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近決定重讀名著,第一本,便選擇從我最喜歡的《簡·愛》開始。初次讀這本書的時候,我還在上高中,每個晚自習過後趴在被窩裏藉着手電筒的微光讀得津津有味,女主人公簡·愛那生機勃勃的個性深深的吸引了我,她的自尊自重、自立自強也給我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出身窮苦卻不卑微,寄人籬下但不屈從。

  簡·愛出生於一個貧窮的牧師家庭,沒多久父母、舅舅便相繼離世,她寄居在舅媽家裏,舅媽對她很是苛刻,舅媽的孩子們也對她不友好,常常欺負她。這樣的一種身世,並沒有讓簡·愛變得膽小屈從,而是在受到不公正的待遇和誣陷的時候竭盡所能的去反抗,並敢於拆穿舅媽的謊言。

  在作者的文字之外,我彷彿看到了一個十歲左右的小女孩,因爲長期遭受苛刻的待遇,身材瘦小,營養不良,但眼睛裏寫滿了倔強和堅強。她想要逃離那個讓她討厭的地方,想要自己爲自己的生活做主,於是,她在拼命的探尋,探尋可以讓她離開的途徑。

  人,總是會在經歷了一系列的希冀、失望、等待、疼痛之後纔會變得明朗,這便是成長。

  離開舅媽的家,去了羅沃德學校的簡·愛,以爲從此以後就會過上不同的生活。但羅沃德是另一個人間煉獄。這裏不僅規則嚴厲、生活艱苦,院長還是一個冷酷的僞君子。在這裏,簡·愛不僅要忍受生活條件的惡劣,還要忍受精神上的摧殘。

  她經受了好友海倫的死亡,經歷了學校條件的改善,自己也從學生變成了老師。當她的人生導師譚波爾小姐結婚後,簡·愛的心情也開始發生了變化,她想要到更廣闊的天地當中去,追尋生活的真諦。

  簡·愛在羅沃德學校生活了八年,這八年的時間,她已經成長爲一個真正意義上獨立的女人了。她明白自己想要的是什麼,並且做出了去追尋的決定。

  愛情,不能超越法律和道德而存在。

  簡·愛離開羅沃德學校之後,做了羅徹斯特先生監護的一名十歲女孩的家庭教師,也因此與莊園主人羅徹斯特產生了一段深刻的愛情。但就在他們要舉行婚禮的時候,簡·愛得知了羅徹斯特原本已經有了一位妻子,儘管那位妻子是一個瘋女人。

  經歷了心痛和內心的爭鬥之後,簡·愛最終還是選擇了離開。因爲她的意識裏,法律和道德是需要絕對捍衛的,任何理由都不能打破。她不能因爲自己的愛情,就去忽視道德,哪怕這份愛,於她、於羅徹斯特來說都是及其重要的。

  善良,永遠是人生的財富。

  離開羅徹斯特之後,簡·愛開始了一段流浪的生活。在這期間發生了一則插曲。她無意中遇到了自己的表兄,而在她得知叔父給自己留了一筆遺產之後,她決定將財產跟表兄平分。她是一個善良的女人,並且把親情看得比錢財更加重要。

  這個品格在舅媽去世的時候也能看得出來。儘管小時候受了舅媽那麼多虐待,她依然選擇在舅媽臨終前回去看她。並且,在知道舅媽帶着對她的恨離開人世的時候,她還是選擇了寬恕她。

  善良是一個人與生俱來的品格,它是難能可貴的,它同時也能給人帶來幸運。擁有善良的人,纔是擁有了人生中永遠的財富。簡·愛也正是因爲善良,才走上了與最終的幸福不期而遇的路。

  堅持自我的女人終將得到幸福。

  在舅媽詆譭她的時候,她選擇了拆穿和反抗;在得知愛人早已有了另一位妻子的時候,她選擇了遵從道德的召喚而離開;在得知自己繼承了叔父遺產的時候,她沒有被金錢所束縛而忽略掉親情;在表兄想要娶她爲妻的時候,她選擇了遵從自己的內心和忠於愛情。簡·愛的一生,都是在堅持自我,不放棄內心深處的那個自己。

  不忘初心,方得始終。她終究因爲放不下對羅徹斯特的惦念而選擇了回去看望,並由此得到了最終的幸福。

  在我們當今的生活中,有很多女子,在物質面前便容易迷失了自我,或者爲了追尋所謂的“真愛”而視道德於不顧,這都是很可悲的。

  如果一個人,不能在困境中保持堅韌,在財富中保持清醒,而是把自己置於一種隨波逐流的狀態,甚至遇到一些誘惑便無法掌控自己的內心,那她在這條漫長的人生之路上,是根本不可能走到幸福的終點的。

  只有那些堅持自我,自立、自強、自尊、自愛並保持着一貫的善良的女人,才能在這川流不息的世界中,守得住初心,等得到幸福。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