛的美麗就在這裡,只要看一眼靄靄白雪的山頭、綠黃生氣的山間蹦跳的山羌與梅花鹿,隨風搖曳的長草,拋開塵囂心情也隨之蕩漾。

fx_fbtw46649993_0007  fx_fbtw46649993_0001  

臺灣的美不用語言訴說,看了就知道。無論是自然天生的,還是人群互動的。善意的利用土地與自然達到平衡,是尊重自然的態度。只是在急功近利的年代,這一代的開發說是為了下一代,於是工廠架起了煙囪,將污染排放到河流和海洋,於是闊葉林被砍伐,種起了檳榔樹,開墾了茶園和高山菜園,山頂上出現一棟棟不搭調的歐式建築。為了上山,為了更快速的到達,於是道路沿著山壁修築起來,坍了再挖,人定無法勝天的景象,反覆在大雨過後上演。海岸築起人工海堤,養殖漁業超抽地下水,海岸線年年倒退,地層年年下陷,逢雨必淹,我們只會怨天,尤人的時候卻忘了反省自己的行為。因為拿的太多,還的太少,於是遭受大自然的反撲。無數的天災人禍讓島嶼失去了美麗,景象從清新變成觸目驚心。影像搭配旁白讓我們看到沉痛的事實,這麼美的台灣,變得如此殘破不堪,都是因為「人」。有「人」的地方一切都變了,人類是破壞環境的原凶,事實顯而易見,但了解了事實只能無奈的撒手不管,然後再把台灣的資源當成取之不竭,用之不盡那樣嗎?

fx_fbtw46649993_0009  

《看見台灣》並不只是呈現事實,看見真相不是要讓我們消沉,而是要讓我們更懂得如何愛護環境,於是導演介紹了兩組勇於改變的人群,回到自然農法,回到最初人與環境互敬共生的狀態。改變是細小的,但愈多人投入力量就會變大。影片的最後,看見九個池上稻田生出的大腳印,還有小朋友登上高山吟唱拍手歌,這些激勵人心的美麗,是人與自然共生共榮,才能讓台灣的美麗繼續存續,也是導演對台灣的期許,希望台灣的美能讓世界看見。

fx_fbtw46649993_0003  

《看見台灣》的結構由「大自然之美」→「人的勞作之美」→「人的破壞導致美的改變」→「人嘗試挽回所做的努力」→「九大腳印、山頂高歌:愛台灣」,搭配配樂和旁白帶出導演齊柏林對此片的期許,《看見台灣》不只看見台灣的美麗,還要看見台灣面臨的困境與污染的現況,醜陋的真相該被改變,是我們每個愛台灣的人都應該做到的,不只是驚嘆,受感動後更要實際投入,台灣才會更美好,才能一直美好下去。

「不識廬山真面目,只緣身在此山中」,生活在台灣的我們對台灣的感覺就是這樣,沒辦法看見台灣的全貌。於是《看見台灣》這部空拍電影,帶領我們從空中,從離開台灣的遠遠高空中俯視這一片我們所生所長的土地,帶著一段距離,卻更能發現台灣的美麗,更能看清現在台灣環境的困境。

fx_fbtw46649993_0004  

如果愛台灣不知從何開始實踐,那就走進戲院支持這部好電影吧,支持愛台灣的電影,當作愛台灣的開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