首先十分感謝火雞哥邀請撰文,當年火雞大神幾篇關於8代U、10系顯卡、MaxQ設計的科普實在是乾貨滿滿,看得讓我欲罷不能,今天很榮幸有機會能和孤獨鳳凰戰士一起探討。

如果有朋友們關注我的專欄,應該知道我今年魔改了一台神船ZX7-CP5G准系統,自己升級了屏幕硬碟內存散熱,完全滿足了我之前對於守望先鋒120幀的需求。

Poker Face:從「神船」到「航母」,准系統如何定製升級?

zhuanlan.zhihu.com
圖標

當我告別士兵76們,開始從事論文寫作時,問題來了。

由於准系統強調的是硬體的堆砌和儘可能好的散熱,體積和重量成為了非常大的硬傷。我曾嘗試過背著神船遊盪於圖書館,結果實在是相當不方便。加上適配器和背包近5kg的重量實在是太過酸爽,再這麼背下去怕不是要老腰不保,並且圖書館電源插口有限,神船2小時的續航(省電模式)十分感人,不插電簡直是不堪使用。

zhihu.com/pin/103449546

於是有想法入手一台輕薄本用來日常辦公,說實話surface laptop已經是心水已久,但是礙於較高的售價並不方便入手,所幸微軟去年推出了surface laptop「丐中丐」版,並且最近發布了第二代新品(其實就是擠牙膏),老產品線有望降價。

入手計劃有以下三種:

1.某魚買二手,風險較高,價格相對最低。

2.國行官翻,不定期有貨,不算特別便宜。

3.出國開會期間前往Bestbuy購買OpenBox版(類似於拆封退貨),不定期有貨,調貨風險較高,不一定趕得上。(其實是怕到店裡看上別的高配款(捂臉))

在這裡提一下我的筆記本購買思路:

遊戲/大型程序為主要用途,優先考慮不可升級的配置和散熱,在預算有限的情況下,顏值/附加特性(信仰和RGB等)/輕薄/設計感等放在後面考慮。多幾組燈光或許並不能幫你提高一檔畫質,但1050到1060的提升可是實打實的,對於很多應用來說就是從「無法使用」到「可以接受」的差距。

辦公/日常攜帶為主要用途,優先考慮設計和模具精細度。說實話,現在的許多輕薄本存在性能過剩的情況,之前有一篇討論8代U的專欄引起了巨大爭論,我的觀點依然是如果你的核心用途是日常辦公,那麼多出的兩個核心或許並不能有一個質的體驗提升,但一塊更好的屏幕,更大的硬碟或是更低的售價也是「一眼的差距」。總而言之,筆記本的購買應該是一個綜合考慮的過程,單純考量一個方面是沒有意義的,當年筆吧不還有句話么——再爛的本,只要便宜到一定程度,一樣能買。

說了一堆沒用的,上乾貨。

鹹魚蹲到了一台不錯的二手:2018年8月購入的最低配surface laptop,國行,還有21個月保修,基本全新,箱說全,賣家可提供購買記錄且信譽良好(到手價不到3500)。

CPU:Intel core m3-7Y30

內存:DDR3-1866 4g(居然還是雙通道)

顯卡:HD615核顯

屏幕:13.5 英寸 2256 x 1504 PixelSense 觸摸屏(3:2的屏幕辦公不要太爽)

硬碟:128G 東芝某SSD(Nvme,PCIe 3.0*2)

在我使用了一天之後,通電次數仍然只有20次,良心賣家就完事兒了。

散熱:酷睿m版的貌似真的沒有風扇開口,估計是被動散熱,4.5w的TDP應該壓力不大,畢竟也沒有長時間高負載使用的打算。

確認了國行身份,從保修時間來看,可以看到機器確實是非常新了。

上手的第一感覺是……社會。

掌聲送給社會人。

撕掉貼膜之後,感覺好多了。

Surface laptop機身應該也是一體切削的(和蘋果的Unibody類似的技術),比起鋁板拼接不知道高到哪裡去了。整體機身一體感非常強,沒有做工上的明顯不足,確實是讓你可以耐心把玩的類型。

機身上沒有任何開口,最低配版甚至連風扇開口都沒有,雖然可能會存在長時間高負載的降頻,但是考慮到風扇的積灰和surface坑爹的可拆卸指數,無風扇反而少了潛在的一個損壞點。

機身介面較少,只有一個USB-A,一個mini DP,一個耳機介面,充電口好像和surface pro系列通用,都支持拓展塢,磁吸式介面乍一看很驚艷,不過還是需要手動對準介面才可以接上,盲接成功率不高。適配器比較小巧,輸出功率38.7w(神船230w板磚適配器表示真是個弟弟),非常貼心地設計了一個5V1A的USB-A充電口,可以給手機或充電寶充電,這點確實很人性化,好評。

