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世紀,日本著名的音樂指揮家小澤征爾,被譽為「東方卡拉揚」,他與印度的梅塔和新加坡的朱暉,同時被譽為"世界3大東方指揮家",對此,有人說小澤征爾是幸運的,是得到了上天的眷顧,因為他是20世紀3位指揮大師明希、卡拉揚、伯恩斯坦的真傳弟子,而被稱為"新卡拉揚"。其實,小澤征爾的成功,與他那堅定的自信心是分不開的:

在一個大型的音樂會上,小澤征爾拿著樂譜,全神貫注地指揮著。可是,他突然發現樂曲中出現了一點不和諧的音符,他感到非常奇怪,以為是自己指揮錯了,就趕緊指揮樂隊停下來,重奏一次,但這次仍然覺得不自然。

他想,一定是樂譜有什麼問題。可是,在場的一些音樂家們都認為是他的錯覺,他們是一些國際音樂界的權威人士,都堅持說樂譜沒有問題。不可能呀,難道真的是自己弄錯了?這一刻,他產生了一絲猶豫。

不過,只是一瞬間的考慮,他堅信自己的判斷是正確的:肯定是樂譜有問題。於是,他斬釘截鐵地大聲說:「一定是樂譜錯了,我相信自己的判斷!」

「啪啪……」他的語音剛落,便掌聲響起。

這時,在場的音樂家們都站起來向他致意,並將熱烈的掌聲送給他。原來,這種情況是評委們精心設計的一個圈套,因為這是一次重要的音樂評選會,所以,評委們想用試探一下參加的指揮家們在發現錯誤時是什麼做的,是認同權威人士的意見,還是相信自己的判斷能力。

只有具備這種素質的人,才真正稱得上是世界一流的音樂指揮家。而這次評選,只有小澤征爾順利過關。於是,通過這次演奏,為小澤征爾開啟了通往音樂天堂的幸運之路。

童話大王安徒生說:「信心是又弱又細的線,很容易拉斷;但在灰心的時候,它也能將你拋向高空,使你重獲生機。」是的,無論發生什麼事,無論處於什麼境地,你只要像文中的小澤征爾那樣,堅信自己的判斷,才能一定能成功。


  熱愛交響樂的人都不會不知道日本指揮家小澤征爾。他是為數不多的可以和卡拉揚、伯恩斯坦等指揮家齊名的亞洲指揮家。

  小澤征爾1935年9月1日出生在瀋陽,他的父親小澤開作是一位牙醫,他是家裡的第三個兒子。

  1941年,小澤一家回到日本。父親小澤開作給了孩子們選擇今後職業方向的自由,讓他們喜歡什麼就做什麼。小澤征爾的大哥大算學習雕刻,二哥將德國文學研究作為自己的發展方向,弟弟當了一名演員。

  小學四年級時,小澤征爾的親戚送給他一架舊鋼琴,他就開始學習鋼琴。他小學畢業後,考進了成城學園。這所學校的藝術和體育教育非常發達。在校園漫步,經常可以聽到優美的琴聲。小澤這一時期非常喜歡玩兒橄欖球,經常玩兒得手非常痛。中學三年級時發生的一件事決定了小澤征爾一生的道路。一次偶然的機會,小澤征爾去觀看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的一次演奏會。在那次音樂會上,俄國著名指揮家列昂尼德·克魯采爾(1884—1953)日本廣播協會交響樂團同台演出,他不僅擔任了這次演奏會的指揮,還表演了鋼琴獨奏。這是小澤征爾首次在現場觀看交響樂演出。樂隊演奏的曲子是貝多芬的《皇帝協奏曲》。小澤征爾觀賞了演奏之後,激動的心情久久不能平復。也是在這次演奏會上,他下定決心要做一名樂隊指揮。

  1951年4月,小澤進入桐朋學園的高中指揮專業就讀。他的指導老師齋藤先生是一位聽覺敏銳且教學嚴厲的老師。齋藤老師很快就發現了小澤過人的音樂才華,因而對他要求愈加嚴格。桐朋學園成立管弦樂隊後,小澤一直擔任該樂隊指揮。

