對於創業者們來說,創業最苦之事,莫過於需經歷冗長且未知的“成本回收期”。近來,西南大學3名男生卻打破這一堅冰——投入數萬元製作校園文創品,一經銷售便在校園風靡,僅一個月便收回了成本,他們的經營祕訣是什麼?記者進行了打探。

  羅佔、肖川、劉啓偉共同設計的系列產品

  靈感源起一次偶然閒聊

  今(10)日,記者在西南大學見到了羅佔、肖川、劉啓偉,他們是該校機械製造及其自動化專業的學生,平均年齡21歲,均在讀大三。

  提起這次創業,性格最爲活躍的肖川打開了話匣。他說,其實此次創業源自一次偶然閒聊。幾個月前,3人聊起了畢業這一話題,感慨彼此再過不了多久也要揮別校園時光,心裏充滿濃濃的不捨,“畢業那天,真不知道可以帶走點啥子,來寄託情懷喲。”談到這裏,有人忽然提議:“肯定有很多同學也這麼想,我們要是自己設計點有意思的文創品,肯定很受歡迎。”

  劉啓偉說,3人都是天生的行動派,談話的次日,就開始做起了與文創有關的市場調查,走訪學校的禮品店,徵集同學們的意見,再從網上搜羅全國各大高校的校園文創品。

  將學校大門做成飾品

  羅佔說,1個多月的調研下來,3人總結,校園周邊的文具店也有不少文創品,但基本遇冷,因爲只有校名等LOGO的產品很難吸引同學,大家對學校最深的記憶,多數與標誌性的建築有關,而該校女生比例更高,青睞的是畫面感強的精緻物件。據此,3人確定第一批文創品的製作方向:融入學校標誌性建築的鑰匙扣與賀卡。

  立體校門賀卡備受歡迎

  羅佔說,方向定了以後,3人反覆挑選,決定取景1號門和2號門,“這也是從感性角度考慮的,校園的大門是我們進進出出最頻繁的地方,能引發情感共鳴。”

  隨後,3人設計、對接廠家、銷售推廣等環節各自牽頭進行,直至今年春節期間,3人仍在每天討論進展。一個多月前,3人終於拿到了廠家製作完成的成品,“一共3000多件文創品,所有成本都是我們3人合資投入的,有好幾萬元。”

  風靡校園很快收回成本

  肖川介紹,立體賀卡展現的是該校1號門的立體全貌,“這是學校的正大門,同學們最愛在這裏拍照留念。”設計的鑰匙扣則是一對,當2塊鑰匙扣放在一起,就能還原該校2號門的輪廓,“2號門最爲浪漫,因爲緊鄰軌道交通天生站,同學都說帶有天生一對的美好寓意。”肖川還說,他們爲這批產品設計的宣傳語也很有意思:“一二號門南北相隔,這一次,思念終於可以放肆表達。”

  以學校二號門做成的一對鑰匙扣

  劉啓偉說,產品收到後他們就開始了銷售,分爲線上、線下同步進行,很快成了校園裏的風靡產品,有不少校園情侶一起購買了鑰匙扣;有一位男生買立體賀卡寄給了自己讀高三的弟弟;也有同學買來送給別校的好友作爲禮物;一些已畢業的學長、學姐慕名來網店購買……

  肖川說,僅僅1個月的時間,第一批產品的成本就以收回,目前已全部投入於第二批產品的製作當中。

  計劃拓展產品繼續做文創

  羅佔說,第二批產品在延續原本的精緻和畫面感以外,還融入了更多的學校標誌性建築元素。如半月樓、操場、行署樓、中心圖書館等,又根據同學們的建議,加入了一些實用性產品,比如杯子、抱枕等,還打算設計禮盒裝。

  “希望未來可以得到更多人的支持和認可。” 羅佔表示,他們3人會繼續做校園文創品,甚至希望畢業以後也能繼續合作,將其從創業變成一份事業。

  點評:

  以學生視角做文創,找點更精準

  校園文創品並非新生事物,爲什麼3名男生能收穫產品大賣的效果呢?生涯規劃與職場發展顧問譚剛強認爲,正如“文旅融合”發展思路,文化是旅遊的靈魂,旅遊是文化的重要載體,3位男生髮明的文創品,將校園文化、校園風貌注入了其中,產品本身也就有鮮活了起來。

  其次,3位男生與外來文創品商不同,他們能深刻體會到作爲學生,對母校最爲留戀之處,還能發揮校園人脈資源,蒐集到身邊同學們的所思所想,做出來的產品對同學們更具吸引力。可貴的是,3人推新品的同時,也不忘繼續徵集同學們的意見,進行改良與拓展,“但作爲文創產品,它也很容易被審美疲勞,要想長時間保持良好的經營狀態,還需要不斷的推陳出新。”

  ——END——

  上游新聞·重慶晚報慢新聞記者 王薇 攝影報道(部分圖片受訪者提供)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