0971016-17台南縣柳營鄉尖山埤江南渡假村(台糖)-029

  因為正推行一項新的事物,剛好手邊有這本書,就努力的想找個好方法去執行這件工作。以下著手推行後對推行新事物的一些想法!

   創新的結果是指因為接受或拒絕某項創新,使得個人或社會體系產生了某種改變。許多的創新在推動之初,並沒有明顯的成效,表面上看起來似乎是不成功的,但其實在每個接受者的心理已產生了某種變化。可能在一段較長的時間過後,才能看得出這項創新的結果到底是成功或者是失敗。而創新的改變是人類生活進步所必須的過程,因為有這些創新者使得人類文明更加進步了;然而一項不同以往的新事物要被大眾所接受,所面臨的就是要改變以往的習慣、想法、觀念…,所以愛德華‧史賓薩就曾說過:「改變人類的習慣,是一項比外科手術還棘手的任務。」在人類的心理上來說,總覺得安於現狀不要改變,才比較有安全感,所以要改變一個人的習慣真的是困難任務啊! 

  但新事物總是要想辦法推廣出去,才能達到原先創新時所想要達到的理想與目的。一個新事物要讓大眾所接受,定要先找出這群大眾中,被大家所信任、所尊敬的那一些人,因為這一小部分人的言行舉止是這一群大眾跟從的指標,即是位居意見領袖地位者;若是這些人願意接受新的事物,那麼這個新事物在這群大眾間的推廣,便能進行的較順利了。這是要在團體中推廣創新的事物很重要的一點。

   怎麼樣的創新才能讓人比較容易接受呢?其實如果一項創新的事物其本質(書中所稱的認知屬性)大大地跟接受者的思想、生活、觀念…等認知背道而馳的話,那麼在接受者的心理上絕對會完完全全的排斥這個創新的。所以,如果能夠從與接受者的認知較相近的方面去著手,應該能夠先降低了接受者的排斥感,再一步一步的把更多的內容資訊傳達給接受者,以期使接受者慢慢的對這個創新累積相當的了解,讓接受者能清楚的知道創新的事物可能為自己帶來的好處,就更能提高接受者對這個創新的接受度了。這樣的方式比較不突兀,衝擊也比較小,但是也可能因為創新事物與接受者本身的認知間差異極大,而大大延長了推廣所需要的時間。

   在這個顧客導向的時代裡,每個人能夠自由地選擇對自己有便利、有益的事物來接受,例如買東西來說,為什麼會選擇甲家商店而不選擇乙商店呢?可能是甲商店提供了較好的折扣、也許就近方便、又或者店家服務態度較好、……等原因,這些都是以自己做為出發點來考量。人都不喜歡被壓迫、被強逼著去做某些事情,尤其是對自己可能不怎麼喜歡的事物,接受意願就會更低了。使用強迫性的手段,也許在一開始的短時間內,能夠很快的有了明顯的成效,但最後的結果,可能只是一堆表面統計數字的成長,在接受者的內心卻是打從心底的排斥這個新事物。但是不可否認的是,一開始的強迫手段能夠讓大家在非常短的時間內,迅速的對這個新事物有了初步的印象,只是留下的是好印象或者是壞印象的差別。但印象的好或壞,會大大的影響到接受者日後對這個新事物持續接受的程度,也是這個新事物是否能持續進行下去,成功與否的關鍵所在。 

  總結來說,創新的擴散是需要多方面的配合才能順利的。創新的認知屬性與接受者的認知要有相當的一致,這樣會比較容易推動,否則就需要花上較長的一段時間以潛移默化的方式,把不同的認知以溫和的手段慢慢的讓接受者能接受。所以,接受者是整個創新擴散成功與否的很主要的一個因素了!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