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許多人都喜歡雷歐奧特曼:高超的格鬥技能、一身火紅的顏色、魁梧健壯似獅王的外表,都成為人們喜歡他的理由。可你知道嗎?雷歐奧特曼在四十二年前首次播放時收視率卻並不理想。下面我將為大家說說我認為雷歐奧特曼收視率並不理想的原因。

一、風格定位出現錯誤

首先我也很喜歡這部作品,但接下來說的話可能不怎麼動聽:大家都知道雷歐奧特曼是不怎麼搞笑的一部作品,並不似上部作品《泰羅奧特曼》那樣詼諧搞笑,其畫面也顯得陰暗、不清晰。然而我們就能說這部作品是成人化、暗黑化的嗎?的確第一集中借鑒了當時日本極為興盛的日本沉沒的災難類型題材,然而這樣的題材放在一部奧特曼特攝劇身上並不是多麼討彩的一件事情。我們都知道,凡奧特曼系列拍攝高深、晦澀、不詼諧的劇,因為觀看奧特曼的觀眾多為兒童,雖後來多能成為精品,其收視率在當時必然會極低,如《賽文奧特曼》、《奈克瑟斯奧特曼》等。而《雷歐奧特曼》並不詼諧、不貼近兒童的興趣,必然收視率極低;但此劇也非成人化劇,不是不詼諧就叫成人化的,起碼我未看出和《賽文》、《奈克瑟斯》那樣的成人化。說它暗黑嗎?也並非純粹暗黑;說他男子漢勵志嗎?也有,但在當時的兒童觀眾看來,用汽車撞人、投迴旋鏢砍人這樣的訓練方式太過殘酷、殘忍,他們對這樣的內容並不多麼感興趣。這樣一部冗雜了說成人化不成人化、說暗黑不暗黑、說勵志也殘酷、太過悲慘的劇,其定位本身就出現了失誤,收視率在當時必定不會理想。

二、拍攝太過倉促,各方準備不足

圓谷於1973年開始播出《泰羅奧特曼》,其詼諧、搞笑、幽默的風格受到了許多人的追捧,收視率非常理想,圓谷也因此賺了個盆滿缽。在剛剛結束拍攝泰羅的情況下,圓谷決定乘勝追擊,一時興起拍攝《雷歐奧特曼》。然而由於時間緊湊,雷歐奧特曼的皮套是由《泰羅》中的巴爾基星人的改造而來的,而賽文的皮套是由泰羅的改造而來的,皮套顯得破舊、髒亂。除此之外興沖沖地拍攝一部特攝劇其劇情風格也有些欠考量,正如我上一條中所提到的。而演員方面,如MAC隊的隊員給我的印象就不深刻,並不是因為早早領盒飯的原因,而是其本身選角就不如前幾個劇那麼精準,可能是太倉促了。其隊員服裝也不那麼前劇那麼順眼。

三、劇情太過於悲慘,不能被接受

第一集中深受大家大家喜愛的奧特兄弟中的三哥七爺賽文戰敗,再也不能變身抵抗外敵。而而大家印象里沉穩睿智、溫文爾雅、待人和善的他也因此變得暴躁、瘋狂,動不動就特訓鳳源,沒達到特訓要求就狂虐鳳源。這樣的反差實在太大,恐怕觀眾一時間難以接受這樣有些狗血的轉變了。雷歐的身世極慘,大家都知道他故鄉被毀,他從一個王子變為了流浪異星的孤兒。他的死法也挺多、挺慘,各種分屍、冷凍等等死法讓觀眾一時間難以接受。大家都看過,我也不具體一一說明了。而MAC隊則被調侃為「最沒有存在感的戰隊」。本來就戰力低、辨識度不高;再加上幾集死一個的套路,直至最後頗為刺激的MAC隊伍全滅,觀眾觀劇的心情也跟著崩塌了。雖然為了挽回收視率加入了阿斯特拉、奧特之王等新角色,也設計了雷歐大戰奧特兄弟的劇情等,收視率依舊疲軟。

雷歐這部劇是圓谷過去的慘敗,如今的驕傲。敗也有此,成也如此,這部劇依然是我們的童年回憶。你們認為我說的對嗎?歡迎大家積極討論。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