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篇關於「死亡」話題的母子對話,引來了朋友們的強烈反響,我想就這個話題談談我的理解。

一天,我與兒子出去運動——騎行運動。走到一片樹林,感覺那裡很安靜,於是提議到那裡去探尋探尋,兒子同意了。於是我們就把車安放在那片樹林的對面,穿過馬路翻過隔離帶走過一個乾的水渠過來了這片大的樹林!一過來就發現了一個被丟棄的槳葉,這是個大寶貝。我們欣喜了一番,那種發現寶貝的感覺!等我上來後我就後悔了!因為我看到了遠處散落著兩三個墳墓,還有兩三件綁在樹上的黑色的衣服(該是死去的人的衣服),看著有點瑟的慌!心裡這樣想了,趕緊就走吧!孩子還小!不要有什麼不好的東西去「侵害」到他。於是加快腳步直往出口處走。兒子對於這一切似乎不屑還對我說道:「媽媽,那兒有個墳墓哎,我們去看看那是誰的墳?」我說:「不去了,兒子,別打擾故去的人!」兒子仍然不肯放棄「媽媽,那我們去看看別的地方吧,那兒一片樹林,我們進去看看有沒有寶藏?」「走吧,兒子,不去了!」兒子被我的堅定的口吻帶出了這片樹林。

在回到車的路上我們有了一番關於死亡的對話(原來談及死亡都是其它的親人,更多的是他奶奶,而今這個話題是直面我的死亡)兒子問道:「媽媽,如果你死了,我將你埋在哪裡?」(奶奶是土葬,他見過,剛才又看到了墳,我想是源於此他會如此問)我:「兒子,如果我死了,你就將我燒掉,然後把我的骨灰扔到湖裡,因為我喜歡水。」(曾經我去過東湖覺得那裡很美,當時我就想我死後就把骨灰撒到東湖裡,也是蠻好。)兒子很為難,面露無限的不舍:「媽媽,你可不可換個別的方法,把你燒掉,我有點不捨得。」我很平靜地對他說:「兒子,媽媽死了只是這個身體離開了,而媽媽所有對你的愛還有我們在一起的美好的時光都一直在!OK?你同樣也是可以愛媽媽的!」兒子釋然了些說道:「媽媽,那我還是捨不得,你可不可以多活些年?」「那倒是一個不錯的想法?那我們要是想多活些年,我們就得好好保護好我們的身體。」兒子快速答道:「哦,是的,我知道,要多喝水、吃營養的食物、你原來跟我說過!」「是的兒子!還有呢?」「還有就是運動,好好地睡眠!」「還需要多動腦,適當地冥想健身!……」就這樣我們來到了車旁,結束了關於此話題的探討,繼續前行。

晚上,臨睡前兒子對我說道:「媽媽,我可不可以把你扔到海里!」 兒子補充道:「因為我覺得大海會比河大多了!」一開始有點慒,瞬時反應道「哦!當然更好!我喜歡!」有些話題提及了在孩子的心裡仍然有漪漣,這就是一個話題的發酵所帶來的後續話題。突然兒子過來緊緊抱著我「媽媽,我不想你死!」我抱著拍著兒子,任他的情感流露,什麼也沒有說,只是這樣抱著拍著他。他繼續道「媽媽,我想跟你一起死。」我:「好的,好的,我們一起,我們多活一些年然後我們一起死!活多少歲呢?……」我繼續說:「活200歲!」兒子開始他的算術運算模式「媽媽你200歲,我100歲,媽媽你238歲,我也倆佰多歲……」我說道「是的,是的……」說完這些我們都安心地睡了!

這是我與兒子間關於「直面我的死亡的話題」讀到此,也許在讀的你會有屬於你的不同的想法和理解。那麼我想藉此機會分享一下我的死亡觀!