  1958年,小澤決定去歐洲。恩師齋藤在反對無果的情況下,饋贈了小澤去歐洲的路費。1959年,小澤在貝桑松國際指揮比賽中首次獲獎。次年,小澤在伯克郡音樂界的比賽中獲獎,又在一次卡拉揚主持的比賽中獲獎。在這三次比賽中,他引起了波士頓交響樂團指揮夏爾·明希、著名指揮家卡拉揚和紐約愛樂樂團常任指揮倫納德·伯恩斯坦的注意。在卡拉揚和伯恩施坦等人的指導和提攜下,他迅速成長。1961年成為紐約愛樂樂團的副指揮。隨後又與哥倫比亞藝術公司簽約,成為一名獨立的樂隊指揮。

  小澤征爾才華橫溢,他的指揮非常投入,動情,能夠使音樂家產生靈感。很多音樂家都以和他同台演出為幸事。


小澤征爾是相當刻苦的指揮大師,具有東方人的忍耐精神。

他的媽媽是一名基督徒,從小就教他和兄弟姊妹唱彌撒曲,所以上中學後小澤就進入合唱團達十年之久。1958年,他畢業於桐朋學園,決心做一名職業指揮家。

不久,小澤乘坐便宜的輪船遊學歐洲,並託運一輛摩托車代步。1959年9月7日,他臨時報名參加了巴黎貝尚松國際指揮比賽第一場預選。到了決賽只剩下三個人,比賽曲目是德彪西《牧神午後前奏曲》、約翰·施特勞斯《春之聲圓舞曲》和當時的評審主席Eugène Bigot的新作品。小澤憑藉勇敢直率的表現獲得Eugène Bigot的喝彩,奪得桂冠。

獲獎後的小澤征爾直到第二年的3月份才有了第一份指揮工作,掙了8萬日元,相當窮困。但因為貝尚松指揮大賽,他認識了指揮大師、波士頓交響樂團的音樂總監、法國人夏爾·明希,與美國結下了緣分。明希要求非常嚴格,小澤隨他在美國學習整整6個月,每時每刻都在讀譜、聽音樂會。

1960年,小澤獲得庫塞維茨基獎,相繼認識了伯恩斯坦、卡拉揚,為了跟他們在紐約、柏林好好學習,小澤會24小時背譜,以便與大師在一起時詳細請教、討論。

1973年,小澤成為波士頓交響樂團音樂總監,任職29年,是該團在位時間最長的指揮家。

在2010年NHK的紀錄片《76歲的執念》中,小澤罹患食道癌,仍堅持排練、指揮音樂會的場景感動了無數樂迷,他,就是古典音樂里的一名戰士!


都懶得寫了,自己看看吧!若也是音樂從業人員的話,請用心感受一下這位可敬老人的悉心指導吧!如何理解一部作品並以自我最佳之狀態呈現給觀眾或聽眾。

{!-- PGC_VIDEO:{"thumb_height": 360, "thumb_url": "dc2d000ac5931fd3c038", "vname": "", "vid": "v02016040000bgi2ed8697arnooaiu40", "thumb_width": 640, "src_thumb_uri": "1523a00052f848842771d", "sp": "toutiao", "update_thumb_type": 1, "vposter": "http://p0.pstatp.com/origin/dc2d000ac5931fd3c038", "video_size": {"high": {"duration": 191.56, "h": 480, "subjective_score": 0, "w": 854, "file_size": 16758480}, "ultra": {"duration": 191.56, "h": 720, "subjective_score": 0, "w": 1280, "file_size": 30603282}, "normal": {"duration": 191.56, "h": 360, "subjective_score": 0, "w": 640, "file_size": 11483589}}, "md5": "3d6151bea83add242df2a24078fe664c", "duration": 191.56, "file_sign": "3d6151bea83add242df2a24078fe664c", "thumb_uri": "dc2d000ac5931fd3c038", "vu": "v02016040000bgi2ed8697arnooaiu40"} --}

而像這些個先賢、藝術家、大師們,才可佐以人類靈魂的工程師這一稱號。而不是像那些個強制本校的學生孩子們不過「洋節」並穿鑿附會大肆鼓噪之,為自己火紅的仕途添磚加瓦的政治野心家們,一般的無知並一貫地無恥著;這樣的所謂為人師表?我就特么地呸!


我看他的指揮有水平,但他難抵公園百人大合唱紅歌的指揮更接地氣,百姓更喜歡!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