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布達拉宮,理論上是1645年清朝順治年間重建的一個縮影,之後的300年時間裡不斷的擴建,才看到了如今的布達拉宮建築群,而且從1989年開始耗費了2.2億,進行了2次重要的修繕;

當時重建布達拉宮,最主要的原因就是因為一個重要的人物,五世達賴喇嘛,當時他被清政府收購以後封為西藏總首領,為了長治久安的政權不得已必須在紅山重建布達拉宮;

由於紅山是松贊干布的王宮遺址,據說當年修這個布達拉宮的時候,有3000人進京給皇帝叩拜踐行,得到了順治的支持,為重建布達拉宮,奠定了政治基礎,剛開始只是修建了白宮,五世達賴喇嘛在世的時候,就一直在白宮;

重建後的宮殿就稱為布達拉宮,意即觀世音菩薩居住的宮殿。

後來每一代達賴喇嘛,都會不斷的擴建,主要是修建了歷代喇嘛的靈塔,五世達賴喇嘛的靈塔,就是1690年修建了紅宮,擴建的紅宮主要原因之一就是五世達喇喇嘛的靈塔,當時五世達喇喇嘛遺囑,15年不發喪,之後就修建了靈塔,後續的擴建,主要也是各個歷代喇嘛的靈塔,等等;

至於布達拉宮前的廣場,還有布達拉宮後面的龍王潭公園,都是這近現代擴建的傑作,就不多說了,說布達拉宮是松贊干布為了迎娶文成公主修建,這個是有可能的,但是那時候松贊干布建設的那些叫做布達拉宮的地方,是一些房子,據說1000多間,實際早就不復存在了;

現在的布達拉宮,和松贊干布和文成公主,關係不大,只是這個名字和他們的朝代有一些關係;

現在的布達拉宮,更多體現的是藏傳佛教文化,是藏傳佛教世界的中心,是世界最高宮殿,被譽為佛教第一聖地,現在的布達拉宮是5A級景區,是國務院重點保護單位,世界文化遺產,由於保護布達拉宮,每天接待的人數有限,每天只開放區區幾個小時,而且購買門票的程序極其複雜;

布達拉宮曾經是一個西藏朝代的朝夕,後來因為五世達拉喇嘛的重建,成為了藏傳佛教的中心;

現在的布達拉宮,是一個文化遺產,銘記歷史的一個縮影,就說這麼多吧!


對於這個問題,我還是用故事給大家講出來吧!這是一段關於愛情的故事。

我待閨中,夫君俟我於瓊樓。

文成,正史中並無她身世的明確記錄,野史中,卻不知是何人為她冠以「雪雁」之名。有詩云:「北嶺有燕,羽若雪兮。朔風哀哀,比翼南飛。一折羽兮,奈之若何。朔風凜凜,終不離兮。」是憐惜,是欽崇,還是真就是了這名字。無論如何,文成的美麗與痴情就如這名字里暗含的寓意一樣,在命運的一開始就註定了結局。

文成,本是唐朝皇室遠支,卻因著命運里的那個男人,搖身一變成了大唐公主,江夏郡王、禮部尚書李道宗成了她的父親。對此,文成並無多言。正如唐朝的大多數宮廷與宦門女子一樣,她從小就受到良好的教育。她深知為人妻女的責任,也明白為宗室女的義務。她嚮往愛情,卻也深知,這愛情不單單屬於她一人,還屬於整個家族,終要背負起整個家族的命運與榮耀。

想到這兒,她向著窗外輕輕地嘆了口氣,其實雪雁並不曾覺得這愛情的責任有什麼沉重,這是身為宗室女的責任與榮耀呵。只是,雪雁心底存著一絲小小的奢望與私心呢。她從未向任何人提起,很小的時候,她就開始想像未來夫婿的樣貌:男兒自是高大健碩才好,卻也不要那膀大腰圓的粗笨人;面容也不要太過白凈,高眉,明眸,皓齒,美髯……雪雁的臉頰倏地緋如雲霞。她的心突突亂跳,一面自責一面嬌羞地舉起娟帕輕輕印了印兩頰的紅暈。

