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當時的你是最好的你,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著一整個青春的距離。」「我叫余淮,我旁邊一人叫耿耿,我兩這連起來耿耿於懷啊!」

「老師,我要和耿耿坐。」「你也沒問人家同不同意~」「我……我願意!」

「也許平凡如我們,擁有的第一個秘密,就叫做喜歡。」

「我們既然改變不了規則,就做到最好。」

「一廂情願就要願賭服輸。」

「也許你身邊的人,就是你這一輩子,最值得珍惜的財富。」

「時間改變了我們,卻沒有改變愛。」

「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高中欠我一個余淮,你呢?


很喜歡~小說和電視劇都喜歡。

1.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著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手道別。2.你願意嗎,我願意。

3.我們一直做同桌吧。

4.誰敢動小爺我的人。

5.你看我左邊的這個名字叫耿耿,我兩這連起來就是「耿耿於懷」啊。

6..一廂情願,就要願賭服輸。

7.那些突然出現在我們生活里的人,從來都不是等你正備好,才出現的,那都是驚喜。

8.17歲的耿耿,你好,我是17歲的陸星河。

9.科學與藝術最後是殊途同歸的,我可以明白科學的美,你也可以明白藝術的美,看起來平凡的兩種事物放在一起,會產生多麼美好的反應。

10.任何時候我們遇到困難,第一時間大喊喝到「誰敢欺負我的女人」,肯定是β。明明自己很孤單,卻永遠最樂觀最好最好的β。罩著我們的那個女孩,就這樣飛去了北京。

11.你越功利,世界對你越神秘。

12.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

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還有很多,張平和張峰老師的呀,貝塔和徐延亮啊~可是我記不住那麼多呀〒_〒


半夜看到這個文章,想到了自己的高三,不記得有哪些台詞,只記得大家每次都會很激動的等更新。然後,一群人圍在一起看,還要注意會不會有老師突擊檢查,放學了,偷偷溜出校門,找wife下載劇情,雖然我的高中沒有餘淮,但我也不後悔,我始終記得大家一起追劇,記得大家一起刷試卷,記得大家一起抱怨考試,記得大家一起祈禱分數高一點,記得大家一放學就衝去食堂,記得大家晚自習吵吵鬧鬧,記得大家一起無奈的寫作業,記得大家考試前一起複習,記得大家放月假是一起狂奔向校門,還有,記得,畢業那天大家都很努力的忍住不哭,記得拍畢業照女生的婚紗,男生的禮服,興許是怕以後看不見彼此,想提前看到彼此的結婚模樣吧……謝謝你們,我的青春曾有過你們


《最好的我們》是我們青春的記憶。如果還有可能,還有勇氣,還有感情,請問一問那個在你的青春歲月里讓你喜歡得刻骨銘心的人「你在哪?過得好嗎?」

《最好的我們》中一句我最喜歡的話「耿耿,我來晚了」。路星河的56次求婚也抵不過余淮的一句「耿耿,我來晚了」,這是多少感情的寫照,還記得那些年走廊中的擦肩而過,記不記得那些年教室中的竊竊私語,記不記得那些年一起跑過的跑道、淋過的大雨。為什麼路星河贏不了耿耿的心,大概就是因為這些瞬間太刻骨銘心,替代性太差了。

而讓我最有感觸的一句話「以後小爺我罩著你」 那個余淮的那句小爺當真是可愛又霸氣。那時候的我們能給對方什麼,陪伴,寬容理解,安慰,這些越來越昂貴的東西卻是那個時候的財富,不能看著他被欺負,不問緣由,不問對象,不問因果,就是這種不講理的安全感陪伴了多少人度過了那幾個值得一生回味的盛夏。在還能對他好的年紀和時間竭盡全力,不然回憶里會滿是遺憾。

