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績不錯,恭喜你通過了!”從身着制服的民警口中聽到“升學”的好消息,魁梧的北方大漢王健(化名)笑得像個孩子,手舞足蹈地開心了半天。作爲“後進生”,這一天的到來他比很多人晚了幾個月。

  王健通過的,並不是學校的文化考試,而是西山坪強制隔離戒毒所(以下簡稱西山坪所)的分期流轉測試。去年,作爲試點單位,西山坪所開始推行全國統一的司法行政戒毒工作基本模式,戒毒人員管理被更科學、系統地分爲“四期”,通過考試和評估,逐一流轉直至迴歸社會。

  王健便是該模式下第一批學員之一,4月6日,他通過了康復鞏固期的多項測試,進入最後的迴歸指導區,距離重新回到社會,只差最後一步。這一天,他很開心,一面收拾自己的物品準備換區,一邊轉頭跟民警調侃:“就像讀書升學,要畢業了!”

  指導戒毒人員開展康復訓練

  “升學記”

  去年6.26國際禁毒日,西山坪所禮堂中,由6名戒毒人員參演的“太極扇子舞”表演即將上演。臺下,民警王洋暗暗捏了一把汗,臺上領舞的,正是王健。

  這個身高180多公分的北方大漢,是這裏出了名的刺頭。王健幼時父母離異,2004年開始吸食冰毒,2013年因聚衆鬥毆被判刑兩年,2014-2016年曾因吸毒被強制隔離戒毒。2017年,王健來重慶打工,又因爲吸毒被送到這裏再次強戒。

  長期的強戒生活並沒有改變他的人生態度,反而讓他越來越好勇鬥狠。剛來不久,便毆打同隊戒毒人員李某,還長期散佈消極言論,攛掇其他戒毒人員鬧事,甚至對戒毒民警撂狠話,不服從管教。

  去年5月,西山坪所開始推行全國統一戒毒模式,科學劃分了“生理脫毒”“教育適應”“康復鞏固”和“迴歸指導”四個完全分離的區域,戒毒人員必須經歷4個階段(4期)的學習和矯治,並在前一個區域達標之後,方能流轉進入下一個區域。而“刺頭”王健,則因爲表現不佳,通過了生理脫毒期後,便一直在教育適應區“留級”。

  教育矯正中心主任李珈說,在每一個流轉期,中心都會有專門的教育課程,例如在教育適應期,戒毒人員要接受不少於1個月的入所適應性教育,並開展認知教育、建立教育矯治檔案。教育的課程都是由持有教師資格證、心理諮詢證的專業民警進行。

  而對於王健這樣“油鹽不進”的刺兒頭,他們還有“定製方案”。教育矯治中心和王健所在大隊負責人多番考慮後決定,讓王健的老鄉,民警王洋當他的“專屬導師”。

  王洋並沒有對王健進行說教,而是用朋友和“兄弟夥”的身份進入了王健的生活,不提及他任何不光彩的歷史,而是和他聊家鄉的風景、家鄉的小吃。也許是鄉音的魔力,一來二去王洋竟真的打開了王健的心防。

  在王洋的幫助和鼓勵下,王健終於通過了教育適應區的考覈,進入到康復鞏固區。在這裏,他需要接受的是更爲全面的教育矯治、戒毒醫療和康復訓練,還需要參加習藝勞動。不僅如此,所裏還給王健定製了專屬的學習計劃。

  但是,好景不長,由於文化程度低,王健很快便對學習感到厭煩。他故意拖延上廁所時間,增加上廁所的次數,用打報告要求看病等方法,躲避學習。王洋和民警們又給他開了小竈,大隊的值班領導每天都要專門檢查王健的作業,並要求他每天交300字的學習心得。

  被動的學習灌輸,並不是治本的方法。王洋想起,王健在閒聊中曾告訴自己,他好動,喜歡音樂、喜歡跳舞,渴望得到關注,渴望能“站在舞臺中央,成爲最耀眼的人”。那爲什麼不能投其所好呢?

