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入坑前的一些事偶然聽說一些或其它人說的一些遠古梗自己不知道想了解,問別人不是神神秘秘的說都是過去的事不用知道要不就是說是粉絲戲多不用管,貼吧也搜不到什麼,在知乎提問無論是否匿名都有人說是帶節奏,還經常被舉報,到底什麼能問什麼不能問有沒有標準呀


Emmmmmm在問之前請善用搜索功能。
其實這個標準是非常奇特和苛刻的。

據我觀察,很大一部分人認為,只要能引出成員黑料和引發對比爭議的,都算帶節奏。

如果你是匿名的話,你的匿名會成為帶節奏的實錘。理論上來說這並不符合知乎的初衷。那麼為什麼會這樣?因為在這裡,大家不僅有觀點,更有立場。

至於您是要遵守知乎的規則還是這個板塊的大眾價值,我覺得完全由您自由選擇,哪個都不是錯的。


能約束你提問的只有法律規範、公共道德與知乎規則。河裡的一些「規矩」其實只是掌握話語權的勢力強加於你,他們自己都不一定遵守。

不過,

出嚟行,預咗要還。

既然問了敏感問題,就要做好心理準備,有人指責你你就深呼吸,有人舉報你你就去申訴。


總選結束你就可以問了

總選沒結束你就是帶節奏


從來沒有在知乎提問過,因為,最快知道一件事情的答案的方法是直接搜索。

順便回答一下你的問題,什麼能問什麼不能問。我告訴你,你有提問的自由,別人也有舉報的自由,我只希望問問題能想清楚再問。
1有相關問題,你可以去搜索,早期的問題貼吧的話你可以去塞納河路邊社或者摸摸貓頭吧搜索
2問題具有偏向性,例如你問問題的時候把位置相近有利益糾葛的兩家放一起互相比較說哪一方更好,按兩家的態度來說都會說你帶節奏,互相指認匿名用戶為對方的人。
3有些事並不適合放在檯面上來討論,例如私聯戀愛人品矛盾問題,除了粉絲一般接受不了偶像的黑暗面,還有可能因為描述不當容易被匿名用戶歪答案借著問題造謠,舉例前幾天關於為什麼李藝彤排名比黃婷婷前卻外務處在下峰的問題,匿名用戶造謠不少。
4遠古的事,因為過去了大家也覺得過去了,不會想再去重複說出來,就和你不喜歡別人反覆把你小時候尿床了的事一直說到你工作一樣。如果真想知道,找幾個相對客觀的答主私信了解,多聽幾方的意見。舉例就是卡黃131事件,你需要把卡家黃家卡黃家三方答案都看了再自己思考,因為不同立場會有不同描述。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