海底撈,這個以「變態服務」著稱的火鍋品牌,近年一直出現在人們的視野中。

隨着2018年9月在香港上市,海底撈更是進一步聲名鵲起,也將其老闆帶上了「首富」之位。

在近期發佈的《2019胡潤全球富豪榜》中,海底撈創始人張勇、舒萍夫婦身價高達565億元人民幣,成爲全球餐飲首富,位列全球富豪榜第192名。


直擊:全球餐飲首富背後的成功法則,讓你的人生飛馳起來


縱觀海底撈的發展史,並不僅僅是一般的草根逆襲,而是一個草根帶着一大幫草根,一起改變命運的故事。

這其中,有幾點值得我們每個人深思。

起點再低

不斷學習也能改變命運

在海底撈,有一員女將不得不提,她就是海底撈唯一的副總經理——楊小麗。

楊小麗17歲從海底撈服務員幹起,一路成長爲張勇的左膀右臂,在公司上市後身價達到30億。

能完成如此巨大的跨越,一個關鍵的原因是,楊小麗一直被張勇逼着學習成長。

楊小麗說過,張勇喜歡搞一些「虛」的,經常指定如《把信送給加西亞》的書讓她和員工讀,還要求寫工作日記和學電腦。

連初中都沒畢業的楊小麗差點崩潰了,她打電話和張勇哭訴,說自己不想做了。

張勇強硬說到:

「生意不好,可以慢慢做;但人不學習,不行!你這麼年輕,什麼都能學會!」

楊小麗信了他,下狠心學會了電腦,習慣了寫工作日記,之後在公司上電腦系統時立馬跟上了。


直擊:全球餐飲首富背後的成功法則,讓你的人生飛馳起來


連起點如此之低的楊小麗,都能通過不斷學習改變命運,我們又怎麼能放棄學習呢?

其實,人們對學習一詞頗有誤解,許多人認爲在學校裏纔要學習,出了社會就不需要了,可以直接工作了。

然而,工作的內容應該包括學習。僅僅埋頭在工作中,不吸收新的知識,是做不好工作的。工作之餘,必須保留學習的時間,正所謂:磨刀不誤砍柴工。

不僅如此,學習除了能針對性幫助工作之外,還能創造意想不到的驚喜。

掌握一項知識技能的人,幾乎都會有這種感慨:沒想到在這裏也能用上!

就如比特幣首富李笑來所說:

「學習,從來都是創造驚喜、創造好運的最優路徑。」

這是因爲,學習就是在腦裏植入「概念」,等概念越來越多,就有機會產生連接,進而帶來意外的驚喜。

因此,學習的好處如此之多,應該是永無止境的一件事,不斷學習才能越來越好。

海底撈人治的啓示:

管理是因人而異的藝術

海底撈與其他知名企業最大的不同就是:員工絕大多數是農民工。

不僅如此,海底撈的現任大多數高管,以前也都是農民工,從公司底層漸漸爬上來的。

面對這樣的員工羣體,管理就是一個很大的難題。

好在創始人張勇也是農村出身,對同一來處的員工十分理解。他知道,農名工最需要的就是基本的尊嚴,要把他們當人對待。

因此,海底撈的文化中包括了「讓員工幸福」這一要點,通過改善員工的居住環境、收入水平、晉升通道,讓員工真正在心底把海底撈當成自己家,從而激發出驚人的積極性。

那麼,海底撈這種主要靠「人治」的管理,其他企業能學會嗎?

暢銷書《海底撈你學不會》的作者黃鐵鷹寫道:

「你學不會。因爲企業管理不是科學,是藝術。就像學鋼琴的不可能都成爲鋼琴大師的道理一樣!」


直擊:全球餐飲首富背後的成功法則,讓你的人生飛馳起來


正是如此。

其他企業的員工,不太可能絕大部分是農名工,而企業的管理層,也很少有張勇的窮出身塑造的服務意識,想學會海底撈的做法,可以說是幾無可能。

再進一步說,企業管理的對象不是標準劃一的,而是各式各樣的人。80後員工和70後員工、城市員工和農民工、中國員工和美國員工,他們之間都存在不少差別,相應的管理方法就必須因人而異。

那麼,這對我們有什麼啓示呢?

關鍵在於,平時做事,也要根據自己的情況,選擇不同的方法。

每個人的家庭、性格、閱歷等等都不一樣,在面對同一件事時,自然就有不同的最優做法,而不是盲目照搬他人。

比如,在做股票投資上,業餘時間多的人可以深研個股,工作太忙的可以投資指數;喜歡喝酒的可以看茅臺,熱愛手機的該關注小米;資金大的可以求穩,小資金可以博個高收益。

總之,條條大路通羅馬,適合自己的纔是最好的。

成大事者不拘小節

專注西瓜纔是硬道理

海底撈的成功,也是由許多委屈鋪就的。

如今,張勇的妻子舒萍已經是一名賦閒在家的貴婦,然而回憶過去,她依然感到心酸。

早年海底撈在小地方,有許多單位吃飯賒賬。有一次,一個人200多元的賬拖了半年沒還,舒萍在外問他要賬,被惱羞成怒的對方破口大罵,最後反倒是張勇道了歉,還說了她一頓。

可以說,創業如此,真是十分卑微。

然而張勇毫不在乎,他說道:

「在簡陽做了這麼多年,一共纔有不到兩萬元的壞賬,你爲了這兩萬元錢,把客人都當成跑單的,這不是丟了西瓜撿芝麻嗎?」

這就是張勇的智慧,成大事者不拘小節,一切都要盯着西瓜。


直擊:全球餐飲首富背後的成功法則,讓你的人生飛馳起來


所謂西瓜,就是我們常說的戰略,無論做什麼事,都要堅持好戰略,不要因爲其他細節而動搖。

這是因爲,戰略決定着事情的大方向,影響做事的成敗,而其他的戰術細節,往往只是影響做事的速度或質量。

最適當的做法,應該是先堅持好戰略,保證事情能成,在此前提下,再去具體調整戰術。

比如筆者的一位好友,畢業後入職強生做醫藥銷售,一同入職的還有幾個人,最後要憑業績決定去留。他的策略就是,緊緊盯着大客戶,放棄小客戶,其他人是大小一起抓,最後只有他成功入職。

所以,做事之前一定要有這種戰略思想,分清事情的輕重緩急,再按重要順序完成。

只有這樣,才不至於事倍功半,才能在生活和工作中,一步步逐級而上,最終站上自己的高臺。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