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可能和我一樣以前並不知道12/18是國際移民日,只知道台灣近幾年愈來愈多新移民,我自己也有親戚是新移民,深知他們所遇到的困難,我想也是我們應該關心的議題。

我伯母來自韓國,她嫁過來台灣時台灣還沒有反韓的勢力,韓國在亞洲四小龍裡敬陪末座。她從不會講國語,到現在開早餐店,每天要跟客人搏感情,國語更是溜。想必她一開始一定很不習慣台灣的生活環境,不但語言不通、文化不熟、也沒有自己的交友圈,還好台灣人多很友善,她也很快就融入我們的生活了。我伯母還算好的,有些來自東南亞的新移民,可能因為膚色的關係,或是新聞對於假結婚事件的報導,讓他們必須承受外界異樣的眼光,甚至還有拉低臺灣人口素質的說法,這種自視自己種族優越的看法實在不可取。

新移民們剛到台灣因為法令的因素,往往不能馬上享有工作權,但小孩生了,再加上原本家庭的經濟也不太好,讓她們必須打些零工,還要負起照顧小孩的責任,她們也是別人的小孩,她們的父母也會擔心她們在台灣的生活,不要說要回娘家的,有些連要寄信回家還要偷偷摸摸的。

等到她們想友工作權後,卻因為身分的關係,不能納入勞保,也不能投票,但卻也要繳稅,說起來還滿荒謬的。很多人說他們會瓜分我們的資源,但事實上,她們必須要取得身分證才能享有這些社福資源,而要拿到身分證又需要經過政府的層層把關,想要獲得這些社會福利哪有這麼容易?而且這些新移民的加入,才能讓更多台灣人擁有健全、幸福的家庭,台灣未來的勞動人力才不至於難以延續,台灣人口老化的問題,也才能受到一點點的舒緩。這些都是我們必須感謝她們為台灣貢獻的地方。

說道弭平歧視,其實只要我們不帶有先入為主的概念,更不必把他們視為”新”台灣人,她們嫁來台灣就是台灣人,她們的小孩也是台灣人,不需要區分誰新誰舊,沒有區別,小朋友又怎會受到歧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