讀冊生活週三的講座邀請數位時代社長陳素蘭談「創業的代價與真相」。因為在現場支援,整理出我理解的內容。

 

「我是一個成全別人的人。」陳素蘭提到,她從小就不想乖乖聽母親的話去當老師,偶然考上台大國貿,畢業時因為被「追求公平與美好的社會」吸引,第一份工作從天下雜誌的業務部開始,從扛一億業績的業務做到殷發行人的特助,在三十歲離開。

 

陳素蘭提到:每本雜誌的DNA都是反應時代,雜誌的DNA要清楚。

當初在機緣下,有人出錢,於是找了一批人想做一本網路有關的雜誌、不只是年輕人看的天下雜誌,詹宏志決定讓團隊等一年才投資,於是思考討論後做了「數位時代」。

 1999年7月《數位時代》創刊詞

http://www.fugu.twmail.cc/cocoland/p2-6/p1.htm

如果你,和我一樣,希望從容邁進下一個時代,如果你,和我一樣,願意尋求一種處理世界的新知識,讓我們通過一個新媒介:《數位時代》

摸索下一步的世界,

架構下一步的組織,

認識下一步的領導者與觀念者,

掌握下一步的競爭優勢

 

 

2000年4月之後網路泡沫化、當時候競爭媒體有網路週刊跟E天下。且當時最大出資者以兩倍退出…陳素蘭被迫買回公司股份,在城邦挹注下有一陣子屬於城邦子公司。

「創業的種子總是在冬天播下、等待機緣才會長出。」我有好幾年五六年是單獨在隧道裡、每天的好事爛事都要接受,一邊走,一邊我希望在成全別人時候也思考自己想做什麼。

陳素蘭說創業的真相:

1-創業前是點到面的理解實踐過程。

2-確定這個想法真的是願意為它付出一切?成就社會還是自己?

3-沒有絕對的自由。

4-大型公司專業經理人的平均收入比創業者高。

 

 

何飛鵬辦商業周刊曾經八年都在跑銀行三點半。在陳素蘭決定讓數位時代從城邦體系脫離時候,需要貸款抵押房子來買股份,詹宏志曾說:「你沒有跑過三點半,哭什麼哭?」到現在,何與詹兩位都是從數位時代創刊到現在的資深股東。

「我不是故意讓自己變最大股東。」這些年陳素蘭總是有機會回頭買下自己的公司股份,團隊要離開我就原價買回股份。2008年開始穩定、做了第三本SD是為了讓員工的期待跟消遣;原定給大家三百萬玩完就好。

公司穩定了,陳素蘭開始想:「公司存在的目的只需要活著,那就好了嗎?我沒辦法醒來只過著為自己的生活。」於是開始做了創業小聚。

 

往後看自己的創業十五年,陳素蘭說:「創業的錢是意外來的、雜誌也是別人想要的;我是幸運的人、也想幫更多人。」一路走來,她深信老天爺會給考驗:你做這件事情是不是真心的?來時時提醒自己的初心。

 

我永遠不會忘記,2009那一年在career編輯室裡熬夜,翻到數位時代創刊號的震撼,徵人啓事寫得好有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