印度大選來了。這場5年一度的議會選舉將於4月11日至5月19日分7個階段進行,5月23日計票並宣佈結果。總理莫迪領導的印度人民黨,能否複製5年前的勝利?

  兩黨對決?集體對決?

  

  近來,“9億人的選舉”“史上最燒錢的選舉”“黨派最複雜的選舉”刷屏。它們都是網友給印度大選貼的標籤。作爲聯邦制國家,印度議會分爲聯邦院(上院)和人民院(下院),5年一度的大選是指人民院選舉,共有545席,贏得多數席位的政黨或政黨聯盟有權組建內閣,推選總理。

  

  有評論稱,印度不僅選民隊伍龐大(超過9億),可供選舉的黨派同樣多如牛毛。2014年大選共有464個黨派參與角逐,最終有60多個政黨躋身下院,戰況慘烈。這次選舉也有400多個黨派參選。不過也有評論指出,儘管黨派林立(國家政黨、地方政黨和未認證黨派),但真正具備全國性競爭力的只有兩家:印度人民黨(執政黨)和國大黨(最大反對黨)。

  

  前者成立於1980年,前身是1951年創建的印度人民同盟。2014年大選中,印度人民黨掀起“莫迪旋風”,單獨贏得下院多數席位,書寫印度政壇近30年鮮有的傳奇。國大黨是一支歷史悠久的老牌政黨,曾在印度獨立後長期執政,知名度極高。去年12月,它以反對黨的身份在中央邦、拉賈斯坦邦、恰蒂斯加爾邦的地方議會選舉中意外勝出,引發輿論熱議。這三個邦位於印度北部恆河腹地,屬於印度人民黨票倉。外界普遍將那場地方選舉視爲今年大選前的“半決賽”,執政黨提前暴露出脆弱的一面。

  

  “印度政壇兩黨對決的格局基本沒變,”上海國際問題研究院研究員趙干城認爲,印度人民黨的選民集中在城市,各階層市民對其經濟成就基本持肯定態度。國大黨很難撼動這一優勢,它自己則在動員農村基層選民方面比較出色。另外,儘管莫迪自己不年輕了,但他仍能吸引大部分年輕人的好感。衆所周知,印度是一個年輕人羣佔比很高的國家。這也是對人民黨比較有利的選情。

  印度國內一些觀察家指出,印人黨目前優勢正在弱化,但總體而言仍處於領先位置,其主導組閣的可能性也相對較大。從國大黨方面看,目前印度輿論主流觀點認爲國大黨及其領導的團結進步聯盟很難拿下過半數議席。不過分析人士認爲,去年底地方選舉的結果預示着國大黨在本次大選中將一掃上次大選中僅獲44個席位的頹勢。目前國大黨正在盡力拉攏多數選民羣體,比如在競選聲明中明確宣佈將爲窮人提供“最低生活保障”。近期公佈的民調顯示,國大黨主席拉胡爾的個人支持率升至30%以上,爲歷史最好水平,團結進步聯盟有望獲得超過160個議席。如果能找到足夠的盟友,國大黨仍有希望上臺執政。

  

  除了兩大政黨外,地區性政黨也受到關注。在當前形勢下,可能沒有哪個政黨能夠單獨組閣,地區性政黨將扮演關鍵角色。

  

  “目前的選情十分膠着,”上海對外經貿大學教授、南亞和印度洋研究中心主任郭學堂指出,莫迪最近採取多項助選措施,表明其對自己能不能獲得較大優勢的勝利信心不足。

  對莫迪的公投?

  

  有評論稱,此次大選與其說兩黨對決,不如說是一場全國性評估——魅力非凡的民族主義者莫迪在多大程度上兌現(或者辜負)了人們對“新印度”寄予的厚望。“這無疑是對莫迪的一次公投,很有總統選舉的意味。”美國布朗大學當代南亞中心主任阿舒託什·瓦爾什尼表示。

  

  英國《金融時報》指出,莫迪以果敢、冒險和高度個性化的治國風格而聞名,他主宰着印度的政治版圖,這是自上世紀前總理英迪拉·甘地以來無人能及的。他5年前描繪的“新印度”願景令人期待:印度將擁有現代化、發達的經濟、高效廉潔的政府和全球地位,同時仍植根於傳統價值觀和社會習俗。然而,他兌現這些承諾的記錄引發爭議。

  