電源適配器對比很真實……

翻開屏幕,才是surface laptop的真正精髓所在。13.5寸2256 x 1504 PixelSense屏幕,出廠自帶校色,比例為3:2,在文檔編輯等方面比16:9屏幕有效顯示面積大了不少。屏幕實在是相當驚艷,用慣了實驗室24寸的1080P屏幕再來看這個,確實是十分細膩,觸屏的操作也十分流暢。B面還帶有720P攝像頭和Window Hello的紅外攝像頭,識別速度很不錯,第一次在筆記本上用生物識別感覺也很新奇,不過貌似帶上比較大的耳機就沒法識別了。

放幾張和15.6寸准系統的對比

有沒有小鳥依人的感覺

C面用巨硬引以為傲的Alcantara 材質包裹,首次接觸這種材料確實很驚艷,有一些類皮革感,但是密度和硬度比皮革高得多,手腕部分觸感異常細膩,僅僅是把手趴在上面就十分享受(痴漢臉)。具體耐用度未知,至少在我這個大油手碼了這麼多字摸了這麼多遍之後沒有明顯的污漬。

觸摸板體驗很不錯,之前老是聽別人吹XXX的觸摸板好用,到今天才知道好用的觸控板是怎樣。觸控板整體為玻璃材質,滑動非常順滑,多手勢操作也十分精準,整體沒有松垮的感覺,不知不覺中無滑鼠使用一下午未感覺到任何不適,簡直不想再用神船上的觸控板(捂臉)。

至於鍵盤,我覺得就不用我來吹了,LinusTechTip的評價走一波——「surface laptop讓我十分想給筆記本設一個鍵盤名人堂,這樣我就可以把這台電腦擺進去了。」所言不虛,雖然我沒有用過傳說中Thinkpad高端產品線的鍵盤,但作為一個機械鍵盤重度用戶,我覺得還是有一定發言權的。surface laptop的鍵盤反饋感非常強,雖然鍵程很短,但是用它打字竟然讓我產生了一種類似於青軸「段落感「的錯覺,給人一種很」Q彈「的奇妙手感。之前我一直非常拒絕在筆記本鍵盤上碼字,但這塊鍵盤配合Alcantara的腕托以及玻璃觸控板,讓我在寫這篇文章的過程中體驗十分美好。此外,鍵盤燈有三檔背光,在最大亮度下背光比較柔和,正面上基本看不到漏光現象。

作為一個機械硬碟重度用戶,居然覺得它的鍵盤莫名帶感

請原諒我還想吹一波它的音響。整個機身完全看不到音響開口,微軟採用了音響內置的方式,直接通過鍵盤發聲,可以說有點小小的黑科技感。實際體驗音量完全沒有問題,在比較高的音量下也沒有破音和嘈雜的感覺,作為筆記本外放,考慮到體積是完全合格的(一旁的神州板磚羞愧地低下了頭)。耳機介面也還不錯,推力適中,在我使用森海塞爾MX375平頭塞聽歌時感覺完全沒問題,大法MDR1A大耳也沒覺得推力不夠。作為對比,神船由於渣渣板載音效卡的存在,直接使用耳機插口輸出糊得一塌糊塗,只有用解碼線才能解決,這點可真不是玄學,一耳朵的差距,我這木耳都能聽出來。

吹完了設計和外設,談一談性能。

其實對於我這種定位在日常使用office全家桶,偶爾用origin的用戶來說,其實作為一個備用機,對性能的要求本來就不高。首先,我覺得Core m作為備用機是夠用的,畢竟睿頻也有2.6Ghz,只要不是長時間負載降頻,對於日常使用基本不會造成瓶頸。來一個CPU-z和cinebench的測試截圖,可以看到相比我的上上台筆記本6300HQ,單核性能基本在80%左右,多核也有超過50%,造成多核跑分低的一個重要原因是由於採用了被動散熱,在測試中這顆超低壓處理器大概率是有觸發降頻線的。對於降頻線,我並沒有做詳細測試,如果各位讀者有興趣的話我可以在日後補一個詳細的測試以及烤機測試上來(主要有點心疼以及實在沒什麼必要)。

在日常使用中,可以看到在開啟了7個左右網頁,2-3個文檔和數個應用程序的情況下,CPU佔用率其實並不高,基本只有在windows defender大量掃描時會超過70%。內存確實是有點吃緊,但作為碼字機器,在日常使用中估計也不會開更多的應用了,相信養成一定的使用習慣後應該也是夠用的。

至於硬碟測試,簡單跑了個AS♂SSD benchmark,可以看到相比還不錯的順序讀取,寫入速率實在是有點水了,不過比起新一代Surface Go低端產品線的64g EMMC,也算是可以接受了。

你作為Nvme的尊嚴呢!

寫得稍微有點累,總結起來這台丐中丐版Surface Laptop保留了高配版的優良做工,雖然性能看起類確實不太夠用,但是在保持良好的使用習慣(別瞎裝XX衛士)和正確的打開方式下(純辦公用,科研使我快樂.jpg),也是完全可以使用的。相比起傻大黑粗的神船(安慰神船一波,將來開虛擬機處理批量實驗數據還得靠你了),在辦公易用性和便攜性上提升巨大。

別的不多,看這一體機身優美的弧線,這漂亮的C面(漂亮警告),沒事拿來端詳欣賞一番也是極好的嘛。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