吐蕃使臣又來求親了,聽說這一次聖上似是許了呢,只是不知,哪位公主要遠嫁他鄉了。雪雁一面想著,一面微微蹙了蹙她遠黛似的秀眉。聽旁的人說:吐蕃,不單有千里之遙,亦有極寒,蕃人嚴刑峻法,衣皮食肉,且無文字,為荒蠻地。可也是上河之始,雪域之邦,高山雪峰與草灘湖泊相映襯,景色是極美的。而且那吐蕃王,聽說也是青年才俊,卓爾不凡的。

姻緣前定,祿東贊破了難題

就在雪雁玉立遐思的時候,大明宮裡來了多國求婚使,唐太宗左右為難,為示公平,正要出些難題讓婚使們比試比試智慧。誰贏了,便可迎娶公主。第一題是給了使臣們一顆九曲明珠和一條絲線,誰能把柔軟的絲帶穿過明珠的九曲孔眼便是贏了此局。各國使臣輪番上陣,任憑如何計策也不得成功。

這時,吐蕃使臣祿東贊坐在一棵大樹下發現一隻螞蟻,便靈機一動,將絲線系在螞蟻腰上,在九曲孔眼的一端抹上蜂蜜,讓螞蟻循著蜂蜜的香味,從另一端帶著絲線曲曲彎彎地向前爬去。待螞蟻爬出來,祿東贊趕緊把絲線拉出來,這絲線就穿在明珠上了。

第二場比賽,太宗皇帝叫人牽了一百匹母馬和一百匹馬駒,讓婚使們分辨出每匹小馬的生母。各位婚使輪流辨認,有的按毛色分,有的以老幼配,有的以高矮比。他們把小馬牽近母馬,母馬要麼踢要麼跑,小馬怎麼也不敢近母馬的身。輪到祿東贊時,他讓人給母馬喂上等草料,讓它們吃飽。飽食的母馬叫將起來,招呼自己的小馬去吃奶。於是500匹小馬紛紛來到自己的母親身邊。於是,祿東贊不費吹灰之力地贏了第二局。

第三個難題是,讓使者們分清兩頭刨得一般粗細的一根大木頭哪頭是樹梢,哪頭是樹根,同時說出其中的道理。眾位使者看過來,看過去,量了又量,怎麼也分不出來。祿東贊笑而不語,待眾使者紛紛放棄之後,命人把木頭放在河裡,木頭一浮起,前頭輕,後頭重,輕者為梢,重者為根。這一輪的比賽吐蕃婚使再次獲勝。

第四場比試,有一百隻母雞和幾百隻小雞,太宗請婚使們指出哪些小雞是哪只母雞孵的。其他婚使是在看不出小雞的毛色、高矮差別,一籌莫展,只有祿東贊沉著地把雞群趕到廣場上,撒了很多酒糟,母雞一見吃食,就「咯咯」地呼喚小雞來吃,這時大多數小雞都跑到自己媽媽的頸下啄食去了。但是還有一些頑皮的小雞,不聽母雞呼喚,各自東奔西跑地去搶食。於是噶爾一邊學著鷂鷹的叫聲,一邊大聲喊道:「鷂鷹來了!抓小雞了!」小雞都急忙鑽到自己媽媽張開的翅膀下藏起來。而母雞們則護衛著各自的小雞,警戒的向四周巡視著,準備抵 抗侵襲者。大家見了,一面哈哈大笑,一面嘖嘖稱讚祿東贊的智慧。

後來,又經過宰羊揉皮飲酒、赴宴找路回店等比試,祿東贊都以超人的智謀獲得勝利,吐蕃使者的聰明才智使太宗皇帝十分驚訝和賞識。最後又出了一道難題:誰能在300個穿著打扮一模一樣的姑娘中認出誰是公主來誰就能通過比試,迎娶公主。眾位使者都未曾見過公主,如何才能認得出?眾使者斟酌再三,無不擇艷麗貌美者出,然而太宗卻始終捻須沉吟,莫有過關者。

