模塊化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能夠根據使用需求自由更換不同的步槍零件,這些零件不但包括瞄準鏡,激光指示器等外部附件,還包括在一般步槍上無法實現快速更換的槍管,槍機等。這種特徵對於特種部隊來說非常有用,特種部隊執行的任務比較多樣,與其購買多種不同種類的步槍,不如讓一支步槍實現不同的功能。

比如我們熟知的比利時SCAR步槍就就是一種典型的模塊化步槍。早期的SCAR步槍分為兩個不同口徑的版本,分別是5.56mm的SCAR-L和7.62mm的SCAR-H,儘管如此,SCAR步槍依然能快速更好不同長度的槍管,其上下機匣的結構也使得機匣能夠快速更換。後期SCAR改進推出了一種通用上機匣,上下機匣的特點進一步得到利用,使用同一個上機匣,更換不同的槍機,槍管和下機匣,就能在5.56mm口徑和7.62mm口徑之間轉換,模塊化得更加徹底。

此外捷克的CZ805系列步槍也採用了模塊化設計,該步槍更好槍管的設計和SCAR非常接近,並且也採用了上下機匣結構,但是CZ805一開始就採用了通用上機匣的設計,並且彈匣井分成了一個單獨模塊,增加了模塊複雜性的同時也使得更換口徑更加便捷。後來到了改進的CZ806步槍上,彈匣井模塊被取消,換成使用5.56mm彈匣時需要安裝一個彈匣內襯。

模塊化步槍幾乎成了西方先進步槍的標準配置,除了SCAR和CZ805,還有澳大利亞F90步槍的最新改進版F90 MBR就是一種模塊化步槍,這是奧地利AUG步槍的改進版連無托步槍都開始搞模塊化。還有科爾特CM901步槍,和CSAR相反,CM901採用的是通用下機匣。

以上是我的回答,歡迎大家留言討論。我是輕兵器愛好者,熱愛輕武器與戰術文化,期待與你一起走進狂野的輕武器世界!

關注微信公眾號,了解更多精彩輕武器文化。


美軍的M17戰鬥手槍是真正意義上的模塊化武器。

模塊化步槍西方提出的這種概念比較早,並且在新一代武器也開始採用這種概念。比如SCAR特種戰鬥步槍。還有像美軍現在已經開始大量服役的M17手槍都是屬於模塊化武器。

與早期的槍族還不同。早期槍族一般只是能達到槍身一些部件可以互相更換使用,像槍管或是彈藥則不能隨意更換。而到了新一代模塊化武器中,你可以任意使用新式槍族中的部件,組裝出卡賓槍或是狙擊槍、機槍。甚至槍管都可以互換,同時更換不同口徑的槍管後,子彈也是可以更換的。這種槍械最大優勢是就是在戰場一旦有槍械損壞,你可以很快的通過完好的部件再組裝出一枝根據需要的槍械。

像美軍現役的M17手槍所有手槍都採用一種扳機組件,只需要更換不同的套筒座、套筒、槍管和復進簧就可以組成不同槍型,如緊湊型,標準型,袖珍型,攜帶型;通過更換槍管,還可以更換子彈口徑。達到了模塊化武器的最高境界。

模塊化武器對於後勤補給也帶來了相當大的便利。很多都是統一使用的部件減少調集物資的種類,減輕了後勤部補給的壓力。像印度軍隊中使用的萬國牌武器,對印度的後勤部隊來說一旦有戰事,保障起來就是噩夢一般~~理論上初步的實現槍族化,就可以算是最初步的模塊化了。當然,如果要達到真正的模塊化,還需要重新設計一款。

我國的槍械企業近幾年已經展示了多款模塊化步槍的樣槍,不過這些都還在驗證中。因此,每一次公開亮相都能看到不同的外形。目前,更多還是在驗證設計的可靠性,一旦證明設計思路是沒問題的,那麼很快國產的模塊化武器就會面世。


武器模塊化這個概念提得很早又很泛,其中最為常見的就是我們聽到的某某模塊化步兵戰車,某某模塊化的戰艦,在設計這些武器是通過標準介面,將武器的一些非基礎部件轉換成各種模塊,在必要的時候通過更換模塊實現同一個基礎上不同戰鬥的需求,比如一個基礎的裝甲車,在更換了人員裝載組件以及必要的自衛武器後就是單純的人員運輸車,更換了反坦克導彈組件就成了反坦克導彈發射車,換裝大口徑主炮又變成了火力支援車,在這個基礎上,這款車型的底盤和一部分核心沒有變,改變的只是隨著組件更換這台車的具體戰術作用,這就為研發和生產以及戰地維護和保養提供了相當大的便利。

