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外媒報道,極端水溫誘發了2016年的大規模珊瑚白化事件,它們將澳大利亞大堡礁大部分區域「煮沸」並對其造成永久性破壞。這是來自澳大利亞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人員得出的結論。相關研究報告已發表在了《自然》雜誌上。

據了解,研究人員一直在追蹤珊瑚礁的健康狀況以此測量全球最大珊瑚礁系統的白化程度和死亡程度。

當珊瑚排斥生活在體內的微小藻類(zooxanthellae)並停止為其提供食物來源時就會發生珊瑚白化現象。這些藻類--同時還為珊瑚增添了美麗色彩--由於海洋溫度升高而受到壓力。在2016年的白化事件中,水溫已經高到足夠珊瑚礁去「驅逐」這些海藻,最終導致珊瑚白化。

在2016年三四月份大規模白化事件之後,詹姆斯-庫克大學的研究團隊從空中對珊瑚進行了廣泛調查,同時還展開了更為詳細的水下調查。

研究小組發現,大堡礁北部有三之一地區受害最嚴重,許多珊瑚因「熱壓力」而立即死亡,其他一些擁有複雜結構的珊瑚也變得更容易出現白化情況。這種白化現象不僅給珊瑚本身帶來傷害而且還通過掠奪魚類和其他動物的棲息地而影響到了更廣的珊瑚礁生態系統。

詹姆斯-庫克大學首席研究員Terry Hughes教授指出,受影響最嚴重的珊瑚礁品種其死亡率高達90%甚至更高。另外,Hughes還稱,在2016年的白化事件中,有1/4的珊瑚在兩三周內死亡。

這位教授告訴媒體,這些珊瑚並不是因為飢餓而死而是直接死於熱應激,「由於問題太高導致它們被『煮熟』了。」

現在,來自澳大利亞以及世界其他地方的研究人員正在嘗試通過培育一種能夠抗熱的珊瑚、3D模擬追蹤侵蝕以及像世界展示人類正在失去的東西來拯救大堡礁和其他珊瑚礁。

Hughes說道:「如果我們不能遏制氣候變化讓全球氣溫上升2攝氏度以上,那麼我們將失去它們為數億人提供的福利。」


文:桑小苜

怎樣會讓一個人崩潰呢?是摯愛的東西在你面前逐漸消亡?是你看到未來沒有希望,因為你知道每天醒來都能聽到新的壞消息?是你做了一切的努力卻顯得杯水車薪?

而這些讓人崩潰的事情卻真實的發生在一些珊瑚研究者身上,這就是他們現在所面臨的現實……

現在有三分之一的建礁珊瑚面臨滅絕的危險。自20世紀70年代以來,珊瑚礁的增長率已經下降了40%。它們受到颶風,疾病和污染的衝擊。溫室效應導致海水溫度升高,迫使它們驅逐身體中的共生藻類,而這些藻類通常給珊瑚礁提供食物和明亮的顏色。如果沒有這些合作夥伴,珊瑚礁將逐漸變為白色並最終死亡。曾經茂盛的五彩的生態系統變成了光禿禿的荒原,那裡只生長著淡綠色的藻類,飄在垂死的珊瑚礁白色的骨架上。

Madhavi Colton是一個致力於保護珊瑚礁的非營利組織聯盟的主任,她說:「我一直是一個頑固的樂觀主義者,我總是認為一切都會好起來的,但是,也許一切真的好不起來了。」

史密森學會的Nancy Knowlton表示,關於珊瑚礁的災難已經慢慢展開了,這些壞消息一個接一個的到來,現在不僅僅是那些在珊瑚礁周邊工作的人員會受到影響了,甚至不需要去那裡工作就知道這是非常災難性的事情。

也許痛苦對於這些研究者們來說是難以消逝的,但除了承認悲痛,還有什麼是能做的呢?

Knowlton說,我一直都不覺得生氣,因為生氣沒有用,並不能解決問題。我們只能把悲傷放在一邊來專註自己的工作。Knowlton表示,也許會有人擔心我們需要花費很多時間去計劃,但是研究結果告訴我們,我們最好現在就能行動起來。因為雖然在珊瑚礁周圍建立大面積的保護區,能夠保護珊瑚礁不受過度捕撈和污染、使珊瑚礁能慢慢恢復生命力,但也不能阻止珊瑚礁的白化事件。只要溫室作用不斷加劇,白化事件就會持續下去。

也許珊瑚礁悲劇的發生讓很多人成了悲觀主義者,但在悲傷中依然有人懷有希望。詹姆斯庫克大學的貝特·威利斯認為珊瑚已經存在了數百萬年,並不像人們想像的那樣脆弱,其實它們的適應能力很強。也許它們可以自行將組織中的藻類換成更耐熱的品種,或者改變表面微生物的組成來使自己更健康。

夏威夷海洋生物研究所的露絲·蓋茨也有這樣的想法,她現在正在努力培育能夠更好地抵禦全球變暖的「超級珊瑚」,讓它們與耐熱藻類結成了夥伴關係,或者從小就習慣性地吸收熱量。

也許悲痛過後的努力才會讓人更加珍惜吧!所以無論最終的策略是什麼,都期待著有一天珊瑚礁能夠恢復生機,在海洋中恣意的生長著!


主要原因好像是海洋酸化 導致大量珊瑚蟲死亡 白色的珊瑚骨架造成的

如果白化的時間大長 將永遠無法復原怎麼樣 差別是不是挺大的 有可能 我們的下一代看到海底就是這個樣子的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