此時,祿東贊卻悄悄退出了大殿,他尋到了侍奉公主多年的宮人。回到殿前,祿東贊經過眾多樣貌麗妍的女子身邊,循著一隻翩躚的蝶,他走到一位典雅清麗的女子身後,恭敬行禮道:「有勞公主久候。」

女子輕拽衣裙,轉身細語道:「大人免禮。」

雪雁。

女子端莊韻雅,儀態萬千,發間緩緩散出青蓮花的香氣。

這便是命。

北雁南飛,王妃緩緩而歸矣

雪雁,不,現在該叫做文成,不久,她便要被喚作吐蕃贊蒙。她雖然對於遙遠的吐蕃心存疑慮,卻又對未來充滿了新奇的嚮往。貞觀十五年隆冬,一支十分華麗壯觀的送親隊伍,在禮部尚書江夏郡王李道宗的率領下,向著吐蕃緩緩進發了。

也許是如同今日的這樣的一個隆冬,一個錦衣華裳的少女,帶領著大唐的盛世景象款款走入了吐蕃的想像,在她背後,一幅絢麗的歷史畫卷正徐徐展開。這支隊伍里,不僅有文人、僧侶、僕婢、工匠、侍從和醫官,還有畫師、舞姬、樂師和農人,隨行的駝隊背著的,不僅是珠寶、書籍、絹帛和佛像,還有樂器、種子、食品和醫療器械。這女子心裡牽掛的,不只是故鄉、親人,還有大唐和這支隊伍的命運;或許,還有她素未謀面的夫婿,和她的愛情。

西行,一走便是月余。隆冬時節,本就遍地凄黃,加之西陲風沙甚重,文成這一路著實有些憂心忡忡。沿途的風光愈走愈荒涼,文成的心也越走越忐忑。終於,嚴冬過去,到了春暖花開的時節,文成公主一行到達了黃河的發源地。這裡水草豐茂,牛羊成群,天高雲淡,溫潤晴朗,讓人精神為之一振。望著車窗外廣闊的草場,文成公主多日來的疲憊一掃而光,於是下令送親隊伍在這裡短暫休整。

文成公主整了整肩頭的團花裘皮斗篷,起身下了車,輕盈地走到河邊繁花似錦的草地上,望著波光粼粼的一彎碧波輕輕吸了口氣,這便是吐蕃的疆土了。

回望長安,文成的目光里突然多了一絲溫暖的堅定。這月余以來,文成的心頭常常泛起思鄉之情,時不時地還會暗自垂淚,多少次夢回長安,看到自己在家中與姐妹們一起承歡膝下,抬望眼,只見兩位高堂慈眉善目,微笑不語。醒來,卻被邊塞蕭瑟的寒風蹙了眉。

可是近些日子,文成的心裡卻多了些旁的念想,並且隨著婚期的臨近,這念想還日復一日地強烈起來。吐蕃贊普,這個謎一樣的男人究竟是個怎樣的人?自從聖上賜了婚,文成就開始明裡暗裡地了解她未來的夫婿。在她心裡,這個統一了西藏諸部的男人必是驍勇的,定不是一介文弱書生;戰事初平,便制定朝綱、建軍立政、任用賢明、鼓勵生產,這樣的男人必是有大智慧的明君,斷不是區區一介武夫可比;國內興盛,便膽敢窺伺鄰國,挑起戰事,這樣的君主決不是安於守成之主,身為君王,確當得起一代梟雄;戰機不合,立即撤兵就求和,求和之時仍然不忘奉表和親,能屈能伸,有勇有謀,卻也不卑不亢,實乃俊傑矣。這樣的男人……不正是我想要的么?

