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個「穿」字要了命

穿山甲因為鱗片是我國傳統的中藥材,加之有心人士的營銷手段,活生生被吃成了珍稀動物。在古書上機子啊,其具有消腫排用、搜風通絡、通經下乳的作用。原因是:穿山甲的挖掘能力很強,一個「穿」字要了命。其實它的臨聘和指甲的成分都是「角質」。

穿山甲已經被證明有毒副反應,可能誘發變態反應性肝損傷

反而,穿山甲已經被證明有毒副反應,可能誘發變態反應性肝損傷。物以稀為貴,越珍惜,食客們越是食指大動,以吃穿山甲為榮,雖然是不對的,但是這種又是處於人性。而商販則是看中了人的這一特性,鼓吹抗癌症、抗病毒、百毒不侵的歪曲形象。

理性看待事物,均衡飲食結構、加強體育鍛煉。保護空氣及水源的安全才是真正的「大補」。

俞瑜,減肥達人

中國營養學會會員

今日頭條健康類科普認證作者

以我所學解您所惑,如果有什麼疑問歡迎您下方留言

本文圖片來源網路,如有侵權請聯繫刪除,謝謝。


穿山甲的營養如何?

穿山甲是一種哺乳動物,如果仔細觀察,還能看見鱗片間夾雜著稀疏的硬毛,這就是哺乳動物的特徵。

它的鱗片是怎麼回事呢?穿山甲的鱗片是由皮膚角質化而來,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而以,主要成分為β-角蛋白,從成分分析離開,的確和我們的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

從營養分析看,穿山甲鱗片中有蛋白質,它的各氨基酸組成和很多人愛吃的豬蹄甲也沒有顯著差異。你吃穿山甲,還不如嚼點豬蹄甲。

為什麼人們總是認為它能大補?

其實,人們之所以認為吃穿山甲能大補,只是古人們樸素的觀察聯想到的,並沒有足夠的科學依據。

因為穿山甲善於打洞,古人看著後,就認為穿山甲有「打通」的效力,這是典型的象形思維。所以,人就認為,吃穿山甲,當人體有癰疽瘡腫、月經停閉、乳汁不通等問題時就能「通」。現在很多產婦有穿山甲燉湯吃的習慣,就是認為它能通乳、有「下奶」的能力。

實際上,穿山甲會打洞,但是吃的它甲並不代表在人體內也能打洞。如果按照這種思維,怎麼不去老鼠?老鼠也會打洞呀。


感謝邀請。

第一個問題,是的,從營養學的角度,穿山甲的營養成分和人指甲差不多。

穿山甲的鱗甲是角質化的皮膚附屬物,它的主要成分是β-角蛋白,和毛髮、指甲等成分沒有本質區別。從營養的角度,其中主要是蛋白質、脂肪、礦物質(如鋅、鐵)等營養素,這些營養成分並沒什麼特別的地方,我們完全可以通過日常飲食攝取到,例如蛋白質可以從魚、蝦、雞蛋、牛奶、豆腐等食物中獲取,鐵可以通過牛肉、鴨血、豬肝等食物中獲取。

(圖片來源於網路)

第二個問題,為什麼有人相信吃穿山甲能大補呢?

穿山甲自古就是名貴的中藥材原料,中國藥典里記載它有「活血消症,通經下乳,消腫排膿,搜風通絡」的功效,我們可以看得出,這些功效都和「通」有關,古人之所以相信穿山甲有這類功效,可能是他們覺得穿山甲擅長打洞,吃它應該也有這方面的作用。很顯然,這種認識是不靠譜的。

有不少研究對豬蹄甲與穿山甲化學成分和功能進行比較,發現豬蹄甲與穿山甲所含成分相似且含量相近,功能也相近,提示豬蹄甲可以作為穿山甲的代用品。

保護我國野生穿山甲是我們每個人義不容辭的責任,我們要拒絕食用穿山甲,拒絕使用穿山甲製品。


作者:劉萍萍,華大基因營養師,營養科普作者,私人營養顧問;中國營養學會會員;今日頭條悟空問答簽約作者;自媒體名稱:劉萍萍生活營養;分享生活中有趣靠譜的營養知識。


說實話穿山甲咱沒吃過,野生的穿山甲是國家保護動物。咱是守法公民,不能吃呀!

