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為換了工作後一直比較忙,考慮後序工作強度外加馬上娃要出生,沒有時間再玩遊戲,國慶時候將我手頭的PC送給了我弟弟,現在只記得1060的顯卡,其他配置不記得了。後來,因為照顧家庭一周大概一半時間可以在家辦工,突然發現還是需要一台電腦在家用,特別是公司配的12寸小筆記本,屏幕太小,長時間辦公不外接顯示器,我高度近視的眼睛受不了。所以,考慮再入手一台PC,顯示器可以共用。一直用的win本和電腦,這次想入手一個MAC體驗一下,所以開始了選擇和糾結的旅程。下面我會比較詳細描述我篩選、入手的過程和使用體驗,嫌煩的朋友,簡單看看就好了。

機型的選擇

因為我個人並非設計師或者編程工作者,因為基本不玩遊戲了,這個電腦更多的是用於家庭平時上網使用和影音娛樂,所以我不追求太高配置的Mac。這樣的話pro版本的Mac都可以pass了;另外我工作必須要用公司配備的win本,不可能出門帶倆筆記本,考慮外接顯示器,所以筆記本系列的Mac也pass了;當2018 Mac mini發布的時候我還在對比mini和iMac,才知道iMac不能作為外接顯示器用,而且27寸的iMac我的小書桌也放不下,所以剩下的唯一選擇就是Mac mini了。

配置的選擇

2018 Mac mini官網基本配置如下:

官網截圖

考慮後續長時間內,不再高頻率的更換電腦或者配置,為將來運行的軟體和文件流出一些餘量,又預期不準備玩大型遊戲,所以最後選的i5版本的,把內存加到16G,固態加到512G。客觀說,這一代mini性價比還是很差的。CPU個人感覺既便是未來不玩遊戲的情況下,相對i3可以睿頻的i5很長一段時間內,更可以保證足夠我的使用;另外,看網上大神測試,i7版本大負載跑的時候,散熱壓不住,會主動降頻,所以感覺i5更匹配當前的散熱架構吧;內存雖然能自行更換,但是我懶的自己搞,就直接訂的16G版本;而噁心的焊死的SSD就更不要說了,為了不至於天天憂心存儲,就直接訂了512G;找朋友買的,給了個9折,總的算下來RMB 11000+。對比windows PC,這個錢可以配一個很好配置的主機了,可惜誰讓我想體驗下Mac,電腦桌又小呢~

配置信息

我的小桌子

使用體驗

Mac系統確實如網上很多網友所說,操作邏輯上還是跟Windows有不少區別的,但是如果想去適應,作為日常使用來說,也不是想像中的那麼難,所以具體感受如下:

1-系統應用

相對Windows來說,系統整體比較簡潔,操作和菜單更加直接,很多設置不必像Windows那樣要翻很多層級的設置菜單。另外,最大的區別在於軟體應用,Mac所有應用採用的統一的菜單架構,這點是我直觀感受最大的區別所在。或者說,應用在Mac上的所有軟體,都是採用蘋果要求的統一的結構來編寫的,作為使用者會省心很多,雖然沒有Windows的各類不同的風格的差異化。另外就是軟體本身內嵌的流氓軟體之類的見不到,應用本身比較乾淨,沒有什麼彈出廣告之類的,這點很舒服。但是,相對Windows來講軟體數量上會少很多,而且可選擇的餘地變小了,比如我之前Windows里用的搜狗瀏覽器,我就沒找到Mac版本的,再有很多國內Mac瀏覽器,對有些網頁的支持並不是很好,所以比較厚發現Mac自帶的Safari更好用一些。

Mac對高清屏幕下的界面縮放做的比win10要好一些,我用的是dell的4k屏幕,同樣我公司的dell筆記本接上來,界面縮放,有些快捷方式就不對了。

遊戲確實不多,我特地下了個steam的客戶端,絕對數量上來說遊戲還是不少的,但是架不住,所有的遊戲都有Windows版本,對比下來還是少了。國內網遊對Mac支持的非常少,網易的夢幻西遊有Mac版本,但是高清屏幕下,顯示效果太差沒法玩。暴雪的魔獸世界可以玩,但是4k顯示下,核顯的mini效果最多開到3,可以保證流暢在不進主城的情況下,所以買Mac mini 3D大型遊戲,就別想了。