正在此時,松贊干布親自率領的大隊迎親人馬也趕到了河源,松贊干布一行見到大唐使臣江夏郡王李道宗納頭便拜,並行了子婿大禮。他已認定大唐為吐蕃的上國。李道宗請出文成公主與松贊干布相見,只見文成公主身著華服,神情端莊,溫文爾雅,儀態萬千,輕言軟語令人如沐春風,通身的氣派與熱情質樸的吐蕃女子大相徑庭。令這位馳騁高原的吐蕃贊普,頓時為之傾倒。而文成眼中的松贊干布,雖然被高原的烈日和狂風塑造得黝黑而粗獷,但眼角眉梢硬朗的稜角,配上他高大健壯的身材和言談舉止間流露出來的豪爽之氣,顯得十分英武。文成心中暗自欣喜,這便是我此生將要託付的人了,果然中了我心意。

山有木兮木有枝,心悅君兮君不知

松贊干布多年的夙願得以實現,十分高興,便在離黃河源頭不太遠的扎陵湖和鄂陵湖畔,建起「柏海行館」,與文成公主在這美麗的地方,度過了他們的洞房花燭夜。年少的公主在這裡完成了她人生角色的重大轉變,當黎明到來,她走出行館時,已然成為雍容典雅的吐蕃王妃。

此時的文成公主再也無當初小女兒嬌羞的姿態,不再念惜故土難離、親人難聚,不再擔憂吐蕃偏遠、氣候惡劣。她的眸子里透出的澄澈映出吐蕃的山水風光,她要做贊普的愛妻,不單是為大唐,也要為吐蕃做個受萬民稱頌的王妃。

她要讓松贊干布為自己的決定而驕傲,她要讓他知道:他迎娶的不僅僅是一位大唐公主,更是一位能助他治國興邦,伴他經天緯地的美麗髮妻。她要的是他更深更真更長久的愛情,她相信自己做得到,只因為她是文成,是擁有美麗和智慧的大唐公主。唯有她,能把這看似是犧牲的政治聯姻演繹得驚天動地、可歌可泣。這不是因為責任,也不是因為使命,只是因為愛。

她愛上了這個擁有雄鷹一般深邃目光的高原男子,她願為他,成就一段傳奇。

千百年來,多少人讚歎文成公主的千秋功業,卻惋惜公主的愛情毀之於士大夫口中的國之大道。可是為什麼人們都不願相信,這樣聰慧過人的女子,贏得了天下,也贏得了愛情。

文成,她絕不是輕易向命運妥協,斷然將愛情與希望葬送於大國邦交之下的平庸之輩,她擔得起大唐的使命,也當得起吐蕃萬民的愛戴,她更加對得起自己的愛情。

或是命運的安排,或因她智慧的追逐,或是兩者兼而有之,文成遭遇了大國聯姻,也遭遇了風華絕代的愛情佳話。

願為伊人築瓊樓,別了故鄉,住我心上。

唐蕃兩支和親隊伍隊伍前呼後擁,威風八面地進入了邏些城,松贊干布特地為心愛的妻子換上了唐朝服飾,在李道宗的主持下,按照漢族的禮節,與文成公主舉行了盛大的婚禮。全邏些城的百姓都為他們的贊普和王妃的婚事而衷心慶賀,載歌載舞。松贊干布毫不掩飾對於文成公主的喜愛和與唐朝通婚的喜悅,滿心歡喜地向部屬們宣布:「我族我父,從未有通婚上國的先例,我今天得到了大唐的公主為妻,實為有幸,我要為公主修築一座華麗的宮殿,以留示後代。」

不久,一座美輪美奐的宮殿在邏些的紅山之上建成了。整座宮殿依山而建,宮牆以堅實敦厚的花崗岩砌成,以松茸平展的白瑪草做牆領,飾以輝煌奪目的金頂,群樓重疊,殿宇嵯峨,氣勢雄偉,氣貫蒼穹。為了安撫公主的思鄉之情,松贊干布特地仿照大唐宮苑的模式,在宮殿里修築亭台樓榭,開鑿池塘,培植花木。他本人還特意換上公主親手為他縫製的絲質唐裝,努力跟公主學說漢語。文成把贊普為他所作的一切都看在眼裡,記在心上,她一面享受著愛情帶給她的幸福,一面努力學習和熟悉著吐蕃的風俗習慣。因為她始終記得自己說過,要為他的夫婿,他的國家做個好王妃。