  於是,經過請示,王洋決定推薦王健和另外五位戒毒人員組成“組合”,在6.26國際禁毒日表演節目,讓他圓夢舞臺。

  “我一定好好練!”聽到消息,王健十分興奮,愉快地接下了任務,拼盡全力練習舞蹈動作。憑着出色的身體素質和太極動作,王健很快被指定爲領舞。表演當天,由於擔心沒有什麼表演經驗的王健在舞臺上露怯,王洋一直十分緊張,但演出卻很成功,還獲得了西山坪所展演的二等獎。

  演出結束後,王健所在大隊將其推薦到所裏的“起點藝術團”擔任編外演出人員,從此,王健由“刺頭”變成了文藝積極分子,在矯治學習上也改頭換面。今年4月,他順利地通過康復鞏固期的測試,進入迴歸指導區,不久後,他就可以重新回到社會。

  民警王洋說:“原本王健的表現,是進不了藝術團的,但如果可以挽救一個學員,我們樂意開這樣的先例。”

  戒毒人員在上課

  “素質教育”

  “媽媽,對不起,兒子不孝,沒能報答你的養育之恩!”心理矯治中心診療室的躺椅上,陳明(化名)雙眼緊閉。

  “孩子,你一定要戒斷毒品,以後常來看我,好嗎?”對面,心理矯治中心主任鄧煒正用母親的口吻,輕輕地回答。說罷,陳明已經淚流滿面,不住地答應“母親”的要求。

  這樣奇怪的場景是在幹什麼?原來,這是一次催眠狀態下的意象對話。

  陳明今年47歲,不久前,從前來探訪的哥哥口中得知了母親突發疾病去世的消息。陳明自小便與母親感情深厚,即使因吸毒被強戒,母親也從未放棄過他。母親去世前,雖然年事已高腿腳不便,但仍定期前來探訪,鼓勵陳明戒斷毒癮,重新做人。

  母親的去世,對陳明的打擊很大,他自責沒有盡到做兒子的責任,無法從悲痛中釋懷,連續很長時間情緒激動,數日無法入眠,也吃不下飯。

  “他這樣的情況,必須進行心理干預。”鄧煒說,推行統一戒毒模式以來,西山坪所成立了“戒毒醫療”、“教育矯治”、“心理矯治”、“康復訓練”、“診斷評估”五大中心,除了在身體、意識上對戒毒人員進行矯治,還密切關注學員的心理狀態。

  例如部分戒毒人員遭遇離婚、親人重病甚至死亡等重大家庭變故後,會誘發急性心理危機,如不能及時干預,極可能打擊他們的戒毒信心,影響戒治效果。陳明便是其中較爲典型的例子。

  在對陳明的心理狀況進行評估後,鄧煒第一時間對他進行了心理干預。第一次見面,鄧煒先引導陳明進行合理的情緒宣泄,讓其放聲大哭,使內心的痛苦情緒充分釋放;第二次心理干預時,鄧煒使用會談、認知領悟療法,引導陳明接受事實,處理自責。第三次干預,鄧煒運用催眠和意象對話的方式,引導陳明與逝者告別,並鼓勵他開始新的生活,於是,便有了本段開頭的一幕。

  “他需要的是諒解和鼓勵。”鄧煒說,作爲老戒毒民警,他深知吸毒人員戒斷身體的毒癮容易,但戒斷心理上的毒癮卻很難。要想真正幫助戒毒人員們迴歸社會,不僅僅是讓他們戒斷身體上對毒品的依賴,而是要在意識上、心理上真正改變他們對毒品的態度。心理矯治,在戒毒過程中就好比是“素質教育”。

  怎樣改變戒毒人員的心癮?

  “我們利用VR技術,配備了一系列的干預模式。”在心理矯治中心,鄧煒給我們演示了他們和一家VR科技公司共同研發的戒毒人員心理干預設備。戴上VR頭盔,設備會引導佩戴者放鬆,然後出現毒品或吸毒場景,並通過檢測心率、腦電波等方式,檢測吸毒者對毒品的依賴程度。另一方面,設備可以通過將毒品與人類厭惡的場景結合的方式,讓吸毒者產生條件反射,增大對毒品的厭惡程度。

  除了VR,心理諮詢中心有一套“腦波遊戲”系統,長期吸食毒品的人員通常精神渙散,注意力難以集中。而在這裏,通過佩戴的腦電波檢測設備,可以實時檢測到戒毒人員的專注程度,訓練他們的專注力,例如在見到虛擬毒品的狀態下,要求戒毒人員快速反應,完成規定的遊戲任務。

  戒毒人員開展VR治療

  戒毒人員開展腦波燈測試

  “體考”

  “肺活量3500,你還要加油喲!”

