鬼子姜又叫洋姜、菊芋,與普通生薑並非同一科植物,它屬於菊科,普通生薑屬於蓑荷科。從外表上看,鬼子姜和平時吃的普通生薑差不多,但實際上,二者的肉質、口感和營養成分卻是完全不同的。

鬼子姜性甘,涼。清熱涼血,接骨。用於熱病,腸熱下血,跌打骨傷,消渴。塊根治風濕筋骨痛,腸熱瀉血,跌打損傷。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塊莖,夏、秋季採收莖葉;鮮用或晒乾。

【功效分類】清熱涼血葯;消腫藥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主治】熱病;腸熱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腫痛,根莖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塊根1個,生嚼服。

現代研究發現:鬼子姜提取菊糖,可治療糖尿病。其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研究顯示,鬼子姜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里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鬼子姜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鬼子姜後同樣能夠得到緩解。

食療

湯:鬼子姜60-90g,切片,加水煎湯服。本方取鬼子姜有利尿的作用。可用於水濕停蓄,水腫,小便不利。此外,也可用於糖尿病。

汁:鬼子姜30-60g,搗爛,絞取汁液,可加適量蜂蜜或白糖調味,一次服用。本品生用,取其清熱涼血。用於腸熱便血。

食療方面可用鬼子姜塊莖100g,洗凈切碎,大米100g淘洗乾淨,加水適量同煮成粥,調入食鹽、香油後食用。適用於糖尿病、浮腫、小便不利者。


醫藥

塊莖、莖葉(菊芋):甘,涼。清熱涼血,接骨。用於熱病,腸熱下血,跌打骨傷,消渴。

【傈僳葯】窩耙門:塊根治風濕筋骨痛,腸熱瀉血,跌打損傷,鼻腔衄血等症《怒江葯》。

【蒙葯】主治熱性病,腸熱便血,筋傷骨折《蒙植葯志》。

附方

【藥材基源】為菊科植物菊芋的塊莖或莖葉。

【採收和儲藏】秋季採挖塊莖,夏、秋季採收莖葉;鮮用或晒乾。

【生藥材鑒定】性狀鑒別:根莖塊狀。莖上部分枝,被短糙毛或剛毛。基部葉對生,上部葉互生,長卵形至卵狀橢圓形,長10-15厘米,寬3-9厘米,3脈,上表面粗糙,下表面有柔毛,葉緣具鋸齒,先端急尖或漸尖,基部寬楔形,葉柄上都具狹翅。

【功效分類】清熱涼血葯;消腫藥

【性味】味甘;微苦;性涼

【功效】清熱涼血;消腫

【主治】熱病;腸熱出血;跌打損傷;骨折腫痛,根莖搗爛外敷治無名腫毒、腮腺炎。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10-15g;或塊根1個,生嚼服。

【現代研究】研究發現:洋姜提取菊糖,可治療糖尿病。其對血糖具有雙向調節作用,即一方面可使糖尿病患者血糖降低,另一方面又能使低血糖病人血糖升高。研究顯示,洋姜中含有一種與人類胰腺里內生胰島素結構非常近似的物質,當尿中出現尿糖時,食用洋姜可以控制尿糖,說明有降低血糖作用。當人出現低血糖時,食用洋姜後同樣能夠得到緩解。

食療

菊芋湯:菊芋60-90g,切片,加水煎湯服。本方取菊芋有利尿的作用。可用於水濕停蓄,水腫,小便不利。此外,也可用於糖尿病。

菊芋汁:菊芋30-60g,搗爛,絞取汁液,可加適量蜂蜜或白糖調味,一次服用。本品生用,取其清熱涼血。用於腸熱便血。

食療方面可用菊芋塊莖100g,洗凈切碎,大米100g淘洗乾淨,加水適量同煮成粥,調入食鹽、香油後食用。適用於糖尿病、浮腫、小便不利者。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