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人在大陸-加入學生社團得先面試*
2012-05-26  旺報 【曾迺強/嘉義縣】



  去年至北京清華大學訪問之初,為了不使這段短暫的研究時間消磨在冷淡的文字之間,我決定趁開學之初,加入學校社團認識各路好漢。


  清華的社團招生模式與台灣相仿,學生社團(亦有稱協會)在有限的時間、空間內極盡招攬之能事,包括:填入社申請書即贈送精美禮品、空手道社表演劈磚、動漫社「cosplay」發放問卷等花招令人目不暇給,參觀同時,猶如回到大學時代參加社團的滿腔熱血。


  幾經琢磨,我挑選了「清華大學研究生會」,經過攤位人員的解說及建議,我在報名表格選填加入籌辦各項論壇演講、文藝表演等面向全校性文化活動的「文化部」。遞交報名表後,原以為我已算是研究生會一員,豈料擺攤人員隨後說:「已確認您的資格符合,請等待面試通知。」什麼!原來還要經過面試審核,回去得好好加強口條了,否則面試時被刷掉,那我可就欲哭無淚。


  面試當晚,剛好是中秋節前最後一個上班日,返鄉的旅人、學生紛紛擠在火車站、地鐵站、公交站等待回鄉。而我懷著忐忑的心,逆著人流前往清華校園進行在北京的第一場面試。


  面試會場在清華「萬人餐廳」地下室,研究生會轄下各部組織眾多,當天除了文化部,還有學術部、體育部、新聞中心等單位進行面試,因此人數眾多。面試採多位面試官對3位面試者一組的提問及回答。


  原以為是場緊張嚴謹的面試,過程中我反而覺得是讓面試者能對該組織更了解、讓面試官知曉面試者該擺到哪個位置的「見面會」,面試官告知,該會去年最著名的,是辦理創校首次「百年校慶、百對新人」聯合婚禮的校慶系列活動之一,其中文化部每年最大的盛事是在12月辦理北京跨校舉行的「一二.九音樂會」。然而我在11月即將結束訪問返台,無緣參與此盛會,縱使如此,面試官還是歡迎我加入文化部內的內聯組,進行各組資訊聯繫及籌畫部內活動事宜,在短期內能有較多的機會與組員接觸。10分鐘的面試在輕鬆氣氛下結束了。


  走出會場之時,與同一組面試的兩位組員閒聊起來,得知她們各在大學時期有著廣播新聞及活動主持豐富經歷,當她們問我會不會緊張?我回答「還行」,但我心裡卻擔心著未來幾個星期,與清華研究生會的優秀同儕共事,接踵而來的壓力會不會很大?

 

※刊載於2012年5月26日《旺報》兩岸徵文版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