當然,這當中的好的台詞片段不止這些,我也是選了一些自己感悟比較深刻的片段拿出來和大家分享。希望大家多多提意見,也希望大家喜歡我的回答。


在新的一天很高興為大家解答這個問題,在這裡讓我們一起走進這個問題,那現在讓我們一起探討一下關於這個問題。 以下那我為大家分享,我首先分享下我個人對這個問題的看法與想法,同時也希望我的分享能給大家帶來幫助,也希望大家能夠喜歡我的分享。

一廂情願,就得願賭服輸。即使路星河求了56次婚,可是,余淮的對不起,我來遲了。就讓等了十年的傷心、絕望,甚至是小小的怨氣都煙消雲散。有的人說不清哪裡好,但就是誰都替代不了。 路星河是很好,也對耿耿很好。可是耿耿一直喜歡的都是余淮啊,這和路星河的好沒關係。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 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 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但幸運的是,十年之後,晚秋高地,兩人再聚,耿耿於懷,依舊笑容於心。若我再次遇到你, 事隔經年, 我將如何與你招呼。 以沉默, 以眼淚。


謝邀。

經典台詞

因為沒得到,所以顯得格外好,這不是愛。

你知道,最令人難過的天氣,其實是晴空萬里。

不是所有堅持都有結果,但是總有一些堅持,能從一寸冰封的土地里,培育出十萬朵怒放的薔薇。

世界上唯一不變的就是變化,世界上唯一可能的就是不可能。

我不幸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那種人,沒能力,卻有上進心;沒天賦,卻有夢想;越努力,越難過。

青春就是這樣,好得像是無論怎樣度過都會被浪費。 那麼,不如浪費在你身上。

你知道,差一點沒得到,會讓人不忿,而差得很遠,就會讓人平靜。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 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 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

我們不負責任地用幾句話將人家捧高,但是萬一摔下來,誰也不會去接住她。

我和你坐同桌,3年。 你的影子和粉筆灰交織在一起,黑白分明, 在我的記憶力轉圈。 我想,那時候的我們,是最好的我們。

我一直覺得一個人沒什麼,重新見到你,才覺得還是兩個人的時光更好。

他帶著背後的歲月,呼嘯而來。像一場七年前的洪汛,越過一整個青春,時至今日終於漫到我的眼前。

情節

【她叫耿耿,名字取她媽媽和她爸爸的一個字詞只不過他們在她五年級的時候離婚了

那年中考非典讓她一個沒進過班級前三的人進了全校第三考進了重點高中振華

當他去去看紅榜分班情況的時候被一個男生撞哭了

那個男生道了歉然後那個男生看著紅榜笑著說

你看我左邊那個叫耿耿跟我連起來就是耿耿余淮嘛

她說她就叫耿耿

排隊的時候他說她長得像他小姑

他們的班主任和物理老師叫張平和數學老師張峰是同學

她喜歡拍照所以張平叫她幫同學們拍了一張大合照

她叫他幫她寫「最好的我們」這幾個字因為他字好看】

【摸底考試的風潮過去,九月份正式開始。 。九月是多麼美好的月份,天氣涼爽,空氣清新,周杰倫發新專輯。

如果不是升旗儀式上,主持人總要提到這句欠揍的「金秋九月,金風送爽」的屁話。

但是的確,秋高九月,金風送爽。一切都金燦燦的,我的呼吸也格外暢快,趴在桌子上呆望窗外陽光燦爛,天下太平。

不過我必須要承認,九月最令人不爽的,就是新學期。課程對我來說,有那麼一點點難。

所謂「一點點」的意思就是,上課時候,聽聽全懂;做卷子的時候,做做全錯。

我覺得我都聽懂了啊,那些定義,那些定理的推導,都清楚得很嘛,為什麼一做題就犯傻呢?】

【耿耿:你知道求婚的意義是什麼嗎?

路星河:就是跟你在一起,就是不擇手段的想和你在一起。】

【余淮說:「耿耿,加油。」

我突然問他:「你希望我學文嗎?」

「你應該自己做決定,這事關你的前途。」他說。

所以你一直都沒有問過我一句,是嗎?

