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次提問,來自正在本科就讀英語專業的我無限糾結的想法。

最初選擇讀英語,選一個語言類的專業,單純是因為這是個我還比較拿得出手的學科。進入專業以後,卻發現這個專業的未來(無論是就業還是攻讀研究)都狹小得難以給我帶來任何驚喜,似乎我研究這種語言所來的,到極致也僅僅是使我成為語言這種「工具」的傀儡,又或者說,我會是個比一般人更擅長使用語言這把鎚子的工匠。總之,直到現在每每有人向我說起「等到高級的翻譯Al普及了,你們專業(語言)大多數人都得失業」時,我還是無言以對。我想,「學一科愛一科」一直是我的理想,更何況我本來就那麼愛她(順便一提,刨去應試的部分,不止英語,我對語言本身便很喜歡),但是現在我發現我對她的了解好像真的太少了。 我翻閱過一些資料和知乎上相關的話題,但都找不到想要的答案,而且必須承認,我對語言以及語言學方面的認識尚十分簡陋。因此我想向知乎上的各位提問 ,語言除了具備為大眾所知的「工具性」的特點,還意味著什麼呢?


語言是人與人之間思想與情感交流的載體,寄託著的不只是機械波的振動,而是一個個文化的漣漪。目前世界上任何一門語言都帶有「陰陽頓挫」,也就是說同一句話在不同情況下有不同的意思,而這個「意思」不只是用於表意的「意思」,還包括了但不僅限於的情感表達、棒喝、蠱惑等,這些都是AI 難以達到的,目前為止,圖靈測試好像還沒有完全實現,更不用指望AI 能達到衝擊人靈魂的作用。

關於題主的專業更是不可能被AI完全取代,雖然在政治和商業等大多數是在嚴肅氣氛中的交流情況下,AI 可能達到理想的效果,但是且不論話中話能不能被發現,就連帶動現場氣氛的效果都難達到。

但是AI的發展勢頭很大,我對我上述的見解也很虛……

我們唯有涉獵群書,多思多學了……
交流與你認識的媒介 反應了社會結構與權力關係

看上去距離題主原po至少已經過了一年,不知道題主心中是否已有決斷?

在回答題主的問題前,我想先跟題主分享下我的故事。

作為一個從小到大天分只有「語感」(是語感而不是語言,因為我學語言從小還是吃了苦的)的姑娘,我本科經歷了轉系(從某一外語轉到英語),修第二外語(另一種外語),然後自學了第四門外語。周圍做語言學的幾乎沒有,要麼口譯筆譯要麼文學教育。這幾個市場需求量比較大的分支自然是以滿足市場需要為主,把語言作為工具的屬性呈現出來也是自然

後來繼續念書,也慢慢發現本科階段(在國內幾乎所有大學)接觸到的,大都是本學科的工具屬性。

2018年「教育部關於加快建設高水平本科教育全面提高人才培養能力的意見」里講,本科教育的核心是「人才培養」。然而人才培養用在哪裡?招生、培養和就業

堅持完善機制,持續改進。以創新人才培養機製為重點,形成招生、培養與就業聯動機制,完善專業動態調整機制,健全協同育人機制,優化實踐育人機制,強化質量評價保障機制,形成人才培養質量持續改進機制。

光明日報同年底的文章「本科教育基因六大特徵解析」說:

「知識導向型」的教學在課堂上佔有壓倒性地位,學生的歸納能力、解決問題和分析問題能力、表達能力、批判性思維是我國課堂教學的軟肋

從表面上看,本科教學計劃似乎要讓學生多學一些,無所不學、無所不會、無所不能,但由於教學計劃的設計思路是基於管理方便,導致課程無限膨脹,課程體系成為一個五花八門的「大雜燴」,缺乏對學生所必需的最有價值知識體系的系統考慮

我覺得還蠻切合題主描述的。

如果題主還沒決定接下來做什麼,我大膽鼓勵你先向上走,先去研究生階段看看。我在另一篇回答裡面也說過,本科是通識,研究生階段起步才真的開始起步,認識你的領域。


回到題主的問題,語言的作用是什麼?

題主提到的語言的工具性,為了方便做下面類比,我轉寫成「語言是傳呼機,使溝通更加方便。」

這學期上了我們專業的理論綜述課(Theories, Issues and Study in Language and Literacy),我來請幾位學界大牛(20世紀及21世紀的世界頂尖學者)回答這個問題吧。

Walter J. Ong:語言(尤其是寫作能力)是泥塑刀,重塑人的思想能力

Sylvia Scribner: 語言是磨刀石,打磨人的認知能力

Dell Hymes:語言是鏡子,折射社會結構、文化和族群特徵

William Labov:語言是尺碼,研究尺碼(即語言)就能研究出人的一些身體特徵和偏好(即種族、性別、社會地位等)

Pierre Bourdieu:語言是獎狀,只有學校和老師認可的能力才算能力。也就是說,語言是一套象徵性的統治工具

至於AI若干世紀後在翻譯領域替代人工翻譯,若是可能,在某種程度上是件好事。從工具屬性中脫離出來,這個學科或許會像康德所言,變得少一點像手段,多一點像目的(講人話就是,少一點研究「語言技巧和實際用途」,多一點看重「語言與人和世界本質的關係」。


語言的背後,映射出的,是一種思維。

多學一門語言,會多鍛煉你的一種思維方式。需要你自己去體會。


純屬個人看法

我認為,語言除了是一種工具,它還是一艘承載民族思想的船,一件印染民族文化的衣,一首傳唱民族歷史的曲。了解或學習一門外語,就等同於了解他族的思想和文化,這是一種認識他人世界的好方法。

透過比較自己的母語和他人的母語,你會察覺到各個民族所擁有的他族學不到的特色——就像漢語學不來英語的開放,英語學不來漢語的含蓄。一個民族的文化和思想是很直接地呈現於它的語言上的。你若想了解一個民族,只要學習他的語言即可。

我個人不大同意「有了AI就等同於失業」這種觀點。語言使人親近,這是機器永遠做不到的事情。就打個比方,一個會說漢語的外國人,和一個會用Google Translate說漢語的外國人,你會比較喜歡跟哪一個人溝通呢?先不談方便不方便的問題,從情感上我們都會更親近和喜歡會說自己語言的人。除非哪天科學家發明了哆啦A夢的翻譯海綿,這又是另外一個話題了

學習語言時,我認為,不應該過於看重它的實用性和未來的工作前景,這種思想會蒙蔽你對一門語言的美的欣賞,對他族文化的體驗。想必題主喜歡英文,是因為英文這個語言有什麼地方吸引了你吧?

以上是我的淺見。歡迎交流

無法體會其他國家的語言或者是工具語言,但就我國的語言的語言來講,這不單單只是傳遞信息的工具,我覺得它承載著一個國家的發展和文化,為什麼國外人會覺得漢語很難學,因為這是幾千年的發展積累下來的。


還是一種思維 C語言除了是一種工具,還是什麼?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