  莫迪堅稱,在其領導下,印度經濟的增長速度比以往任何時候都快(年均增速爲7.3%)。據福布斯網站報道,2018年印度GDP爲2.71萬億美元,排名世界第七。但許多經濟學家對官方數據的可信度提出質疑。即便按照印度政府的統計,在截至去年12月31日的3個月裏,印度GDP增速已放緩至6.6%,爲最近5個季度的最低水平。英國《衛報》指出,莫迪“新印度”的所有支柱還沒有建立起來。

  

  “從印度整體的角度看,莫迪的經濟政策是成功的,”復旦大學教授、南亞研究中心主任張家棟指出,印度的國際經濟形象、營商環境、行政效率都有提升。但必須看到,這不是一個領導人憑藉一己之力能實現的,其成功背後有特殊的國內國際背景。國內,印度人民黨單獨執政,堪稱幾十年不遇的機會。國際,一方面,全球大國紛紛拉攏印度;另一方面,國際油價持續低迷,印度又是一個石油自給率很低的國家,油價大跌帶來的盈餘使其很容易控制通脹。“事實上,與上屆政府比,莫迪執政期間印度增長率並沒有顯著提升。”有數據顯示,國大黨政府時期年均增速達到6.7%,但由於當時國際油價處於高位,印度通脹率居高不下。

  

  趙干城認爲,儘管經濟數據可能會有誇大的成分,但橫向比較,印度過去幾年的經濟表現在各大經濟體裏也是名列前茅的。另一方面,莫迪政府過去5年推行的一些改革,如全國商品與服務稅改革,有利於印度經濟的長期發展。“不過,稅改的積極效應往往需要5至10年,”張家棟指出,短期內只會對中小企業造成傷害,甚至難以爲繼,而人們對傷害的感知往往比利益更強烈。

  

  儘管取得諸多成績,但輿論認爲,不可否認,莫迪政府的經濟政策未能很好地普惠大衆。專家指出,首先,農村地區普遍不滿,爲遏制一度猖獗的通脹,農民承受巨大壓力。“儘管莫迪近期採取一系列補救措施,但收效不大。”張家棟指出。61歲的香料種植戶拉克什曼·拉姆告訴《金融時報》,“他(莫迪)幹掉了我們這些農民。我只是在等待大選——讓他認真考慮我們的存在。”

  

  其次,就業情況並無起色。有數據顯示,印度2017至2018年失業率攀升至6.1%,創下45年來新高。趙干城指出,要想促進就業,就要發展製造業(尤其是勞動密集型產業),但是印度很難實現,資金嚴重短缺是其面臨的一大挑戰。“就業問題主要是其經濟結構決定的,”張家棟指出,印度在發展中低端製造業方面遇到很大阻礙,徵地、環保、勞工等方面困難重重。

  

  其三,作爲一個偏右翼的政黨,莫迪政府在宗教等領域的一些極端做法也讓精英階層、中產階級不滿。

  

  有觀點稱,莫迪的執政功過五五開。“我覺得有點過於嚴苛了。”趙干城指出。張家棟認爲,他在經濟方面的表現可以打個80分。

  人氣回升的拐點?

  

  最新民調顯示,大多數選民更傾向於讓莫迪連任,而不是尋求改變。這與去年5月的調查結果相反,當時調查發現民衆的不滿程度更深。有評論認爲,2月14日克什米爾地區恐怖襲擊是一個轉折點——一方面,莫迪巧妙出擊,將公衆的注意力從他的經濟記錄轉向國家安全;另一方面,對巴基斯坦的越境打擊提高了莫迪的支持率,強化了他“大膽而果斷的領導人”形象。3月27日他又扔出另一顆“彩蛋”——宣佈新德里成功測試反衛星導彈,加入太空“超級聯盟”。

  

  “對於一位陷入麻煩的領導人來說,與巴基斯坦的攤牌,以及隨後對國家安全的高度關注,極大鼓舞了印度人民黨及其支持者的士氣。”印度焦特普爾市一名警官的妻子雷努·基奇認爲,她對過去5年印度經濟的發展軌跡感到不滿,尤其是標誌性的“廢鈔令”;但她對越境打擊行動感到“自豪”。“我覺得應該再給他五年時間。”

  

  但專家普遍認爲,莫迪在國家安全方面的舉動確實能起到“加分”作用,但並不是整場大選的關鍵,經濟仍是決定因素。“這是莫迪高明的招數,”郭學堂指出,根據印度選舉方面的規定,不能採取經濟或政治方面的助選舉措,於是他從國家安全領域入手,提高民族主義情緒。但這也是一把雙刃劍,會對選情產生一時刺激,但效果很難持續,而且還容易產生反作用。比如美媒爆出印巴衝突期間並無跡象表明印度擊落巴方F—16戰機,社交媒體隨後掀起“印度製造假新聞”的熱議。