「我就問你。反正我現在都選了要去學文了呀,你可以說了。」

很久的沉默之後,余淮抬眼鏡看著我。

「曾經,」他慢慢地說,「我有過很荒唐的想法,你沒辦法學理,我就去學文好了,反正我學文肯定也比你學得好。」

我愣住了。

他說完,如釋重負的樣子。

「我也不知道怎麼就突然會這麼想。不過就是想想……總之,耿耿,加油。」

他笑著跟我道別,沒有等我說出一句話,就轉身大步離開了。

少年的身影沒入夜色中。

這句話就夠了呀,我笑著想。。】

【他喜歡物理喜歡籃球也挺喜歡打遊戲

他買了一棵小樹和她一起在晚秋高地種

她臨走用小刀刻了兩個人四個字 ,耿耿余淮

他們一起去上新東方但是他請假了她買了錄音筆錄了下來和做了筆記給他

她會在每次物理競賽在他手臂上像假扎針一樣然後畫個對號給他帶來幸運

他說他想上清華北大然後去美利堅讀博士

高三的最後一次競賽他對她說這三年算是白費了他得了第二名

畢業高考完他們打算一起去對答案

她為了他放棄學文繼續和他一起學理

她遲到了手機沒電關機了他沒來她打電話他沒接從此多年未見

他還欠她一句沒說完的話

他去實驗高中復讀了他要考清華北大

她給他發的最後一條簡訊是我在晚秋高地發完手機就關機了

他沒有來】


經典台詞

1.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後來的我是最好的我。可是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只好伸出手道別。

2.也許平凡如我們,擁有的第一個秘密,就叫作喜歡。

3.一廂情願 就得願賭服輸

4.洛枳愛盛淮南,誰也不知道

盛淮南愛洛枳,全世界都知道

5.你越功利,世界對你就越神秘

6.考場上每一寸得失,交換的都是人生

7.最容易讓人感到溫暖和驚喜的是陌生人,因為你對他們沒有期望。最容易讓人感到心寒和悲哀的是親人,因為你愛他們。

8.青春就是這樣,好得像是無論怎樣度過都會被浪費。

那麼,不如浪費在你身上。

9.喜歡一個人的心情是不聽勸的,你以為我在遭受冷遇的時候,沒有勸過自己嗎?

10.同桌是不需要你等到課間操和升旗儀式才能偷偷瞟一眼的人。他就在我身邊,雖然不屬於我,可是會心不在焉地說,小爺我一直都在。

經典情節

1. 「耿耿」

「嗯?」

「我們一直都坐同桌吧!」

2 . 「哎,你不會以後都瞧不起我吧?」他笑了一會兒,忽然擰著眉頭盯著我。

「啊?」

「耿耿你記住,余淮同學即使沒有你想像得那麼牛,也依然很牛,比你厲害很多的。你應該繼續崇拜他。」

看著他像煞有介事的樣子,我的心底滿溢出不可思議的快樂。

「當然。」我認真點頭。

我只崇拜你。

3.「那你幹嗎老是一副心中有鬼的樣子。」他說完就大大咧咧地跟著我爸走過去了。

我默默無語地看著他的背影,輕輕嘆口氣。

你就是我心中的那隻鬼啊。

4. 「你等著,我非揍死林楊不可。他培訓出來的這些女生都他媽是變性人吧,肌肉塊兒比我都大,敢砸老子的人,我看他是活膩了。」

老子的人。

其實我知道,「老子的人」是「老子辛苦訓練出來的人」的簡稱。

可就是控制不住因為這四個字紅了眼眶。

就讓我誤會一次吧。


最後

《最好的我們》整個故事裡記錄的都是在成長過程中細碎的點點滴滴,將懷舊寫到了極致,將記憶也寫到了極致。

沒有惡俗的橋段,誇張的經歷,沒有墮胎、車禍、閨密反目,這才是大部分人的青春吧!簡簡單單、平平淡淡。劇中的人物是幸運的,有自己喜歡的人、喜歡自己的人。我的高中都沒有餘淮!


