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幾天在《今日頭條》上看到好幾個視頻,說台灣這幾年上上下下都在流行大陸的電視劇,從我做海外的遊戲的角度來說,這也確實是一個不爭的事實。國內爛大街的宮廷遊戲,已經在繁體地區取得了非常優異的成績。這宮廷和古風在海外的流行就好像三四十年前我們追港台電視劇一樣,飯可以不吃,這劇和遊戲不能不跟。有FB上的新聞表示,《琅琊榜》播的時候,有人一連看了4遍,六七十集的電視劇在油管上3天看完,如果是我,我估計可能半路就猝死了。蔡英文這貨雖然不認我們祖宗吧,但是連她也追,一集都沒拉的看下來了。

前一段時間《延禧攻略》和《如懿傳》的「風」在台灣跟著颱風走了一波,眼下一股新的大陸風已經再次吹起:《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這波更火,而且火的爆炸。

這篇文章咱們不聊這個劇,本來聊影視也不是科班出身,我們這次聊點別的,說說這個劇名的來歷吧。

追劇的人這麼多,多了解了解背後的故事沒壞處,以後咖啡廳泡妞時候倒出來這知識點,對面小妞一看你就是文青,今晚7天走一波很有希望啊。

「昨夜雨疏風驟,濃睡不消殘酒,試問捲簾人,卻道海棠依舊。知否,知否,應是綠肥紅瘦。」

這是一首《如夢令》(好!到這裡很多人估計就不知道了!),作於約1000年前的北宋王朝的都城汴京(現在是河南開封)。這闕僅6句33字的小詞,當時一流傳開來就是大火,已經比的上現在《三體》、《凡人修真》這種東西,在一種青年讀者中飛速傳開。而在高層,可以說朝野側目、名動京城。

怎麼說?「當時文士莫不擊節稱賞,未有能道之者。」用現代漢語翻譯下,就是誰讀了都拍著桌子叫好,媽的,我TMD怎麼寫不出來?

那會國家最高領導人是宋徽宗趙佶。這大哥治國能力堪比弱智,但是藝術素養類比貝多芬,書法行、畫畫行、詩詞歌賦還是行!這水平縱觀2000年封建歷史,可以說這個職位上無人出其左右。現如今你家裡要是有一副他的畫或者字的真跡,你可以在北京換個四合院,還有餘付。別看後來的乾隆爺覺得自己怎麼牛逼的天下亂寫,和這位爺比,就一戰五渣。

大藝術家嘛~自然是以玩兒藝術為主了,故在他的治理下奸臣當道禍亂橫行,可以說把國家管的是亂七八糟,文學藝術上這個時期倒是欣欣向榮,幾年一個台階。繼唐詩達到了一個高峰以後,在宋代,把「詞」這個文學品類又推到了一個不可逾越的巔峰。

於是可以理解,為什麼這首清新脫俗、用字精巧、意蘊悠長的小詞竟引起這麼大的反響。特別是它背後的作者,竟是一個待字閨中的16歲美少女。

她的名字叫李清照,有了點年紀以後又號「易安居士」。

這位小才女祖籍山東濟南,她的老爸李格非是教育部兼外交部副司長(禮部員外郎),同時也是大宋朝非常有名的高級知識分子,相當於文學院高級院士,國家首席教授這個檔次,被列為「蘇門後四學士」。家學淵源和遺傳基因,使得李清照天資超人,一出手就是一波排雲掌,直接在文學界激起千層浪。(這裡順帶吹個逼,犬子也叫李格非,哈哈哈)

本來就是一首絕妙好詞,作者又是小姐姐,這就給了很多讀到這首詞的人莫大的想像空間,勝似抖音濾鏡,沒有就當有了。

其中就有這麼一個年輕人,夜不能寐,浮想聯翩,可能還擼了幾管。

這人是大李清照3歲的、正在國立中央大學(太學府)讀書的大學生趙明誠,他已經進入了超乎想像的愛的夢想境界,無法自拔。

趙同學的老爹也不錯,趙挺之,是當時國務院的組織人事部長(吏部侍郎),得知兒子的心意以後非常同意給自己娃促成這事。

我特意查詢過《宋史》,其實這趙部長和李司長在政治上還是對立方,聯盟部落兩個陣營。當時的趙佶正重用司馬光、蘇軾這種「保守派」,老趙以後不太得勢,混的一般。李司長是蘇大學士的門徒,結成兒女親家對老趙其實是好事,政治雙保險了。

才子和才女的結合肯定是幸福的,而且背後還有兩個金主部級幹部的爸爸。在李清照的人生旅途中,她和趙明誠一同生活了27年,在當時平均壽命40+的年代,這算不錯了。這還真的是她人生中最幸福、最甜蜜、最值得回味的一段時光了。

甜蜜有共通的愛好、家世、以至於上升到了共通的理想,三觀契合的爆炸。趙明誠一生政績一般般,酷愛金石玉器的研究(古董局中局亂入,黃家叭叭叭),也就是對鐘鼎禮器的銘文篆刻有濃厚興趣。甚至喜歡研究墓葬碑文的內容。

在這個領域要是一不小心成了發燒友,可是得用大筆的錢做後盾的。這堆志同道合的夫婦立志完成一本著作,就是後世對考古學影響頗大的《金石錄》。他們基本上是緊衣縮食,窮搜天下;一起研究,一同鑒賞;以「窮遐方絕域,盡天下古文奇志之志」。說現代漢語就是不管怎麼的,就是淘貨,到什麼窮鄉僻壤犄角旮旯,該搞到的一定到弄到手。

