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國古代人在科學技術都相對落後的封建社會,成就了中國許多建築奇蹟,也使中國走上木建築為主流的設計道路;而西方則大量運用磚石材料,走的是發展承重牆式磚石建築為主流的道路。

那麼,為什麼中國建築採用木結構,而不是磚石結構,這也是與中國人早期的傳統文化思想有關。道家把建築看成五行要素中的「木」;木出於土地,入於陽光,承天之雨露,向陽而生。承地之養育,入陰而生,為陰陽和合產物,生生不息,乃自然生命力旺盛之象徵。在易經八卦中;震為雷,方位為東,五行為木。木屬陽,是人生少年,是出生、生長和統一的象徵。

古代哲學認為人為萬物之靈,天地造化之首,而建築為人所居,乃天地之氣。中國古建築多為土木結構,黃土、樹木為人類賴以生存的物質,是其有機物,及有生命的物體,含有生命的再生。有無放射物,建築與人氣交流而旺盛。象徵著生命的生生不息。

木材做主要建築材料,是合理的選擇,是理性主義哲學的必然結果。也是建築文化現象中物的體現。符合易經「載成天地之道,輔相天地之宜」的中華民族的傳統文化觀念或易學的風水理念。

磚石結構未能成為中國建築的主流結構,一因磚石材料成本高,耗資多,磚得經過燒制,得消耗大量的木材或煤炭資源。石得開鑿山體,耗工費時,成本高。所以,僅用於皇家的重要建築或皇家貴族的陵墓,以及軍事防禦性建築。其次是富商和富豪地主階層。用於宅第私家園林。待其材料廉價之後得以普及,才能用於百姓最低階層。

陰陽五行認為,磚石屬性為土,土有陰陽之分。土能生金,及各類金屬都藏在其內。金屬有放射性元素,對人體產生危害。尤其是天然石材,屬生土。磚是來源於土,是經過燒制,已成熟土。生土為陰,熟土為陽。石材多用於陵墓建築,磚材料多用於地面建築。石材建築為無機物,及無生命力特徵。

磚材料建築為有機物,有生命力特徵。古人把有機物的生死看成是生命的轉化。是一種新的生命的萌發。我們從古建築中可以看到,凡是石材建築僅用於陵墓和紀念性建築。沒有用於活人所住的建築。到了明清時期,磚材料逐漸普及,純磚材料建築則用於寺廟的無梁殿或民居窯洞的居住性建築。

磚石拱結構建築的抗震性差,使用空間有限。傳統的文化觀念對其的認識有局限性等,所以,官家建築一直未採用,也就沒有得到普及或發展。

古建築的保護,要考慮其建築環境和生態環境。在其當下,社會經濟快速發展和文化轉型的情況下,如何保護和利用古建築與建築文化。依據地域、歷史文化、古建築的類型、建築環境、生態環境等現有的客觀條件,先做好建築的修繕保護。

本文原創於古建中國。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