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租售同權,只是保障最基礎

  現在已經是2019年了,90後已經處於被逼婚的懸崖邊上。在不久後即將來到的除夕夜上,我們一定會被問及有沒有男女朋友啊?打算何時結婚啊?這一類的問題,但是為什麼現在年輕人包括一批80後選擇不婚不育呢?

  近年來,我國出生人口持續下降。有人說,高房價是最好的避孕藥。其實在我看來,還有一個教育觀念的轉變,大夥都想自己的孩子教育好,以後做個中產一族。可這這一切基本都建立在捆綁在房子上的權利密不可分——教育、醫療、社保、戶籍等等城市公共服務。在中國,房子早就脫離了它的居住屬性,更多的是金融投資屬性。所以才會有這麼一個段子,現在看一個人有沒有錢,就看他最近十年有沒有貸款買多幾套房子。

  由於房價高企,我們很多人在城市的安居夢被打碎,所以就出了個新政叫做「租購同權」——租房與買房居民享同等待遇。

  但租售同權雖然承諾保證子女的入學權益等等,但這並不意味著你將來可以通過租房將子女輕鬆送進好的學區。在供求關係的作用下,未來好的學區房房租價格將會超出大多數人的承受能力,假如一個學區有1萬個入學名額,市場上有10萬個家庭來爭取,那麼這個學區的房租價格顯然會大大超出市場的平均水平,其最終價格絕對不會是這10萬個家庭都可以承受的水平,而是由最富有的前1萬名家庭來決定。換而言之,如果過去買不起學區房,未來也同樣租不起學區房。

二、好的資源,永遠是搶手的

  資源緊張的時候,人們排隊搶房、搶車牌、搶學位、甚至搶住院床位。開放租購併舉之後,可見資源緊張程度會加劇,大夥都會搶著買學區房,或者高價租學區內的房子。

  昨天深圳羅湖教育局下發的一紙公文引發廣泛關注。公告上顯示:羅湖2019學位預警——非深戶購租房不滿1年不受理申請。

  「羅湖區臨時購房、租房,深圳戶籍不保證就近入學,非深戶籍不受理申請。租房居住的必須在深圳市沒有住宅類房產(沒有實際居住的除外)並在學區實際居住滿一年以上。」

  這充分說明了,城市資源有限性和人口需求過量之間的矛盾。有限的資源,優先給誰?從這個規定中,我們顯然可見是深戶有房家庭,並且是持有一定時間的房子。租與購之間的待遇鴻溝,自然有其理由。

  大部分家長已成功拿到「船票」帶著孩子高高興興開學報名,駛向知識的海洋。也有不幸的家長,因為種種原因,仍然在為孩子,為了一個學位,日夜奔走。有人歡聲笑語,有人愁容滿面。有人讚美歲月靜好,有人咒罵社會不公。

  我作為一個剛來深圳不久還沒孩子的小白領,隔著屏幕也能體會到,家長們待著孩子求學無門的無助和對這座城市的不滿,同時我自己來也焦慮了起來。

三、數據說話,深圳對教育支持正在加大

  從2014至2016年,在校小學生數量逐步超過上海和廣州,甚至未來有可能超過北京。看看上海逐年下降的小學生人數,才知道深圳是真的更歡迎外地人。

  相比較而言,深圳作為中國四大一線城市中最年輕的一個,教育基礎設施建設先天性不足,而人口卻一直猛漲,教育支出跟不上城市和人口的發展,這個大家能理解吧。

  但是,看了深圳的教育支出,一路飆升,可以說是很努力了。甚至是2018年的教育支出預算,深圳已經把北京和廣州甩在後面了。雖然教育資源先天性不足,但是深圳確實很捨得為了教育花錢,屬於知恥而後勇的「好學生」。

  2018年初深圳市長陳如桂就曾許諾:「我們說要把優先發展教育放在非常突出位置,這不是一句空話,政府將在用地、資金、資源、人才、激勵政策等方面優先保障。」

  所以,面對一個教育資源先天不足、外來人口不斷增長、土地資源有限的深圳,各位家長願意帶著孩子留下來嗎?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