在學習心理學之前我對於死亡也是非常恐懼!那是個帶有灰、暗、抗拒的力量。甚至在大人們的談話中不能被提及的字眼。而隨著不斷地學習現在慢慢發現。生與死是同樣值得祝福的事情。很明顯的例子:小時候喝的「麥乳精」被我們的營養「玉米汁」取代。麥乳精死了、曾經帶給工廠生產力的設備死了、曾經帶給我們暖手的碳燒爐子死了、曾經帶給我們無限童年記憶的門前的小河死了、曾經帶給我們無限童年記憶的那棵桑樹死了、曾經帶給我們無數溫暖的郵寄信件死了、曾經帶給我們驚喜萬分的大哥大死子、還有傳呼機、BP機都已死去、屬於它們的歷史舞台以及它們行使的社會使命完成了後它們只有一個去處——離開!老子《道德經》中講道:「持而盈之,不如其已。揣而銳之,不可長保。金玉滿堂,莫之能守,富貴而驕,自遺其咎,功遂身退天之道。」告訴我們任何事情都適可而止,功得圓滿了就要含藏收斂。而生命之道也在於此。生生死死才能往息。死是生的開始,生是死的開始。兩者都是圓的不同點位,具有相同的價值地位。

也許有人會說「你偷換概念,過時的東西是被社會淘汰了,而作為人可是一筆不可估量的財富,是不能被淘汰的!」是的,非常同意這樣的觀點!人是這個世界巨大的財富!可是平時我們又是如何對待這個財富的呢?我們隨心污染、隨心製造垃圾食品、隨心製造垃圾用品、隨心製造憤怒、隨心製造戰爭、隨心製造人為的禍害、隨心製造心儀的宮殿、隨心砍伐、隨心浪費、隨心吃油炸食品、隨心吃膨化食品、隨心吃大腦致幻劑、隨心看聽捆綁我們心的音樂電影、隨心糟塌我們的身體、隨心糟塌我們的心靈……當我們如此隨心的時候,身體即肉體是受不了這些負荷的!就象一個患有慢性阻塞性肺氣腫的患者,迎接他的是慢性心功能代償期,心功能失代償期,直至心臟功能衰竭!身體器官功能以及竭盡全力地工作,最後也有頂不住的那一天!於是「死亡」就來臨了!它是可怕的,而它又是無力的一種選擇。同時也是一種投向新生命的機遇與希望。

相比此,植物就會淡然多了,秋天播種生根發芽、生長不斷地生長、抽穗、過粉、結籽,顆粒飽滿、迎來收穫!當農民揮起鐮刀的那一刻它是昂首挺胸、精氣神十足!它的一生都是為了收穫!而它們都毫無類外地做到了,它的使命完成了,它死了!來年還來、來年還來、來年還要來……它是稻子!而今我是人!我的使命又是什麼呢?而當我完成了我的使命的時候我也可以從容面對我的收穫期!平靜地為自己找一處安心的地方!開始下一段旅程!所有我們關切的、擔心的、放不下的都是我們的控制!都是人性的「欲」望使然!如果我們可以把自己當「人」看;把別人當「人」看;把一花一草當「人」看;把動物當「人」看;把所有的發生當「人」看;把世界的一切當「人」看;所有的一切都會坦然和平靜很多!所有種種都是一個完整的生命生態系統!有序有位自然運轉、有生有死、亦生亦死……這就是自然。

再回來看待死亡,你發現真正的恐懼死亡不是你面對死亡的那一刻而是你發現你混沉了很多年,而直到死亡的那一刻才發現還有很多事情還沒有做,那份留戀那份不舍。所以我在此談及死亡的真正意義在於我們如何面對我們活著的每一天。

當我明白孩子總歸要長大,當我明白孩子總歸要自己過活自己的生活,我就知道我能給他的是讓他有足夠多的機會學習自己思考自己獨立解決自己所要面對的問題,於是我會有很多的看著他不熟練地練習。當我明白夫妻是一種難得的緣份目的是為了照見自己,我就知道當我因為他而憤怒時是我看到我憤怒的真正原因,從而修正了我的內在的創傷;當我明白所有出現在我身邊的人都是自己為了自己的完整而吸引到身邊當作一面鏡子而呈現給自己的時候,我就知道一切的發生先是感恩,再去問自己幾個問題「這是在告訴我什麼?如何做才能讓我舒服?我內在的渴望是什麼?」

於是我開始不斷不斷地重拾被我遺忘的碎片,使我不斷地走向自我的完整。而當這個完整趨於完整之時,也是我的使命完成之時,也即是我該離開的時候,帶著那份飽滿的收穫感亦如在風中挺立的稻穀一般迎來自己的「死亡」。那是一種滿足!那是一種對新生的期待!那是真正的「死亡」。那種死亡是攜帶著新生而循環往複的。故如同新生般是值得祝賀的!

感謝你看完整篇文章!這麼長的文章你能看完!感謝你分享了我的心靈感受!感謝你分享和共振了我的思想!我愛你!我愛你的生命!同時也把對你生命的完滿的祝福送給你!祝福!!!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