2-硬體

2018 Mac mini外觀和尺寸,我還是很滿意的,對於我那個書房的小桌子,在適合不過了。工業設計更是沒得說,雖然僅僅是在老的模具上做了非常小的改動,但是依然還是過的去。最讓我佩服的莫過於mini的電源和散熱了。電源和主機是集成在一起的,外接僅有一根電源線,要滿足桌面PC的CPU功耗,電源和主機集成在一起還能做到那麼小,我還是很佩服的。因為,我曾做過一段時間大功率開關電源的測試工作,所以更知道同樣功率下,電源本身做到那麼小,有多難。散熱是另外一方面,我沒有做過專業的測試,但是我這台mini玩魔獸世界2小時後,外殼也僅僅是溫沒有感覺燙,而且用了一個月,沒有聽到過風扇的聲音,靜音極佳。

介面方面也算是這代mini的亮點了,USB 3.0 雷靂 HDMI,基本滿足需求了。唯一的不足,就是沒有獨顯,但是在這個體積下,估計也沒有空間再加獨顯了,另外價格也就不一樣了。即便如此,這代mini的硬體,從性價比來看,還是很差的,除非如我一般合用想要的,否則更建議同價格配個讓你飛起的WindowsPC。

總體一個月以來的使用感受,還是比較滿意的,這個小mini對我家庭使用來說,未來很長一段時間內,也不用考慮更換。macOS系統,逐漸習慣後,也讓我感覺省心很多,非常滿意。

幾點建議

對於和我一樣想體驗macOS的朋友,我個人更建議買iMac。對比2018Mac mini當前27寸的iMac性價比更好,價格差不多,但是獨立顯卡,5k屏幕,揚聲器,攝像頭和鍵鼠套這些都是Mac mini所不具備的。可能你要問我為什麼不買,我剛才也有提及:首先,屏幕很好但是不能作為外接顯示器用,不能滿足我在家辦公的需求;另外,iMac高度超出了我的小桌子的要求放不下,見上圖。所以硬性的原因,導致我只能選mini。

如果對macOS沒有特殊追求,或者非設計和iOS編程使用,等必須要用Mac的朋友,我建議你還是自己攢機,哪怕是裝黑蘋果,性價比也更高,更不要說要深度玩遊戲的朋友,直接不建議你入手Mac。

外設

除了2018 Mac mini,我使用的外設如下,給大家做個參考吧,也順便說下選擇的原因。

顯示器

顯示器選的時候,也糾結了很久,是買蘋果官網的顯示器還是別的品牌,蘋果官網LG的那兩款顯示器,4K的21寸我感覺小;27寸的5K太高,我的小桌子放不下,而且1W+的價格,我也接受不了。對比了好久,選了Dell U2718QM 27寸4K這款,一方面剛好夠我的小桌子放下,另外它有一個USB3.0上行介面並配有4個USB3.0下行口,方便我整合外設,和外設在mini和我的辦公Dell筆記本之間的切換。另外,視頻輸入有DP和HDMI介面,都支持4K60Hz輸入。這樣,我的Mac mini視頻輸入用HDMI,Dell筆記本剛好有mini DP介面輸入。當我想辦工的時候,僅需要把顯示輸入從HDMI切到DP,把上行USB3.0從Mac mini切到Dell筆記本就可以了,方便快捷,剛好我公司配的Dell筆記本核顯也支持4K輸出。

辦公的本子

公司定製的,不知道型號

電腦配置

我也是在選顯示器的時候,才知道Intel HD Graphics 520這個核顯還支持4K輸出,這也是為什麼我最後選了4K顯示器的原因。

因為顯示器不像官網的LG一樣自帶揚聲器,所以單獨買了個。選這個的原因是,它是直接用USB供電的,恰好可以接到顯示器的下行USB上,不用單獨的電源線了,USB供電的同時輸出音頻省心。

滑鼠沒什麼好說的,就是便宜,實用點。

我辦公時Windows,自用macOS,這個鍵盤側面有macOS系統適配的刻字,方便雙系統切換使用。

這一代的Mac mini性價比不好,作為普通用戶,非設計編程使用者來說,我相信會有比它更好的選擇。我個人購入有許多巧合的因素,當然更多的是初於想用個省心,乾淨的系統,而Mac mini恰好能滿足我日常使用和辦公協調的要求,說是巧合也不為過。所以,作為普通用戶,大家先弄清自己的需求,再去買適合自己使用的PC就好了,畢竟適合自己的才是最好的。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