想了十幾個喜歡《最好的我們》的理由,最後又統統被推翻。

總結到最後,只剩一個原因,我喜歡耿耿余淮,喜歡他們少年天真的模樣,喜歡他們平凡又不平凡的生活,喜歡他們純真懵懂的情感,喜歡他們的簡約而不簡單。

喜歡他們兩個人,更喜歡在一起的他們。

我名字左邊的那個人叫耿耿,跟我的名字連起來,正好是耿耿於懷。

最初相遇時,余淮摸著後腦勺說出來的一句話,成就了他們故事的開始。

那年,他是最好的余淮,個子又高又瘦,小麥色皮膚,小眼睛,挺直的鼻樑,笑起來大大咧咧的挺可愛,眯著眼、露出小虎牙,馬失前蹄沒考上尖子班,卻在平行班混得風生水起,人緣好,成績好,還有數不清的傾慕者。

那年,她卻是最平凡的耿耿,頭頂學渣光環,個子不大,長相平平,扎進人群再也看不見。

耿耿說——

當時的他是最好的他,可是很久很久以後的我,才是最好的我最好的我們之間,隔了一整個青春怎麼奔跑也跨不過的青春

他們就像是中學年代的我們,聽周杰倫,看《流星花園》,手裡抱著可愛淘的《那小子真帥》《狼的誘惑》,也愛看郭敬明的《幻城》,後來,還定了期刊《最小說》……

高中三年周而復始,刷試卷、上課、複習、模擬考、校運會、籃球比賽,還穿插下課後瑣碎的日常。

但他們,比我們幸運,幸運到:

那時我們覺得稀鬆平常的事,看他們經歷一遍,卻格外精彩。

分分鐘不禁懷疑,是不是上了一個假的高中。

他們的相遇,他們的經歷,他們日常相處的細節。

他們說過的話,他們做過的事。

他們曾經許下的諾言和未完成的事。

讓人又感動又嫉妒……

作者八月長安說——

《最好的我們》表面上講了一個同桌之間的愛情故事,實際上,我想要寫的,是耿耿。一個用阿Q精神在振華這種完全不適合她的虎狼之地堅強求生的小姑娘,終於有一天成長為一個眼睛裡始終有光芒的大人。她沒有登上《時代》雜誌,既沒有進常青藤也沒有成為大富豪,但她也不再隨波逐流,而是紮根於自己熱愛的領域,生活得快樂而有尊嚴,不再被外界的浮華所纏繞捆綁。最終能夠張開雙手,去擁抱當年喜歡的人,用曾經汲取的溫度,反過來溫暖那個不再年輕的少年。她成了最好的耿耿。而你,也終將成為最好的你。

耿耿就像當年的我們。

覺得自己是世界上最不快樂的那種人,沒能力,卻有上進心;沒天賦,卻有夢想;越努力,越難過。

同時,還不漂亮。

但我們羨慕她。

年少時,不求榮華富貴,不求立身揚名,現在每天追逐的一切,都覺得一點不重要。

最大的夢想是,我喜歡的人剛好也能喜歡我。

很羨慕耿耿,她實現了。

張平在分文理班的時候說的:

不要因為自己的不配 而錯過最在乎的人

他大概不知道,那時的我們,比起擔心自己不配,更擔心的是不能在他身邊陪伴。

年少時的夢想簡單而天真,是真的相信,一輩子只談一場戀愛,只愛一個人。

很羨慕耿耿,她做到了。

電視看完了,一周周過去,耿耿余淮高中三年的一幕幕依舊不斷浮現眼前。

他在排球砸中她的臉時,激動地說,敢動小爺我的人,我看他是活膩了。

她在他站在講台上和同學講題時,一臉崇拜地直勾勾盯著。

他在文理分班時,有那麼一刻衝動地想放下擁有的一切,和她一起學文。

她在他不知道的時候,偷偷跑去辦公室找班主任拿考試學年大榜。

很多人說,耿耿星河才是最完美的結局。

而對於我,這個故事裡可以沒有路星河,卻不能沒有耿耿,更不能沒余淮。

耿耿余淮,少了任何一個,都只能是耿耿於懷。

路星河是小說里沒有的人物。

於電視,或許他是襯托耿耿余淮愛情的男二,或許他是滿足女性荷爾蒙的完美人設。

為耿耿不顧一切,足足等待10年,求婚56次。

他有錢,有顏,有個性,還有才華……

但大家忘了,更重要的也是最簡單的道理:

