雪花台湾

前蘇聯的重工業曾經有多強大?這些圖片說明問題

作爲曾經的世界霸主之一,前蘇聯的實力不容小覷,但是歷史的腳步從不停息,曾經的輝煌已是一片荒蕪,現在只能從鏽蝕的鋼鐵和空曠的破舊建築中去尋覓蘇聯往日的黃金時代了。


我們大飛機剛下線,他已經扔了一大堆


直升飛機整排地扔


體育館也不要了


水軍基地,扔!


坦克火車一起扔


九成新的車說不要就不要了


坦克隨地


這,這,這難道是防空導彈?


看着跟新的一樣的導彈運輸車說扔就扔


核基地成了鬼城


導彈發射架也生鏽了


整個軍事基地一起不要了


裝甲車隨地一扔


飛機墓地


火車站也不要了


核潛艇裏的導彈也不要了


雷達站,扔!


雷達,扔!


坦克,扔它就跟扔一爛玩具似的


還是雷達,扔!


核彈存儲庫,扔!


飛機坦克一塊扔!


潛艇當魚缸


猜得出來這是什麼嗎?


再猜


沒錯,這是航天飛機!



這是航天飛機車間外觀


國外有一羣人,專門致力於去世界各地的各種建築遺蹟探險。他們去過很多地方,這一次,他們來到了位於南哈薩克斯坦沙漠中部的前蘇聯軍事基地。

這個基地禁止民衆進入,沙漠裏埋了地雷,還有人巡邏,他們竟然成功潛了進去,然後發現了這個祕密。

最後,再通過一段圖文了解一下這個當年的工業和軍事強國的實力——

用“窮兇極惡,爲所欲爲”來形容巔峯時期的蘇聯,一點都不爲過。

蘇聯最輝煌的時期是1975年到1982年間的勃列日涅夫當政期,此時的蘇聯經過快速發展後和美國雄霸世界。在70年代末期,蘇聯在戰略態勢上壓制了美國,這時的蘇聯是神一樣的存在。那麼巔峯時期的蘇聯有多強大呢?我們列舉一下。



(蘇聯戰略核導彈)

1、蘇聯的幅員遼闊讓美國望塵莫及

蘇聯當時是合併了白俄羅斯、俄羅斯聯邦、烏克蘭等國後,總面積超過2200萬平方公里,足足佔據了六分之一的世界陸地面積,是日本國土面積的58倍,是美國的2倍多。1991年時人口高達2.8億,而美國人口爲2.5億,面積和人口占絕對優勢。


2、經濟實力雄厚,重工業一枝獨秀

蘇聯當時重工業規模超過美國,名列世界第一。1975年,蘇聯的工業總產值相當於美國的75%,但其財政收入和軍費開支與美國基本相當。當時的蘇聯是犧牲了經濟,大力發展軍事,經濟結構是畸形的,輕工業和日用品發育不良。

1978年,蘇聯的鋼鐵總量達到1.5億噸,是美國的2倍;石油產量爲6億噸,是美國的1.4倍;天然氣產量爲4000億立方米;水泥產量爲125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紡織品產量爲71億平米,是美國的1.8倍;收割機產量爲11萬臺,是美國的3.6倍;拖拉機產量爲55萬臺,是美國的2倍;奶製品產量爲9000萬噸,是美國的1.6倍;捕魚量爲920萬噸,是美國的2.6倍。但其它輕工業與美國有不小的差距。



(蘇聯戰略核潛艇)

蘇聯在軍備生產能力上,也是世界第一。每年可生產3000輛主戰坦克,5000輛裝甲車,300枚洲際彈道導彈,10艘潛艇,70艘水面艦艇。這個能力是其它國家望塵莫及的。

3、軍事實力與規模令歐美不寒而慄

蘇聯當時擁有400多萬常備軍,其中有200萬陸軍、40萬空軍、40萬海軍、60萬防空軍、30萬火箭軍及其它軍種,預備役部隊超過2000萬。而當時的美軍包括文職也差不多400萬,但美國陸軍只有100萬人。

陸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陸軍當時擁有6.5萬輛坦克、7.5萬輛裝甲車、2.9萬門火炮,蘇聯陸軍被譽爲“鋼鐵洪流”,實力世界第一當之無愧。



(蘇聯鋼鐵洪流)

海軍實力世界第二

蘇聯海軍當時擁有2000餘艘艦艇,其中裝備有10艘航母,79艘彈道導彈的潛艇,268艘巡航和攻擊潛艇,193艘水面主艦,797艘小型水面艇,187艘登陸艇,269艘輔助船隻。擁有100艘核潛艇及100艘常規潛艇。這些海軍裝備遊弋於世界各地。

空軍實力世界第一

蘇聯空軍當時擁有近萬架各類飛機,其中空軍有752架遠程轟炸機,5200架殲擊機、轟炸機和強擊機,620架運輸機和200架直升機。防空軍擁有1300架各型殲擊機,9600部防空導彈發射架,7000部雷達,100部反彈道導彈發射架,1400枚洲際導彈,戰略作戰飛機1700架,規模爲世界第一。



(暴風雪號航天飛機)

核武器獨步天下

在覈武器方面,蘇聯巔峯期擁有4.5萬枚核彈,而同期的美國僅有3.3萬枚,足夠摧毀地球數遍。這也是全球最畏懼蘇聯的地方。

據說蘇聯當時爲了防止美國的核打擊,給每個營配備4萬把AK47步槍,爲了核打擊後武器的正常使用。蘇聯在1981年爲了炫耀武力,進行了爲期8天的海陸空及戰略軍聯合演習,投入兵力50萬人,坦克上萬輛,是人類歷史上最大規模的軍演。1979年,蘇聯入侵阿富汗,標誌着蘇聯霸權達到峯值。這時候的蘇聯是一種變態的存在,但這種窮兵黷武式的發展,註定不可長久。



你怎麼看?歡迎評論轉發~
來源工程客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