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聽到【臨床試藥】四個字,想必大家第一反應都會和我一樣,拿命換錢?風險性越高,確實給予的補償會更多。圈子裡還有流行著一句話:報酬÷天數=危險係數。↓↓↓截取自貼吧

載入超時,點擊重試

根據我國《藥物臨床試驗質量管理規範》,每一種新葯在批准生產之前,都必須經過層層篩選和嚴格的臨床試驗後。所以也衍生了這樣的新型職業團體——職業試藥人。

做這個不需要你有高學歷、高顏值,只需要有一副健康的身體就可以了。

臨床試藥原本就是一種公益行為,好比無償獻血,只不過在我國卻被有些人利用藥品監管的灰色地帶變成了賺錢的工具而已。

所以我參與的這次臨床試藥是沒有什麼所謂的試驗報酬的,只有補貼每次複診的交通費。

在《我不是葯神》這部電影里,葯企被刻畫為無良謀財的形象,其實給很多觀眾一個誤導,以為葯企都只顧牟利,刻意抬高藥品價格。

但其實一般藥物從最初的實驗室研究,到最終擺放到葯櫃銷售平均需要花費12年的時間,需要投入66.145億元人民幣、6587個實驗、423個研究者,最後才得到這麼1個藥物。

這整個過程可以分為藥物發現、臨床前研究、臨床試驗(Ⅰ期 Ⅱ期 Ⅲ期)、FDA審批、擴大生產、上市後監控。

臨床I期 試驗對象:健康的正常人

是初步的臨床藥理學及人體安全性評價試驗,主要目的是提供該藥物的安全性資料,包括該藥物的安全劑量範圍。

臨床II期 試驗對象:少數相關病人

為了觀測評價藥物的葯代動力學和排泄情況,主要目的是獲得藥物治療有效性資料。

我參與的便是臨床III期,試驗對象是大量相關病人。在整個過程中,親歷了安慰劑對照和雙盲法試驗。在後續也了解到,第三期臨床試驗是整個臨床試驗中最主要的一步。

上述任何一步反饋得到的結果不好,都有可能讓一個候選藥物胎死腹中。最悲慘的結果可能是這個項目就直接被取消了。

能夠通過全部3期臨床評價而上市的新葯越來越少,部分原因是開發出比市場上現有藥物綜合評價更好的新葯越來越難。而一個藥物從源頭研發到3期臨床是一個耗資巨大的過程。

我參與的臨床試驗整個過程為10周,嘗試的是純中藥成分的抗抑鬱藥片,目前已經完全結束,停止服藥了。

當第一次聽到主治醫師的詢問時,下意識得很抗拒。因為計算了一下西藥的吃法,大概每個月三四百元。治療期加上鞏固期,半年左右即可結束療程了。

應該是在力所能及的範圍內,沒有醫保的情況下,算可以承擔起的花銷了。所以也沒必要去參與一種新葯的嘗試,承擔起一些臨床試驗的風險,就也面露難色得和大夫說考慮一下。

01 試藥過程

每兩周都要帶著這個周期內所有剩下的藥片回收進行,並且測量記錄一些基本指標,比如體溫、體重和血壓;

每四周要進行生理指標檢測,除了以上平常要測量的數據,還要多幾項抽血、心電等;

每一次複查,主治大夫都會對照一張測試診療表來詢問具體的病情進展。詢問過去兩周的生理心理狀態,來判斷病情的好轉還是加重。

因為服藥不僅僅關乎我自己的病情,還更有關於科研價值,所以在這期間我要記錄何時漏服,或者中間有沒有服用過什麼別的處方葯or非處方葯,任何會影響到臨床試驗結果的行為都不能忽視。

02 治療環境

先說醫院方面,名副其實的三甲醫院。之前也有寫過探院所見。傳送門→你去過精神病院嗎?我剛從那出來

尤其是臨床試藥的這小組團隊,每一個人都令病者如沐春風,有種賓至如歸的感覺。年齡段20+、40+、60+的都有,每一個階層的她們都散發著其獨特的魅力。

像和我年紀相仿的小姐姐總是面帶笑容,常和我談論一些八卦劇情,有時候也有點靦腆得跟我安利一些彩妝包包。讓每次想到要去醫院的我,就不會那麼顯得很沉重。

主治醫師更像是個親人,或者是鄰居那熱心腸的大姐,毫不見外。和她相處不會像是醫患關係,沒有拘謹和束縛,不是我假想中會很冷漠得對待病人的醫生,而是會在微信上密切關注我的動態和心情。

還有兩位護士長顯得更是穩重和專業,在無形之中能夠給人很安心很靠譜的感覺。

03 治療結果

從精神上來說,肯定是恢復得很好,除了當時葯吃多了記憶力有點衰退外,抑鬱的癥狀全部驅散了。生理上的癥狀也因為精神狀態的緩解,也得到相應的康復。

但其實我覺得很大程度上是因為大家 給我的生存環境很好,不僅僅歸功於吃藥,葯只是輔助而已。確實是因為有親朋好友的支持陪伴,還有醫院專業的陪診和監護,在這樣營造出的良好氛圍下,再配合藥物治療,所以整個人在短期內好轉得特別明顯。

真的但凡以上其中一個因素的缺失, 都可能陷入抑鬱的反覆交替中,不能自拔。所以也特別去感謝了主治醫師的安排,她卻

04 意外收穫

在療程結束的最後一天,還受到了醫生們的啟示,回顧自己的這兩個月,發現跟家人的聯繫更多了,和在乎的人們關係也密切了很多。

從高中住校開始,其實就是和家裡隔斷聯繫似的,有事才會聯繫,無事不會嘮嗑。直到畢業三年在上海更甚,一個月可能都不會和家人聯繫,發生在自己身邊的壞事可能都是自己憑一己之力承擔下來。

畢竟獨自在外的遊子們,不只是我一個人習慣了報喜不報憂。就連好事都是攢成一堆,在偶然聯繫的時候一口氣說完,或者在日常生活里一股腦全忘。

可能以前一直覺得自己的家庭模式是給予全部的自由,所以他們不會把我掌控在手裡,我也不用事無巨細得報備自己的一切。但這不意味著我就可以疏於維繫親情,是時候回家找老媽和外婆霍酒去了。嘻嘻

我不是每次都想用說教科普來彰顯一些什麼,可能會讓大家感覺到比較好為人師。

大家既然花費了十分鐘來閱覽我的人生經歷,就不想大家把時間白白耗費在八卦上。所以,希望自己這篇文章多多少少給大家留下點什麼。

在外漂泊的小夥伴們再忙,再懂事,也記得和重要的人定期通個電話。即使是不想讓他們擔無所謂的心。習慣是相互的,一方淡漠也會澆熄另一方的熱情的啊~

每天都有和爸爸媽媽通電話的小夥伴們也不要嫌煩啦,你們已經比我好到不知道哪裡去了哈哈哈哈哈哈~

闊以關注一下個人公眾號哇:了不起的夏大琳

xiadaring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