愛情從始至終,都是兩個人的事,不是憐憫,不是感動,不是湊活著過。

愛情是獨一無二,是時隔十年也依舊怦然心動的那個人。

所以路星河,是註定擠不進耿耿余淮的世界裡。

而耿耿,至始至終也只屬於那個人。

畢竟,她是能說出這句話的姑娘——

愛情的意義本就是兩個人在一起,扭轉命運的手腕。我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我們。

我們在一起,就是最好的我們。

耿耿+余淮,就是最好的我們。


最喜歡的還是耿耿,她的清純,可愛。

耿耿余淮在一起。


請給我一個全世界最好的路星河(文/葉秋臣)

年少的自己,總認為偶然的分隔,就是一輩子。

跨過16歲的那一年,在經歷高中文理分班的忐忑,偶然離別的惆悵,你會突然發現這些都曾經是你經歷的模樣,失去熟悉的同桌,失去熟悉的朋友,失去那些熟悉的味道。

路星河就這樣離開。他總能在自己和別人的生命中,留下濃墨重彩的一筆。那條送給耿耿的圍巾,那曲獻給耿耿的獨唱。

比起耿耿余淮的同桌同班同集體,路星河的喜歡追逐的很主動,同時也很累。有時候我甚至覺得他的付出只是單方面的,因為耿耿從來沒有回報過什麼。但是對路星河而言,或許一個微笑就已經足夠,已經只要看看耿耿的笑臉,就已經值得他歡欣雀躍許久,許久。

我看著你,什麼都好看。

請給我一個全世界最好的路星河,因為喜歡就要說出來,愛就是要大膽的告白,越是如此,就越是覺得他那麼令人心疼。心疼他父親的暴戾,心疼他一個人的孤獨,心疼他不求回報的付出。

但是好感這種東西,就好像拿著一筆預算的錢去買心儀的禮物,先遇到的那個已經花光你手上的銀票,後來的只能是遠遠的巴望。然而你不會後悔,因為你挑選的第一個禮物依舊是你的心頭好,這樣的選擇,你不會後悔,只是惋惜,為什麼自己沒有兩份預算,買下兩份禮物。

感情的事情比起禮物而言,更為複雜。在遇見初次遇見余淮的時候,已經命中注定「耿耿於懷」是主節奏,而「耿耿星河」只是輔曲。

路星河是那樣一種男孩,看似弔兒郎當的痞壞模樣,實則卻是專一專情的暖男。

小夥伴們都在為他的離開而難過,從開始對路星河的空降提出反感,到如今他的離開感到悲傷,這個男孩在用自己的力量告訴這個世界,其實喜歡很簡單,愛,也沒那麼複雜。

在火車經過的那幾秒鐘,路星河哭喊出他喜歡耿耿最簡單的話語。就在那個瞬間,我流淚了,為這個男孩那種如此簡單的愛,如此純真的喜歡,感動到淚崩。

於是,那些他對耿耿直截了當的表達,如此瀟洒的告別,成為我們最懷念他的瞬間。即便是不斷被拒絕,即便是知道她心中那個男孩叫余淮,失敗多少次也沒有灰心,彷彿這些都沒有影響他對耿耿的喜歡。他為她補救日本團的照片,為她研究不喜歡的化學只為帶來噴泉爆炸的驚喜,用自己的心寫每一封給耿耿的連載情書,為她在生日的時候趕回來送上不易腐朽的木板畫,而畫上正是曾經那個洒脫的打鼓姑娘。他的心裡,在不知多久的未來,人生的規劃中,永遠留存一個她的位置。

