雞湯、鴨湯、鵝湯中,你最愛喝的是什麼?相信90%的小夥伴都會選擇雞湯吧!

雞湯可以潛伏在各種菜式中,許多粵菜、淮揚菜、閩菜中,都需要雞湯吊湯打底,然後製作出各種美食。

經典的佛跳牆,所謂的湯底也是用整隻雞冷水下鍋開始煲。燉煮過程,不停地撇開浮沫,然後加入各種的食材——雞湯,既是基礎更是靈魂。

不常見的,我印象特別深刻的是蘇州的一道特色菜品:?魚,據說是清代時候就已經盛行,還曾被袁枚的《隨園食單》記載進去,清淡鮮香的雞湯打底,?魚的精華是魚肝,美妙鮮香。

無論是常見不常見的菜中,雞湯總是一個神奇的存在:雞湯既能提起湯中的鮮味,而且又不喧賓奪主,與原來菜中的美味安然共存。

因為有了雞湯這一提鮮利器,於是應用而生「雞精」這一調味品。

其實「雞精」剛面試,我對它可是充滿好感:滿腦子雞湯濃郁香氣,跟什麼谷氨酸鈉的味精完全不是一路貨色,再加上,它確實能改善湯羹味道,一度紅火了半邊天。

我們武漢當時最火的大概是「大橋雞精」,對的,就是那座雄偉的長江大橋,大橋雞精無處不在,幾乎每家餐飲小老闆身上的圍裙都會印上斗大的「大橋雞精」四個字。

沒有鴨精,鵝精也在常理之中,畢竟沒人覺得鴨湯、鵝湯的味道百搭好用,而且也沒有雞湯那麼普遍。

話說,鴨呀鵝呀要嫉妒雞也確實是事實,誰讓人家人脈廣,人見人愛呢。

其實除了雞精,能釀成調味品的可也不少,比如說魚和蝦。

要作為調味品,首先當然先要滿足最廣泛的群眾基礎——要足夠多的人喜歡它的味道,接受它的味道。

比如我們胡建人大愛的蝦油、魚露也都是通過熬各種魚蝦製成的,我們在做湯、拌面都要加一些。

在越南,沒有雞精,所有美味全靠魚露來掌控。

所以,總結說來,鴨呀鵝呀,也不要妄自菲薄,灰心氣餒,要想也做成調味品,也不是不可能的,只是首先就要去拉點粉絲吧!


廚男美食說:雞精可以做調味品的原因是雞的營養價值高,聽起來讓人覺得很靠譜。

見解:

1、很多人只聽過「雞精」而沒有聽過鴨精、豬精之類的調味品,是因為雞的營養價值搞,所以叫雞精比較合適。

2、這個雞精的來源也可能是因為跟雞精的創始人有很大的直接關係,既然做調味品,肯定對很多東西都有了解過,比如雞,雞的營養價值高,吃了對身體好,而鴨精呢,鴨精簡單點說就是味道不錯,並不能融入到生活中來。

3、很多人知道吃雞,對身體好,吃了會很補,作為雞精的話,這樣銷量會比較好,大家也很熟悉。

4、雞肉比其它肉類更加嫩、鮮,味道更加濃,給人的感覺就是更適合大眾。

5、鴨肉偏腥,這就是在製作鴨肉的過程中為什麼要撒上一些酒去腥味的原因,很多人煲湯都是用的雞肉。而不是鴨肉,原因就是鴨肉太腥了。

圖片來自於網路。

我是一名廚師,以上是我對雞精的理解,如果你還有更好的見解,歡迎留言評論。關注我,可以學到更多美食技巧哦。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