文成公主以款款柔情善待松贊干布,使得這位生長於高原的吐蕃贊普深切體會到唐朝女子的溫婉與深情,同時也讓他體會到李唐王朝在文化上的繁盛與興旺。因此,他不但對文成公主備加珍愛,對於她的許多建議也儘力採納。文成公主則憑著自己的知識和見地,細心體察民情,然後提出各種合乎情理的建議,協助丈夫治理這個地域廣闊、民風慓悍淳樸的國家。

當然,松贊干布並不是對於妻子的話不加分辨就言聽計從的男人,他是統領吐蕃諸部的智慧的君王,他信任妻子也深知自己的國家和臣民的需要,絕不會把感情混於國政。幸而得遇這樣一位知書達理的賢妻良伴,文成公主自幼飽讀詩書,深知後宮干政的害處,並以獨孤皇后為戒。對於政事她只是從旁協助,提供建議,卻從不強行干涉,也不要求任何權力。她始終把自己放在妻子的位置上,一心只想做贊普背後的女人。因此,松贊干布和大臣們對她都非常尊重,經常向她討教唐制以做參考,而吐蕃百姓更是將她奉做神明。

百姓的愛戴並非空穴來風。

此前,為了保障文成公主的和親之舉一路平安,唐太宗命沿途官府修路架橋,造船制筏,建築佛堂,開闢通道,保證送親隊伍平安通達的同時,也為當地百姓提供了便利。這些舉措使得文成公主在進藏途中已經播撒下了漢藏友好的種子,也留下了眾多的勝跡與美好的傳說。

文成公主到達邏些之後,便依照自己先前立下的宏願,為吐蕃和吐蕃人民,也為他心愛的夫婿善盡本分。不但建寺弘佛,為吐蕃祈福消災,而且利用從長安帶來的各類人員和技術改善人民生活,促進了吐蕃的社會進步。隨公主入藏的工匠,把中原地區的農具製造、紡織、繅絲、建築、造紙、釀酒、制陶、碾磨、冶金等生產技術傳入西藏。公主和她的侍女,還把紡織、刺繡技術傳授給吐蕃婦女。

隨行的文士們幫助吐蕃官員整理有關文獻,記錄松贊干布與大臣們的重要談話,使吐蕃的政治制度走向正規化。松贊干布欣喜之餘,又命令大臣與貴族子弟誠心誠意地拜文士們為師,學習漢族文化,研讀他們帶來的詩書;他還派遣了一批又一批的貴族子弟,千里跋涉,遠赴長安,研讀詩書,把漢族的文化引回吐蕃。

在松贊干布與文成公主努力推行改革,大論(吐蕃的宰相職)祿東贊的妥善謀划下,吐蕃在軍事、政治、經濟、文化等各個方面,都取得了突飛猛進的發展,成為大唐王朝西方的有力屏障。松贊干布迎娶文成公主後,中原與吐蕃之間關係極為友好,此後200多年間,唐蕃兩國之間少有戰事,使臣和商人頻繁往來,文化交流與互動空前繁盛。不僅是吐蕃在技術、文化領域引入了大量漢地經驗,而唐朝也引進了吐蕃的馬球運動,原本是吐蕃獨有的一些女性髮型和化妝風格也在中原流行起來。

「自從貴主和親後,一半胡風似漢家。」當然,單憑文成公主一己之力,斷然無法形成這樣的改變,但是如果沒有文成公主的推動與努力,便絕不能形成這般的影響。文成,是愛屋及烏地愛了;幸遇松贊干布,他也愛屋及烏地受了。兩個人的愛情,意外地誕生於朝堂之上,卻從容地從長安綿延到邏些。即便兩人羽化千年,這愛情依然生生不息。

本文由《西藏旅遊》雜誌原創文章,轉載請註明出處。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