一個承諾,絕不是兒戲。

與余淮相比,路星河的愛更明朗。余淮的喜歡很深沉,好感很微妙。大概是他的性格使然,但更重要的是兩個人的家庭條件與背景對他們潛移默化的影響,才會展現完全不同的求愛方式。每個人喜歡被表達的愛都是非常主觀的存在,也許余淮的那種瓶蓋剛好對上耿耿的瓶口,而路星河的只能是放在一旁的備選。在那輛告別的火車經過,耿耿知道自己的17歲即將到來,她會帶著被別人喜歡的感動,和喜歡別人的心跳,走入自己的17歲。

告別路星河這位心靈導師,告別余淮默默關心的學業幫助。

我曾經很希望自己有個余淮一樣的同桌,但更希望身邊陪伴一個路星河一樣的知己。我們都是在《最好的我們》中,尋找曾經自己讀書時點滴相似的感動。在執著於選擇的青春上,我們都在十字路口徘徊與躊躇,大到人生志向,小到情感歸宿。

曾經的我們,青春的我們,最好的我們。譚松韻與劉昊然這對「耿耿於懷」很帶感,表演很自然不雕琢,「耿耿星河」也是同樣出彩。王櫟鑫的感覺和他在《暴走一班》中飾演的程念有些相似,基本上角色空間很大,手到擒來的流暢。那種痞壞的感覺格外好,同時單方面的付出也令人心疼。這些角色們,正在用自己的人生譜寫這樣一首奏鳴曲,他們明朗的步伐,寫滿青春的痕迹,走向下一段人生的輝煌。

說實話,我真的非常喜歡這部劇。難得的清新校園,沒有濃妝艷抹,沒有刻意的校服美化,沒有打著青春的旗號卻始終俗套的瑪麗蘇都市言情。它真實的反映那些曾經發生在我們身邊的點滴,以及那些觸動內心最柔軟瞬間的感動。

或許,我們一直在期待這樣一部青春劇,可以不帶任何奇蹟色彩,穿著曾經熟悉的老土校服,只是寫那些曾經的日子,單純可愛的少年們,純真善良的姑娘們,那些不完美略帶著躁動的我們。

那些年的我們會執著的想著現在看似微不足道的小事,會把那些曖昧美好的感覺輕輕埋在心底,會驚異為什麼那個年少的自己,當真會愛上一個人,總是糾結「喜歡」和「愛」的區別。

也許,這就是我們曾經的青春吧。

然後,我想再一次拉著你的書包,說那句等等我。

等等我。

——————————————————————————————————

圖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頭條號@葉秋臣)所有,葉秋臣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分享--

2016年的高考落下帷幕,《最好的我們》也走向最終的結局。與之前輕鬆詼諧的氛圍不同,在尾聲之前,19集與20集的故事顯得格外虐心。

各種離別,各種抉擇,各種方向,各種人生。

好像整整鋪墊18集的美好,就是為了最後這些沉重埋下的炸彈伏筆。只是那樣一瞬間,就發現人生不過是在每一次支離破碎中再去尋找下一個爆發點,尋找的過程,就是成長。

生活總是推著我們走向人生的下一個階段,有時候它不會告訴你何時才是轉折點,但是當那個瞬間到來,你卻發現,自己無力改變任何事,任何人。

然後,丟失自己,放棄自己,尋找自己,重回自己。

有沒有這樣一個瞬間,你突然發覺自己不再是一個可以隨意任性的小孩子,而是慢慢變成一個大人?

