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丈夫+俄羅斯妻子:天生絕配」, 俄新網7月19日以此為題這樣寫道。這篇數千字長篇報道的作者、俄新社記者葉連娜·庫茲明娜在文章導語中稱,該文是為了解開俄中成功跨國婚姻的公式。根據相關統計,2004年到2012年間,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在俄濱海邊疆區,這一比例更懸殊,找「中國丈夫」的比娶「中國媳婦」的要多出7倍多。報道稱,很明顯,俄羅斯需要「中國丈夫」。

「是不是俄羅斯『剩女』太多,才會找中國丈夫?」俄羅斯lari網站題為「你會嫁給中國人嗎」的文章稱,事實上,俄羅斯適婚女性數量並沒有多於男性,甚至比男性少。據統計,俄20多歲男性與女性比例為1000:989。該報道引述俄專家的話稱,俄中跨國婚姻的成功並不取決於俄羅斯女性對物質生活低要求,也遠非因俄男性數量不足,而是俄女性與中國男性之間深刻的相互理解。

28歲的葉卡捷琳娜·科莫娃(Ekaterina Komova)與25歲的秦建平結婚已近兩年。目前,他們在北京工作和生活。葉卡捷琳娜

在一家媒體工作,她的丈夫是一位音樂家。葉卡捷琳娜說:「中國男人最大的優點是會做家務,家庭對他們很重要,能以平等的方式對待女性,而且更尊重女性。說到文化差異,許多人認為這是個問題,而我覺得恰恰相反,這樣會有很多樂趣,可以更多地了解另一個國家的語言和文化。所以,這些看似能影響人際關係的『文化矛盾』可能更多的是性格不合的問題。經常是,可以在異國他鄉找到自己的『另一半』,而對生活在隔壁的同胞卻毫不了解。」秦建平也表示:「俄羅斯女孩更能理解人,她們善於操持家務,支持丈夫,並能夠一同面對困難。她們不會只找有錢人。」葉卡捷琳娜補充說:「我們雙方父母的關係也很好,不存在任何問題和文化衝突。」

從2005年到2013年,濱海邊疆區一共登記了154對此類模式的俄中新人。與此形成對照的是,該地區在這個時期內只登記了19樁「俄羅斯丈夫+中國妻子」這類模式的俄中跨國婚姻。莫斯科情況相似:2004年到2012年間,娶俄羅斯妻子的中國男性人數要比嫁俄羅斯丈夫的中國女性人數多出近一倍,分別為130人和78人。很明顯,俄羅斯需要「中國丈夫」。

根據列別傑娃的觀察,一般來說,中國移民的妻子不是年輕姑娘,而是二婚女性。正是鑒於前段失敗婚姻的經驗,俄羅斯女性不那麼吹毛求疵,她們對選擇丈夫持實用主義態度,中國男性在此是成功人選。

這獲得了統計數字的證實:按照濱海邊疆區民事登記處的數字,同中國男性結婚的俄羅斯女性平均年齡為30歲。

列別傑娃認為,俄羅斯女性對中國男性感興趣的原因是"不喝酒、工作勤奮、遵循傳統道德規範的中國男性要比俄羅斯男性更有吸引力"。

心理學家安娜·列昂季耶娃對此解釋說,「俄羅斯本國的婚姻市場狀況不那麼簡單」。

不要忘記,俄羅斯和中國文化交流歷史悠久。俄羅斯人和中國人在對方身上找到"親人般的感覺"並不罕見。

嫁給中國丈夫的伊琳娜(女,39歲,同中國丈夫生活10年)介紹說:「我同丈夫一起共同生活13年,日子過得非常幸福。我們沒有孩子:如果感到不舒服的話,肯定很早就離婚了。我們曾在一起求學,這決定了許多事情,因為在學生時代人們通常還不會考慮社會地位和如何進入生活這類問題。沒想到,我們兩人在一些方面有許多共同點。」

她認為,伴侶屬於哪個民族同家庭關係如何之間不存在強烈的因果關係:「人們是作為個體結婚的,而不是同這種或那種文化的代表結婚。總有鄰居或者什麼人,他們同你選擇的人屬於同一個『範疇』,但除了不愉快外,不會引起你的任何感覺。

俄中跨國婚姻常見嗎?

整體而言,與通常的說法相反,俄中跨國婚姻絕對不是常見現象。按照莫斯科民事登記部門的統計,莫斯科每登記10樁婚姻,就有一樁婚姻屬涉外婚姻,但同中國公民有關的跨國婚姻僅佔0.3%。在2002年到2012年間,莫斯科共有267人同中國公民結婚。

在遠東情況類似。按照濱海邊疆區民事登記處的數據,在2002年到2012年間,一共登記有238對俄中跨國新人。當地俄中跨國婚姻占涉外婚姻總數的四分之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