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創作的過程中,學習的功課是"不害怕失去"。

看似淡薄人際關係,其實是用相反的方式自我保護。

擔心結束而不開始, 害怕失落而先捨去。

 因此畫面經常是空盪寂寥的。

但仔細觀察,其中有許多人活動後留下的餘溫,

 

我紀錄有感應的城市空間。

像是電影裡的空鏡頭;在派對開始之前,曲終人散之後。

慢慢地,捨與得的界線模糊。

存在的部份更襯托出被刪去之處。  

 

平淡而恆常存在。


 

我所著眼的城市人造物多少牽涉到文化意涵,也帶有符號的作用。更多的是來自於生活經驗的情感。楊絳(1911~)做過這樣的比喻 : 如果經驗是點起的火,想像就是照亮的光;沒有火便沒有光,但是光所照亮的範圍更大。

繪畫創作也是如此,每景皆有所本,但非逼真的模擬再現。將無機物畫得有機,對景寫情。只是有時反映了苦悶寂寥,有時是天真歡快。

膠彩顏料在絹布上展現了“柔和“的質性。這樣的朦朧氣氛早從橫山大觀、菱田春草等……那時就已存在。對我而言,含蓄溫和是膠彩的特長。 儘管只是重複地刷染,顏料層層累積出本身的質地與內斂氤氳的氣氛。雖然是基本元素但掌握了主軸的走向。

希望能讓觀者感受到我畫面中的情感與詩性。刻意造就不一定新穎,如實生活,也有可能由舊裡翻新。

林莉酈 《機場二航廈》  
林莉酈《機場二航廈》‧2010‧絹本膠彩‧85x85cm


LINKS → 
林莉酈簡歷  ‧ 作品欣賞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