  

  另有分析指出,即使沒有克什米爾事件,莫迪也很有可能連任。首先,他本人很受歡迎,誠實、正直和努力工作的形象依然完好無損。其二,反對陣營支離破碎,相互攻訐,這對執政黨來說是一個重大利好。

  

  印度醫生洛克什·阿努帕尼對路透社指出,他支持莫迪,因爲他工作努力,爲人誠實。如果反對黨國大黨想成爲真正有力的競爭者,就必須罷免主席拉胡爾·甘地。“他很幼稚,還不夠成熟,無法治理好這個國家,只是因爲姓氏而從政。我不反對國大黨,但他們應該提拔其他人。”

  

  “國大黨沒有堪當大任的人選,”趙干城指出,儘管出身自尼赫魯—甘地這一顯赫的政治家族,儘管頂着“世襲繼承人”的頭銜,但拉胡爾·甘地能力不足,前總理拉吉夫·甘地的夫人又是一名外國人,上屆總理辛格年事已高……

  “做功”和“唱功”兼修?

  

  《華盛頓郵報》評論稱,莫迪如果獲勝,這將是其深入印度每家每戶客廳的營銷機器的又一場勝利。他是印度最受歡迎的政治家,爲了把這種吸引力轉化爲選票,他領導的執政黨可以說絞盡腦汁、竭盡全力,無論是最現代的溝通方式還是非常傳統的方式。

  

  線上,莫迪是繼美國前總統奧巴馬和現任總統特朗普之後,推特“粉絲”排名第三的政治家。莫迪和印度人民黨共有5750萬推特“粉絲”,是國大黨及其領導人拉胡爾·甘地“粉絲”總數的四倍。最近,印度人民黨還推出一款以莫迪命名的手機應用“NaMo TV”,發佈總理動態。

  

  線下,莫迪據稱每天要進行三至四場集會,覆蓋三至四個選區,與逾25萬人進行當面交流。這些活動隨後會在印度各大新聞頻道滾動播出。國大黨指責印度人民黨濫用公共資源宣傳政績,他們此前還抱怨印度人民黨提前訂光了直升機,導致他們沒法運送領導人赴各地競選。

  

  “反對派遠遠落後於形勢,”莫迪的一名親密助手匿名錶示,早在3月28日競選正式開始前,莫迪團隊已完成第一階段的競選活動。現在是第二階段。《紐約時報》稱,有數據顯示,2017年至2018年印度人民黨包括捐款在內的總收入爲102.7億盧比(約合1.5億美元),而國大黨只有19億盧比。

  

  有評論稱,選舉說到底還是組織能力、募資能力和動員能力的綜合體現。“做功”固然重要,但“唱功”——讓廣大民衆知道你做了什麼——同樣重要。毫無疑問,印度人民黨深諳此道。但也有批評指出,鑑於近來國大黨在地方的崛起,印度人民黨作秀式競選可能會適得其反。

  

  “莫迪不停出招,開出各種空頭支票,說明他信心下降,”郭學堂指出,這些舉措並不會實質性地提高選情,同時會對印度社會的團結不利,甚至可能造成社會撕裂。張家棟指出,這樣的選戰策略用一次可以,用第二次就有邊際效應,並不會爲莫迪帶來太多加分。

  “政治強人”命運如何

  

  專家普遍認爲,印度人民黨在此次大選中單獨得到多數席位的前景黯淡,雖然仍可能以微弱優勢勝出,但恐怕得接受聯合組閣的命運。

  

  《金融時報》指出,這就引出一個問題,執政夥伴會不會對莫迪的權力形成掣肘?“過去,聯盟夥伴對印度人民黨起到了調節作用,”吉爾斯·韋爾尼爾斯說,“但考慮到印度人民黨目前的實力,即使有所削弱,我預計合作伙伴也不會起到同樣的緩衝作用。”

  

  張家棟不以爲然。他指出,印度人民黨對莫迪這樣的“政治明星”依賴度很高,莫迪又對個人魅力的依賴度極高,不能單獨組閣會對其“強人”形象造成打擊。一旦個人魅力消減,黨內不同派系之間的雜音在所難免。屆時他不僅要受到小黨的約束,還會面臨黨內壓力,執政能力恐怕會受到限制。

  

  更有悲觀的看法認爲,即使印度人民黨主導組閣,也不意味着莫迪一定能連任。內部人士預測,如果印度人民黨自身獲得的席位不足220個,那麼莫迪也有可能引退。

  

  (編輯郵箱:[email protected]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