沒吃過也能分享出它到底有沒有營養價值。

穿山甲的鱗片確實跟指甲沒本質的區別。都是角質化產物。主要成分是角蛋白。

角蛋白是一種硬蛋白,它是具有結締和保護功能的纖維狀蛋白質。角蛋白特點具有很強的抗牽張性能。穿山甲鱗片就起到保護自身安全保護作用。

對這類角蛋白,人體不難消化吸收利用。因此也幾乎營養價值。但是國內開發中將其作為高科技分子材料用於建築、生物材料中。

有很多傳言認為食用穿山甲對於疾病,特別是中醫的閉塞性疾病,有非常好的食療功效。現代醫學的研究也未證實。就其原因誤認為穿山甲擅長打洞,是了其可以去堵去濕痹症。這是沒有科學根據的一種猜測。陷入了古人所謂以形補形的想法。還有人想當然的認為吃了穿山甲可以抗癌。根據實驗研究證實了沒有純屬子虛烏有。

其實穿甲山生活在在野外,可能帶有病毒細菌以及各種寄生蟲。食用是安全得不到保證,有其被感染的高風險。易出現流行性疾病。而且可能有重金屬污染問題等等危害健康風險。無法評估,所以得不償失。

我還真挺佩服那些人的膽量,你說沒有營養價值吧,偏要弄出看似爭議的材料出來。讓盲從者趨附。換個思考方式,即使它有營養,也應該有很多替代食物呀。再說也不值一提呢。


其實就和西遊記里的妖精認為吃了唐僧肉能長生不老一樣,而實際上從來沒有人證實過吃了唐僧肉可以長生不老,連吃了唐僧類似履歷的人長生不老的先例都沒有。穿山甲之所以被很多人認為吃了可以大補,主要是基於這種動物奇特的外形和習性的聯想,認為只要是稀有的,體內就含有大補的東西。這種愚昧觀念在很多落後地區都有,食人部落還有吃掉敵人就可以獲得敵人力量和能力的。

其實任何動物的能力,都是在其獨特的基因和結構產生的,靠吃掉它們並不能直接獲取它們的能力。任何動物的身體被吃進去,都要被消化成小分子的物質才能吸收,而消化之後,連原先的特殊蛋白質和分子結構也沒有了。這一點只要有一點分子生物學和生理學常識就能明白。

另外一種心理就和養生營養沒有關係了,尤其在中國人當中,能夠吃到別人吃不到的東西還是身份和地位的象徵。網上那些吃野生動物還要曬朋友圈炫耀的,估計就屬於這類人。


第一點、本題非常客觀,營養學角度:碳水化合物(糖類)、油脂、蛋白質、維生素、水和無機鹽(礦物質)是人體所需的六大營養素,前三者在體內新陳代謝後產生能量,故又稱產能營養素。主要的作用是機體的構成,提供能量。

綜上所述,會發現我們每天隨便吃些正常主食每頓一碗飯,幾棵青菜,一個雞蛋,幾塊肉,基本上六大營養素就夠了。所以從營養學角度講,穿山甲的營養成分和其他動物差不多,但是和指甲無關,因為殼是不吃的。

第二點、從中醫角度講:每種食物還有自身的屬性「寒、涼、溫、熱、平」,有自身的性味歸經「入十二經絡的哪些經絡」,這就講到我們說的熱氣,寒氣,氣血不足等了。

第三點:從營養學角度講,我國人民基本上都不存在營養不足的現象,基本處於營養過剩狀態,或部分營養吸收不良或是體內合成營養不足的情況,而這往往和體內臟腑功能有關。總結至此,不知各位是否明白?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