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x_fajp40146271_0006  

愈單純的東西,愈難表現其深刻,岩井俊二的作品一向是帶有這種難能可貴的深刻。《四月物語》講述的是一個很單純的愛戀故事,包覆在櫻花盛開的東京街道上。主角是一名女大學生,她從北海道到東京武藏野大學唸書,圍繞的是女學生的校園新生活,以及她與人的互動。

在自我介紹中,她含蓄又帶點害羞提及自己是個「比較開朗」的人,全班都笑了,因為在他們眼中她是個話說不清楚內向害羞的人,然而真的是這樣嗎?女主角對待搬家公司的工人,甚或她的鄰居都很大方,那是她在北海道與人相處的模式,在她的安定圈中,她是個開朗的人,只是當她身處「東京」這個步調快速的城市,她就變得怕生,變得怯懦,可是骨子裡的她並非這樣的人,她勇敢嘗試新的事物去參加釣魚社,這都代表了她內在的開朗以及某種尚未被覺察(或說是被透露)的勇氣與堅毅。

fx_fajp40146271_0008    

這不是個校園故事,雖然前三分之二的篇幅都是圍繞女主角的校園生活,但這是導演故意拐彎抹角的表達方式,不想要太快被察覺愛戀心事,不想要太快被發現女主角真正的個性,於是包了一層又一層的包裝,於是顧左右而言他,也跟女主角的拖拖拉拉互相映襯。她似乎對什麼都有點膽怯,然而她內心有篤定的東西還沒被發掘,這是導演的最厲害的一招,先是把尋常生活不著痕跡變成一齣行雲流水的詩,接下去再引出尋常日子中的不尋常,女孩害羞內斂表象下的巨大決心,於是觀者在最後一段才了解,原來女主角會來到這裡,非比尋常,是因為「愛的奇蹟」。

岩井俊二在此片中,不斷的暗示也表達對過往極大的懷念,從女主角看的黑白電影,到她讀的科系(應該是歷史系),以及最後女主角追尋的原因(男主角存在於她的過去),舊事物的美好因為追尋而繼續存在,甚至與現在相交(承接後美好延續)。女主角對愛的忐忑,從最後一幕硬是不借雨傘,又復返去借傘,並執著著一定會拿回來還,她的羞怯外表下其實藏著開朗的勇敢,卻又那麼內斂不敢一次放太多。

fx_fajp40146271_0007  

我想這種循序漸進的態度,就是導演極欲追回的過往價值,相較於城市的迅捷便利,這樣慢慢來的練習放長線才能釣到大魚。此片可以體會一種「慢」的藝術,故事說了一大半,漸漸融入情境中,才道破主題,於是觀者發現,原來緩慢的愛情是很美好的,原來緩慢的電影,甚至跟女主角一樣,繞了好多個彎才到達目的地是很值得的,因為「慢」累加的情緒讓迎向結果的那天更加美好了。

岩井俊二為什麼像個詩人一樣,我想就是因為他懂得將自然緩慢的尋常畫面營造的不著痕跡,偶爾帶一點頓點,卻總是依著自己的步調緩緩前進。

fx_fajp40146271_0016  

好久沒看到這麼美的電影了,片長也剛剛好落在夠說一個故事,又不把故事說膩的時候。如果說雨和詩是分不開的,這部片便有個詩意的結尾,就跟《情書》一樣。而我也意外發現這最後一幕竟成為被模仿的橋段,出現在某首流行歌的MV中。岩井俊二的電影為什麼常常成為經典,成為別人致意和借用的對象,我想就是因為那股迂迴的藝術氣質讓人愛不釋手吧!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