換到槍上也是一樣的道理,通過更換槍管、槍機、機匣等組件,實現不同的戰術需求,這在軍工生產體系中就有著非常大的作用了,以美國為例,題圖的SCAR,在初期設計時就考慮到通用性,能夠在短時間內根據戰術需要更換不同長度的槍管以及口徑,滿足了大部分需求(從坦克手需要的短小輕便到精確射手甚至狙擊手的高精度)而從生產工藝上來說由於使用了很多通用零件,僅是在個別因為戰術需要上要更換的零件需要不同的模具進行生產,這就為後續的訂單量產提供了相當多的便利,不論是在GOV的採購招標上還是在軍隊的後勤保障,甚至是戰時臨時需要的話都比較方便(在戰時有些深入敵後的部隊若非有強大的後勤保障是很難得到有效補給的,特別是經過高強度戰鬥之後武器的損耗會比較大,如果武器不能保證大部分通用的話,一些專業性比較強的職業分工就有可能面對無槍可用的窘境,對整個戰鬥造成一定的拖累)

在AR系列風靡全球的時候其實模塊化的概念就已經有產生,面對不同的需求射手可以選配不同的掛載以及更換不同的槍管機匣等部件達到自己的需求,但是這些更換一方面來源於不同的公司生產的,質量參差不齊,整合度無法保證,另外由於一開始的設計並沒有考慮到後續的需求,所以在更換組件時比較麻煩。但模塊化的武器設計思想在軍事裝備領域可預見的未來仍然會是一個比較主流的設計思路。


模塊化步槍其實很多時候是一個有著多款子型號的槍族,比如著名的SCAR,就屬於模塊化步槍。

模塊化步槍,最大的特點就是可以通過改裝不同的零部件來改變其作戰性能,從而更加適合實戰需要。這也是如今槍族化設計流行的一個重要原因,相互之間的很多零部件可以通用,直接降低了後勤壓力。

槍族這種概念出現得很早,比如一戰中俄國的費德洛夫就研製了以費德洛夫1916式自動步槍為基礎的一系列槍族,但是受制於當時的技術,其並不能做到迅速改裝。冷戰中,槍械大師斯通納,也設計過類似的武器,意在強調改裝能力來提升其性能。

而如今常見的槍族,大多無法彼此改裝,只是很多零部件可以通用。不過也有真正採用模塊化設計的步槍,最著名的就是SCAR步槍了,SCAR有重型版的MK17和輕型版的MK16,比如MK17,就可以通過更換槍管等部件,完成從卡賓槍、標準步槍、狙擊步槍甚至機槍的轉換,比如MK17的狙擊型就是美海豹突擊隊的制式武器,可見其性能多麼優秀。再比如我國的NAR槍族,也是可以通過改裝零部件改變其性能。


輕武器的模塊化是美國槍械大師,M16的設計者施通納最先提出的。他受到兒童積木的啟發,認為如果把槍械的各個部件設計成一個一個像積木一樣的模塊,這樣,使用者想使用什麼樣的槍支,只要把相應的模塊組裝在一起就可以了。這樣會對槍械的後勤及使用帶來極大的方便。比如,在戰鬥中,如果輕機槍的槍機出現故障,他只需要從同一個槍族的自動步槍i里缷下一個槍機裝上就行。模塊化現在已是輕武器通行的標準,可遺憾的是我國的模塊化是最差的。


模塊化步槍,主要是簡化生產流程,用儘可能多的標準化的通用零件,更方便的生產不同口徑的槍支。

模塊化不是一個人拿兩根槍管帶兩種彈藥,而是槍廠只要生產大量通用零件和少量不同口徑槍管槍機配件就能組合成不同口徑的槍支。這對戰時的保養維護也是很大的便利。


不是很了解,感覺就是一個坑,更換不同的槍管,彈道肯定不一樣,標尺必然不同,還要重新矯正。如果整個社會制工標準沒提升,這種槍的生產成本可能非常高,甚至單個槍管加工價格跟批量整槍差不多。沒可比性。不是好東西。一支95或者ak74生產價格不到100刀,這樣的步槍一支槍管可能都100刀。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