  “握力45kg,還不錯”

  ……

  4月3日,西山坪所運動檢測室中一片熱鬧的場景,當天,又一批戒毒人員將接受體能測試。測試的分數,將納入他們“升學”的總評成績內,分值約佔25%。

  “吸毒人員身體差,沒有適量的鍛鍊恢復體能,他們難以迴歸正常的生活。”康復訓練中心副主任黃雪梅說,在這裏,戒毒人員將進行三次體能測試,第一次是在入所的時候,第二次是康復訓練階段,第三次則是在迴歸社會前。

  通常入所測試的成績往往慘不忍睹,合格率只有35%不到。入所後,戒毒人員每天上、下午都要做半個小時的工間操,每天還有1小時的康復訓練時間。每週更必須進行半天的集中訓練。

  一年後,戒毒人員再次進行體能測試時,合格率將達到75-80%左右,而體能是否達標,也將作爲是否能流轉到下一個階段(區域)的指標之一。在迴歸社會之前,體能測試的通過率通常可達到90%,而無法達標的10%,往往是由於吃得好,長得太胖所致。

  “科學研究表明,運動對於戒毒有很大的幫助。”黃雪梅說,運動不光是提升戒毒人員的體質。2017年,《戒斷藥物依賴人羣的健康教育模式及體育運動干預機制研究》已成爲國家社科重大項目,該項目通過開展運動戒毒領域的科學探索,完成體育教育理論模型,爲戒毒場所構建適合戒毒人員羣體的運動處方及評價標準,並建立運動戒毒康復效果機制及科學考覈評估系統,幫助場所完善針對戒毒人員運動項目的篩選與應用。

  2018年9月20日,西山坪所聯合上海體育學院、西南大學成立了重慶市運動戒毒研究中心。西南大學專家團隊已在所中開展摸底調研,對吸食毒品的人員進行了最大攝氧量測試、哈佛臺階測試、高擡腿測試等一系列測試。未來,運動將更多地介入到戒毒測評當中。

  “除了用運動提升戒毒人員的身體素質,我們還有中藥戒毒處方。”戒毒醫療中心主任伍剛介紹說,西山坪所在與重慶市中醫院專家合作開展了“戒毒綜合治療與康復技術應用研究”項目的基礎上,研製出適合戒毒學員的戒毒治療中藥協定方——調中益氣湯。

  伍剛說,中醫對於吸毒人員的身體狀況有一套完全不同於西醫的解釋,通過“扶正祛邪、滋陰助陽、補益臟腑、調暢氣血”,可以有效治療因吸食毒品引起的稽延性症狀,改善機能,增強體質,幫助戒毒人員恢復機體組織功能、增強免疫力,減少復吸。目前,所里正在用藥的80名學員,已是篩選出的第二批參加治療的人員,服用後效果良好。

  除了中藥,戒毒醫療中心還在中國鍼灸學會耳穴專委會常委、重慶市耳穴專委會主任委員朱丹的指導下在戒毒人員中推廣耳穴療法,通過耳穴治療達到通經活絡、調節氣血的目的以治療稽延性症狀。

  4月6日下午,教育矯正中心主任李珈和幾位民警換上便裝準備出發,他們將要去執行一項特殊任務——探望一名5歲的小朋友。

  去年5月,戒毒人員嚴成(化名)的女兒罹患重病,生命垂危,所里民警捐款7000多元,併爲其申請到3000元特困基金送到家屬的手中。渡過難關之後,定期瞭解嚴成孩子的病情和家中的情況,也成了民警們的固定任務之一。

  李珈說,戒毒矯治的最終目標是要讓戒毒人員重新成爲一個“合格的公民”,纔算幫他們真正的“升學”、畢業。而這,並不是在所內就能全部完成的任務。建立與禁毒部門、社區戒毒康復部門、社會組織的對接平臺,實現出所人員後續照管的有效銜接,定期掌握出所人員的信息,協助他們重新回到社會……“這是我們做的最後一步,也是最重要的一步。”

  分揀中藥“調中益氣湯”

  稽延性症狀耳穴治療室

  重慶晚報·慢新聞爆料郵箱:[email protected]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彭光瑞 受訪者供圖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