雖然說大眾對於韓國娛樂行業最深刻的印象是他的造星工業和韓劇,但是不得不提韓國電影也是韓國影視業不可忽略的一部分。

韓國電影在各個類型片中都有佳作,也得到了世界市場票房和口碑的認可。犯罪片、黑幫片、動作片和文藝片在韓國電影類型上是比較優秀的,但當我們提到一些韓國的電影時總免不了吐槽。

韓國電影中的古裝片,可能是由於在歷史上高麗屬於大唐的附屬國,所以在韓國的歷史文化上和中國一直有很多爭議。在文化內涵和素養上比不上我國的底蘊深厚,但是他們古裝片不走心的道具和服裝設計實在是讓人忍不住吐槽。

韓國電影商業化模式嚴重,其實也可以說是照搬好萊塢的電影套路,不過在本土化的方面做的比較好,比如韓國學習好萊塢拍攝的災難片,他們的災難片有些遭到觀眾的吐槽但有寫的確是上乘的商業作品。

比如《海雲台》《摩天樓》《流感》、犯了韓劇俗套拚命煽情的毛病,但是《釜山行》久把控得當,渲染人性的偉大。

有些人對於韓國影視作品的印象就是:車禍癌症治不好,劇情雷人又俗套。動不動還拍的很長很無聊。但其實這都是曾經韓劇的套路,現在韓國電影不乏有節奏緊湊、戳人淚點、反思人性、改變國家法律的電影了。

韓國人在電影中對於人性的刻畫是值得我們學習的,《熔爐》就是最好的證明。

韓國電影的藝術特色是極端傷感、安靜而又現實黑暗的,在這一方面,我們需要學習而不是吐槽。


一說到韓國電影就吐槽?這到底是什麼情況呢?

說起來,韓國電影這幾十年的發展,我們影迷有目共睹,真的可以用「質變」兩個字來形容。

如果說二十世紀末亞洲影視業的中心是香港的話,那麼可以說,進入二十一世紀,亞洲影視產業的中心已經悄悄轉移到了韓國。

韓國電影在多種類型題材上,都已經走到了全亞洲,甚至全世界的前列。

比如黑幫片、犯罪片、社會題材。

這三種類型片,他們拍出的佳作數不勝數,一個接著一個。

比如新世界、黃海、殺人的記憶、與犯罪的戰爭、追擊者、朋友、卑劣的街頭、那傢伙的聲音、素媛……

比如辯護人、隧道、韓公主、熔爐……

劇情片、愛情片、古裝片也不乏精彩之作。

這幾十年里湧現出的明星(尤其男星),更是連綿不斷,個個有大把好作品加持。

這樣的韓國電影,怎麼就讓某些人一提起來就各種吐槽了呢?

憑的什麼?因為什麼?

我不得不說,這種行為,真差不多等同於赤裸裸的妒忌了。

韓國電影,整體從數量上、質量上、包容度上,比之國內電影領先的不是一點半點啊。

我個人揣測,國人此種反應,可能更多的是出於一種民族感情。

韓國人之妄自尊大、自以為是、好大喜功的負面民族性格,在很多電影里都會不期然地流露出來,引起國人的反感。

比如,在他們的電影里,常常把中國人刻畫得極為粗俗、差勁,在他們的古裝片里醜化中國人,把中國歷史說成他們的,等等。

(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娜娜)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