來源:大摩財經

  阿里旗下的阿里健康(0241.HK)最新市值已接近百度,達2627億港元。

  今年的新冠疫情使互聯網醫療概念股被熱捧,互聯網醫療巨頭之一的阿里健康股價自今年以來股價不斷刷新上市以來新高。截至今日收盤,阿里健康股價20.3港元,自年初至今,阿里健康累計漲幅已超120%,總市值為2627億港元,而百度的市值為330億美元(約2557億港元)。

  阿里健康股價飆升背後,與其新開設全網新冠核酸檢測平台有關,用戶在淘寶或天貓平台下單後,可預約檢測地點和檢測時間進行檢測,測後最快可在24小時內拿到檢測報告。

  在今年疫情推力下,互聯網醫療行業迎來一系列政策利好消息,互聯網醫療股走勢普遍較好。市場另一巨頭平安好醫生(1833.HK)今年以來股價漲幅超90%,目前市值達1193億港元。

  事實上,此次疫情後,線下醫療資源的緊張,用戶更加傾向對互聯網醫療產品的使用,線上問診也應聲迎來暴漲,對於平安好醫生、阿里健康等面向C端的企業而言,也帶來了新機遇。疫情期間,平安好醫生新註冊用戶量增10倍達3.2億;阿里健康上線湖北地區義診後4天,有超過160萬人訪問在線義診。

  阿里健康是阿里集團“Double H(Health and Happiness)”戰略的重要佈局。2014年,阿里收購殼公司中信21世紀後,市場寄希望於阿里集團借該殼在港上市,但由於中信21世紀擁有的醫藥銷售資格的試點牌照,阿里最終利用該公司打造了其健康板塊業務,並將公司更名為阿里健康。

  之後阿里對阿里健康開展一系列資本運作,並於2016年獲得了天貓醫藥館的運營權;2017年以38億港元收購了旗下天貓“藍帽子”保健品業務;2018年以106億港元收購了天貓的醫療器械及健康服務業務;同年,阿里健康又宣佈在支付寶客戶端上設立醫療健康服務頻道,以此獲得支付寶流量入口。目前,阿里巴巴總計持有阿里健康73.96%的股權。

  對外投資方面,阿里健康去年與螞蟻金服共同投資了浙江扁鵲健康數據公司,後者是全國第一家集監管和服務於一體的互聯網醫院平台,截至去年9月底,已有130家三甲醫院在內的醫院進駐該平台;此外,阿里健康還佈局了體檢業的兩大巨頭美年健康和愛康國賓。

  一系列整合下,阿里健康的業務主要有醫藥電商業務、醫藥自營業務、O2O的醫藥新零售、醫藥追溯(碼上放心)業務、消費醫療業務、智慧醫療及在線問診業務。

  阿里健康自上線後,業績每年呈倍速增長,營收規模從2015財年的5677萬元增長至2018年財年的50.97億,業績暴增主要得益於其2018年併購的天貓醫療業務。

  盈利方面,阿里健康上線至今仍未盈利。2015財年到2018財年,阿里健康歸母淨利分別虧損1.92億、2.08億、1.07億和8195萬,虧損幅度已有所收窄。

  截至2019年9月30日的半個財年,阿里健康實現營收41億元,同比增長119.1%,淨虧損繼續收窄至110萬,同比增98%。

  阿里健康的收入來源主要為旗下醫藥自營業務,該業務包括B2C的零售、B2B的分銷及廣告收入,去年上半年,醫藥自營業務收入占比達83%。值得一提的是,阿里健康創新業務下的在線問診業務表現突出,去年上半年實現收入1207萬,同比增202%。

  截至2019年9月底,阿里健康運營的天貓醫藥平台商品交易總額(GMV)超370億元。天貓醫藥平台的年度活躍用超過1.6億,簽約提供在線問診的執業醫師及營養師合計2.7萬人。

  今年3月,阿里健康換帥,阿里創新業務事業群總裁朱順炎接替阿里創始人之一的吳泳銘,出任阿里健康董事會主席兼CEO。

  值得關注的是,互聯網等巨頭近幾年紛紛發力在線醫療市場,除了阿里健康外,平安集團、騰訊、京東、百度等均已在醫療健康領域佈局。平安旗下有平安好醫生;騰訊旗下有丁香園、微醫集團、春雨醫生等玩家,其中前身是掛號網的微醫2018年估值就已達55億美元(約426億港元);京東旗下主要有京東健康,去年獲得10億美元的A輪融資,估值達70億美元;百度旗下則有在線諮詢產品拇指醫生。

  其中與阿里健康並稱互聯網醫療雙雄的平安好醫生發展也較為迅猛,去年平安好醫生實現收入50.65億,同比增52%,平安好醫生收入主要來源為旗下健康商城的藥品、醫藥器械收入和私家醫生的消費醫療業務,兩項業務收入占比達79%。

  與阿里健康一樣,平安好醫生目前也面臨盈利難的問題。平安好醫生上線五年多,至今未盈利,去年淨利潤為虧損7.3億元。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