原來成長的代價,就是犧牲青春。

當耿耿借著微醺的酒意,對著余淮說出她可能被迫要出國發展的時候,雖然只是十六七歲的孩子們,卻已經感受到因為生活而不得不妥協的無奈與無力。

「那要下一個離開的是我呢?」

當耿耿對著余淮說出她希望能夠投考北京電影學院,這個「一直坐同桌」的承諾,上升到未來他們要「一起去北京」,顯然更添一份厚重。但相比之前兩人必然的離別,卻是多出一絲希望。

「耿耿,你真的要努力了,不然,可能去不了北京了。」

原來,片名中最好的「我們」,不單單是令我們心有觸動的耿耿余淮,還有那些令人驚艷的配角們。

蔣年年(貝塔)——

在知道自己要離開振華去北京讀書,平日里最叛逆的她,也只能無奈地被推向下一個節點。突然發現自己的力量原來這樣渺小,小到無法改變事情的走向,只能與耿耿簡單借酒消愁,只能坐在樓梯上落寞歌唱,只能帶著徐延亮的喜歡,和喜歡張平的心跳,繼續成長。

那一瞬間,突然覺得心好痛,好似全部神經被瞬間揪起,心酸的滋味一觸即發。

「你能不能別叫我蔣年年,叫我一聲貝塔,我最親密的人都是這麼叫我的。」

徐延亮——

原來想過與你一起去北京,但猛然間發現擁有表白的勇氣還遠遠不夠,所以我撕碎了那張與你同去一個城市的火車票。因為我相信,總有一天,我會帶著更多的誠意,去北京找你。

簡單——

原來他只是喜歡我對他的好,而不是喜歡我。離家出走並經歷生死考驗後的自己,才發現原來單方面的喜歡好累,累到我已經耗盡全部的力量,而你還是無動於衷。

從此以後,我不需要因為你的存在而勉強留在理科班;

從此以後,我懂得不是所有的付出都會有回報;

從此以後,那個多年以來痴心不改,念念不忘的人,終歸要放棄。

「以後再沒有人像你對我這麼好。」

「再也找不到像我這樣對你好的人了。」

韓敘——

原來習慣相伴的人突然離開,才懂得曾經心動的感覺叫做喜歡。望著放在你桌角的麵包與牛奶,才發現最遺憾的,是我終究還是錯過了你。

也許,余淮說的很對。很多事情在一開始就是錯誤的,譬如簡單之於韓敘。雖然那些出格的行為並沒有真正發生,但卻成為簡單想通一切的契機。並不是你喜歡的人就一定要愛上自己,並不是所有的人與事都能分出是非對錯,這個世界,遠遠不止黑與白這樣簡單。

有人說年紀太小的他們,還不懂得什麼是愛情。而事實上,正是因為這樣懵懂的理解,才是對感情最深刻的表達。當人們有一天真的能夠給自己想要的伴侶勾勒出一張標準下的草圖,那愛情,也就不是它本來的樣子。

記得我們每當學會一個新的片語,總要用過往接觸中最簡潔的短語來解釋它的含義,這些概念的解答通常淺顯易懂,在感情上亦然。

簡單純粹的,才是真諦。

然而成長,就是單方面的一種改變,讓你知道世界上不是所有的東西,所有的人,所有與你相關事件的發展,都可以因為你的意志而轉移。

「一廂情願,就要願賭服輸。」

也許,我們知道那些青澀的面孔,總有一日會變得口蜜腹劍四處圓滑,會變得事不由人無奈順從,會變得不再只是為了感情而活,而是因為更多的煩惱與包袱。

有人比喻成長是無奈的過程,我們被迫接受著不屬於自己年齡的人與事,看著身邊的夥伴們日益變得複雜難懂,然後感慨自己怎麼突然變成了曾經最討厭的那種人。

甚至有一天,我忘記了當年那個令人心動的你,叫什麼名字。

然而,我總是記得那天,我站在你的背後,輕輕拍著你的肩膀。你好像變了,可我還是曾經的模樣。望著你,我的聲音有些哽咽,就這樣慢慢模糊了視線,忘記了你是誰。

我只記得,你叫青春。

文/葉秋臣

--本文著作權歸原作者(頭條號@葉秋臣)所有,葉秋臣系頭條號簽約作者,商業轉載請聯繫作者獲得授權,非商業轉載請註明出處--歡迎轉發分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