末世與亂世造就了日本的 80 年代、90 年代、00 年代早期動畫輝煌

如果看日本的現代史 80 年代末到 90 年代的日本基本是群魔亂舞的狀態,伴隨著 80 年代末期日本泡沫經濟的破裂,日本社會陷入到了空前的恐慌當中,日本從一個可以買下全部美國資產眾人紙醉金迷的天堂,一下子變成了到處都是不良貸款每天都有人破產自殺的國家,日本國民與政府為他們的紙醉金迷背負了一身的債務(到現在還在背著)

在亂世之下日本社會還出現了宮崎勤事件、奧姆真理教事件,再加上 90 年代本身就是 20 世紀末,「世紀末」這個詞本身就帶有一種末日絕望的感覺。當時的日本社會充滿的是苦悶、抑鬱,那時的日本動畫相較於現在更加註重對於社會現實的一種思考,押井守的《攻殼機動隊》庵野秀明的 EVA 都有這種對於社會的悲觀色彩在裡面。

日本 80 年代推出了很多的經典機器人動畫或者說是科幻類的動畫作品,到 90 年代這類科幻作品的設定中總少不了悲觀的要素,這些悲觀契合了 90 年代日本社會的一種整體心境。對於人性的描寫應該說是達到了目前日本動畫的高峰。

另外從製作技術的層面來講 80/90 年代是日本傳統的賽璐璐動畫製作技術最後的輝煌,進入 2000 年後日本的動畫製作就已經開始向數字作畫方式轉變,2000 年代前期的作品出了不少佳作也得益於當時日本動畫行業整體製作技術從賽璐璐作畫轉為電腦作畫,新的技術帶來了新的畫面和新的視覺刺激。而在賽璐璐作畫最後輝煌的 90 年代,各個動畫都已經是窮盡已有技術之能事,達到了傳統手繪 2D 動畫表現的巔峰,傳統賽璐璐動畫的費時費力也制約了當時動畫作品的總體數量,所以平均每部作品的質量也更高。而現在的動畫之所以越來越不好看沒意思,則是製作公司和行業面對數量龐大的製作任務,也很難在一部動畫上下太大的經歷和時間


因為這些作者他們的學歷都比較高,有些還是名門望族。自然會有藝術追求,不甘於做同類模版動畫。日本動畫一年有很多部,能算是精品的太少太少啦!

你看知乎豆瓣各種裝逼,但不可否認的是這些社區的用戶大多是高學歷人士。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