面點從發現開始一直很流行,尤其是明清時期。而且人們還關注到它具有一定的保健功效。在李時珍的《本草綱目》中不僅記載了一千八百九十二種藥物,收載了一萬種方劑,而且對許多面點的品種進行分析闡釋。

對於糕、粽、寒具、蒸餅具體的性、味都李時珍給出了詳細的分析,同時附帶食療方。

譬如,李時珍說:「粳米糕易消導,粢米糕最難克化,損脾成積,小兒宜禁之。」端午節,每家每戶必吃粽子,但是對粽子的釋名及主治不是很清楚。李時珍說:「古人以菰蘆葉裹黍米煮成,尖角,如棕櫚葉心之形,故曰粽,曰角黍。近世多用糯米矣······【氣味】甘,溫,無毒。【主治】五月五日取粽尖,和截瘧葯,良。」

寒具 :餅,寒食禁煙時當乾糧用。因其形狀又被叫做環餅,俗稱「饊子」,反正跟麻花有點像,比麻花細長,也沒有像麻花那樣擰巴。李時珍對其功效是這樣認為的:【氣味】甘、咸,溫,無毒;【主治】利大小便,潤腸,溫中益氣;【附方】新二。錢氏捻頭散,治小兒小便不通∶用延胡索、苦楝子等分,為末。每服半錢或一錢,以捻頭湯食前調下。如無捻頭,滴油數點代之。(錢氏小兒方)。血痢不止∶地榆曬研為末。每服二錢,摻在羊血上,炙熱食之,以捻頭煎湯送下。或以地榆煮汁,熬成飴狀,一服三合,捻頭湯化下。」 所以,便秘的人可以選擇多吃一些寒具。

蒸餅,在谷部第二十五卷,谷之四中有記載。就是以麵粉為主,以果菜、肉為餡。調料為食用鹽、食用油、白砂糖等,通過籠屜蒸制的做法而成。時珍曰∶…… 臨時以水浸脹,擂爛濾過,和脾胃及三焦葯,甚易消化……【氣味】甘,平,無毒。【主治】消食,養脾胃,溫中化滯,益氣和血,止汗,利三焦,通水道。」可見蒸餅也有健胃消脾功效。

除此之外對粟芽、麥芽、谷芽的療效也有闡述:

粟 :【氣味】苦,溫,無毒。【主治】寒中,下氣,除熱(《別錄》)。除煩,消宿食,開胃。為末和脂敷面,令皮膚悅澤。

稻 :【氣味】甘,溫,無毒。【主治】快脾開胃,下氣和中,消食化積(時珍)。

麥 :【氣味】咸,溫,無毒。【主治】消食和中(《別錄》)。破冷氣,去心腹脹滿(《藥性》)。開胃,止霍亂,除煩悶,消痰飲,破癥結消化一切米、面、諸果食積。

正如明代著名養生家高濂的《遵生八箋》中所言 「飲食,是活人汁本 ,人之一生,陰陽運用,無形相生,莫不由於飲食,故飲食進則谷氣充,谷氣充則血氣盛,血氣盛則筋力強。」 養生之本在於飲食,不僅是吃飽,吃美,吃好,還得吃對。

文/GSN


最新新人專用外掛百張復活碼 74413698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