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患者平時於荃灣街市街卓明樓樓下的鐘表檔口修理鐘表。

【星島日報報道】新冠肺炎疫情反覆,最新的「家庭群組」,除了六十六歲嬷嬷和五歲孫女外,六十三歲的爺爺昨天亦確診,而且可能是該群組的首名患者。該患者平時於荃灣街市街卓明樓樓下的鐘表檔口工作修理鐘表,衛生防護中心傳染病處主任張竹君指,由於病人首個樣本的CT值較高,不排除是家庭群組的首個個案;當局呼籲客人致電熱線,以了解病毒傳播途徑。另外,今日起機場會設服務站,每日為五百機場工作人員提供並收回檢測樣本瓶,政府亦正研究將檢測計畫擴展至安老、殘疾人士院舍及護養院員工,本周內公布安排。

本港昨新增一宗確診個案,其為日前梨木樹邨主婦的六十三歲丈夫,同住於梨木樹五座。患者每日早上均會坐車到荃灣街市街卓明樓的鐘表流動檔口修理鐘表,沒有甚麼其他活動,膳食亦是由家人提供。張竹君表示,患者近日生意不太好,而該檔口附近似乎沒有其他檔攤。她透露,患者平時仍有與客人接觸,工作期間都會有戴口罩。由於患者沒有派發收據,故不能夠追蹤客人,故會呼籲客人致電當局熱線,以便了解病毒的傳播路徑。

張竹君又指,仍未追蹤到此家族群組的感染源頭,但丈夫的病毒CT值達到三十以上,代表可能為較早前已受感染,不排除他才是群組中第一個受感染的人,而當局仍會陸續向早前兩位本地確診者的居住地方派發深喉唾液樣本瓶,以檢測是否有更多感染個案。截至昨日四時,當局已派出超過一百個樣本瓶,當中包括在卓明樓派發的四十七個、補習社派六個及荃灣三個街市檔口共十五個,暫時未有檢測結果。當局亦有透過房署,向居於梨木樹邨第五座的住客派發樣本瓶。

對於有專家指「二十八日沒有本地個案」指標不切實際,張竹君回應指,早前指二十八日的指標是根據其他的傳染病,現時沒有特定標準去判斷疫情是否受控,仍需要與專家商討。她認為,本港在二十多天後再現本地感染,代表社區中有隱形傳播,故監察系統十分重要,但即使監察系統無發現個案,也不代表社區真實的情況。

張竹君又承認,疫情在全球爆發,如果要所有地方沒有個案以完全「斷尾」,非常高難度,「可能未來都需要與這個病毒共存。」但她表示,病毒未來是一直存在、一波又一波地爆發或是如流感一樣分季節性,則仍需繼續觀察。

政府今將進一步擴展「加強化驗室監測計畫」,機場會設服務站,為機場工作人員提供並收回檢測樣本瓶,每日名額五百人。食衞局局長陳肇始表示,目前正與勞福局及社署商討為安老院舍、殘疾人士院舍作病毒檢測的安排,預計今個星期內會推行。

政府目前除了在私家醫生、公院及普通科門診等提供並收集樣本瓶,陳透露會研究安排地區康健中心加入提供和收集樣本瓶的工作,「雖然目前只有一間地區康健中心,但也積極研究如何讓葵青地區康健中心加入整體工作,例如樣本瓶。」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