移步易景、曲徑通幽,北方之大氣、南方之精巧,我們常常感嘆園林鋪設之妙。

而構成景緻的這許多形態各異的建築:亭、台、樓、閣、軒、榭、廊、舫…

我們是否認識它們?又如何區分它們?

【亭】

「亭者,停也。人所停集也。」

亭,源於周代,是園林中重要的景點建築。或建在花間、或設在水畔、或置於山巔、或隱於竹林,供行人休息、乘涼或觀景。

其建築特徵是「有頂無牆」,以單柱或多柱撐頂,四周敞開,一般無窗,四周設有座位可供人們休息或觀景。也有的亭子中置有一個小桌,供人下棋、飲酒。

亭頂多為攢尖式的,常見的有三角亭、四角亭、六角亭、八角亭等等。亭子的柱上也常常掛有楹聯,以增加游者情趣。

【醉翁亭】

醉翁之意不在酒,在乎山水之間也。

【愛晚亭】

停車坐愛楓林晚,霜葉紅於二月花。


【台】

「台,觀四方而高者。」

最古老的園林建築形式之一,《園冶》中言:「園林之台,或掇石而高上平者;或木架高而版平無屋者;或樓閣前出一步而敞者,俱為台。」

是指高於地面、露天的、表面比較平整、開放性的露台式建築,多建在高地或臨水的池邊。

古時的台主要用於操練點兵和觀賞戲劇之用,在園林建築中多與樓廊亭榭相結合,供人眺望山林之景色。

【郁孤台】

郁孤台下清江水,中間多少行人淚。

【幽州台】

前不見古人,後不見來者。

念天地之悠悠,獨愴然而涕下。


【樓】

「樓,重屋也。」

在園林建築中多為兩層,個別三層。樓在戰國時期即已出現,最初主要用於觀敵瞭陣,後來發展成為供人居住的住宅。

樓的造型多種多樣,但園林中的造型是一層為廳堂式建築,外部設有立柱,用以支撐上層建築,並形成一種外廊。

樓的二層設有窗。若樓與樓之間的二層相通,稱之為「串樓」。樓內有廊相通,可繞行一圈的,稱為「走馬樓」。

【岳陽樓】

北通巫峽,南極瀟湘。

遷客騷人,多會於此。

【黃鶴樓】

昔人已乘黃鶴去,此地空餘黃鶴樓。

黃鶴一去不復返,白雲千載空悠悠。


【閣】

「重屋為樓,四敞為閣。」

閣與樓的相同點是二者均為「重屋」,也就是說樓與閣都是兩層或以上建築。但閣四面皆有窗,且也設有門,四周還都設有挑出的平座,供人環閣漫步、觀景。

閣與樓相比,體量較小巧。閣的室內,天花板與二層樓板間有結構層,就是通常說的暗層。暗層也是區分閣與樓的重要特徵。

【滕王閣】

落霞與孤鶩齊飛,秋水共長天一色。

【晴川閣】

晴川歷歷漢陽樹,芳草萋萋鸚鵡洲。


【軒】

「有窗的長廊或小屋。」

與亭相似,同是供遊人休息、納涼、避雨與觀賞四周美景的地方,多置於高敞或臨水之處。

軒的形式類型較多,形狀各異,是一種點綴性的建築,體量不大。

【與誰同坐軒】

與誰同坐?明月清風我。

【竹外一枝軒】

江頭千樹春欲暗,竹外一枝斜更好。


【榭】

「建在高土台或水面(或臨水)上的建築。」

是一種藉助於周圍景色而見長的園林休憩建築,其特點是只有楹柱和花窗,沒有四周的牆壁。有花榭、水榭等之分,隱約於花間的稱之花榭,臨水而建的稱之為水榭。

現今的榭多是水榭,並有平台伸入水面,平台四周設低矮欄杆,建築開敞通透,體形扁平(長方形)。

【水心榭】

飛角高騫,虛檐洞朗。

上下天光,影落空際。

【流徽榭】

三面臨水,碧水如鏡。


【廊】

廊是連接兩個建築物之間的通道。

上有頂棚,以柱支撐,用以遮陽、擋雨,便於人們遊走過程中觀賞景物。

它既有遮蔭蔽雨、休息、交通聯繫的功能,又起組織景觀、分隔空間、增加風景層次的作用。

按結構形式可分為雙面空廊、單面空廊、復廊、雙層廊和單支柱廊五種。

按廊的總體造型及其與地形、環境的關係可分為直廊、曲廊、迴廊、水廊、橋廊等。

【頤和園長廊】

穿堂繞殿入長廊,彩畫亭閣競吐芳。

【拙政園水廊】

芭蕉籠碧砌,台榭繞群芳。


【舫】

似船而不能划動,故而又稱之為「不系舟」。

仿照船型而造的一種建築,大多三面臨水,一面與陸地相連,供人們遊玩設宴、觀賞水景。

使人們更接近於水,身臨其中,有蕩漾於水中之感。

【頤和園清晏舫】

清艷荷香引輕燕,情湮晴煙。

【獅子林石舫】

柳絮池塘春暖,藕花風露宵涼。

圖自網路,侵刪
中式大美 | 亭、台、樓、閣、軒、榭、廊、舫?

mp.weixin.qq.com
圖標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