說真的,我做過半款考古遊戲,我真沒想到這本書有李清照50%的功勞,查史料到這裡以後,我當時也蒙了,以為搞錯了。

身為高幹子弟官二代的趙明誠在文人圈裡也是個人物,但是和他這老婆比,還是差很多很多的。當時他感覺其實就是「差一些」,這在後人的眼中就不是一些了,是前無古人後無來者的差異。

1117年左右,趙明誠官至萊州知府,人在汴京留守的李清照託人捎去一封信,就是一首詩函,以寄相思之苦,其中一首闕詞,讓趙同學讚嘆不已。

這就是後來被譽為詞牌極品作的《醉花陰》:

薄霧濃雲愁永晝,瑞腦消金獸。佳節又重陽,玉枕紗廚,半夜涼初透。

東籬把酒黃昏後,有暗香盈袖。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左讀右讀後,老趙喜歡的不得了,估計還哭了一鼻子。但是作為文人,他不服,媽的我也得寫出一個來,讓你知道你老公也可以的。他不問政事,在屋子裡憋了3天,寫出了一個50闕詞,在量上是贏了自己老婆…=。=然後他請來了同為文人名仕的好友陸德夫,把夫人的詞和自己的詞混起來,讓他點評下。

陸德夫也讀了很久,一遍一遍的看,一遍一遍的想,反覆斟酌再三說,有三句真好,絕了。趙同學追問是哪三句啊?陸答:莫道不銷魂,簾卷西風,人比黃花瘦。

MLGB,趙同學老淚縱橫,服了。

美好的東西啊,總是短暫的,轉瞬即逝,彷彿不足以反襯出它的珍貴。

文化昌盛、武力衰敗的宋王朝在和雄野彪悍的馬上民族女真、大遼的角力中不堪一擊。1127年,徽欽二帝被擄,北宋滅亡,中原大地燃燒在戰火與兵亂之中。

1年以後,在南京當市長(江寧知府)的趙明誠犯了個錯誤,被南宋政府撤職了。

當時他有部下要造反起事,可他這個當地最高領導不想著怎麼去平復亂局,先被嚇破膽,半夜用繩子降下城牆臨陣脫逃,跑路了。

這種慫貨在各個時代都是沒有辦法被接受的,不被處理那就沒天理了,趙明稱丟了官,不過看在人家過去的學識功績上,留了腦袋。

李清照陪著關鍵時刻掉鏈子的被雙開的丈夫,沿長江而上奔走江西。

走到一代豪傑項羽兵敗自刎的烏江邊上,面對日漸破碎的大好河山,撫今追昔,女詞人口吟一出曠世絕作:

「生當為人傑,死亦為鬼雄,至今思項羽,不肯過江東。」

趙明誠慚然無語。

次年,這一生才華上被老婆碾壓、政績上犯了決定錯誤的男人急病身亡。時年48歲。

據說,趙明誠對李清照的感情後期就有問題了,從李的詞句中能看出來一些蛛絲馬跡。才不如妻,在現在社會我們不說,在那個男尊女卑的時代,這足夠壓得老爺們抬不起頭來了,何況還有一個重要的原因,二人相守27年,沒有子嗣。至於為什麼最後堵得慌的難受,老趙是不是因為這個有了婚外戀,這後人就無法考量了。

不管怎麼的,在李清照的心中,趙明誠就是他一生所愛,生命中的唯一。這是她對現世的唯一眷戀,最終歸宿。

在趙明誠身故後,李清照過起了顛沛流離的逃難生活。先後在數年裡走遍了越州、明州、奉化、寧海,後來去了台州、廣州等地,這位年過中年,孤身一人的一代才女,這一路一直在保護和完善先父傾盡平生的最終追求,前面我們提到的:《金石錄》。

可兵荒馬亂的,一個弱女子能做什麼呢?文物書籍不斷的丟失,金石拓片不斷的被金兵燒毀和搶奪,一生心血逐漸的像手裡握著的沙子,慢慢的丟進了……我無法做到這一切,但是我將拼力所能的達到洞房的誓言。

在略微安定以後,李清照依據她像對待生命一樣保存下來的趙明誠的書稿,加以自己在旁觀者角度看盡半生的見解,完成了這部長達30卷的著作《金石錄》。

看著封面上寫著趙明誠三個字,她知道,已可告慰愛人在天之靈。

失親之痛、國破之悲、流離之苦,國讎家通充斥著詩人的心懷。面對曾經錦繡現在滿目瘡痍的大好河山,刺客,她已不想「學詩謾有驚人句」,只願「欲將血淚寄山河」。

作為一個三流文人,寫不出來寫不好的痛苦我深有感觸,這是一個壓抑的苦悶,而只有見遍傷心事才可以透徹的蛻變為孕育不朽的豪傑。

李清照後半生依舊抽滿了寂寞與孤獨。他有著一顆最珍惜,也最懂得愛的新,可愛情,卻和她漸行漸遠。不知道是出於基本的生存還是對世事的看破,她最後嫁給了一個叫張汝舟的人。誰料這個SB是個騙子,看上的不是李清照的文采而是他手中眾多的文物。李清照後來看清了他的圖謀,為擺脫他的糾纏,利用他說出的曾經在科舉考試中作弊的行為,告發了他。要知道,在宋代,女人告夫,不管男方是不是有罪,女人都要2年徒刑。但其志高潔的李清照決心已定,寧願坐牢也要擺脫這個王八蛋。

這場在南宋官場名動一時的訴訟,當然是以李清照的獲勝而告終。卑鄙的張汝舟被發配到了柳州充軍。而在朋友的幫助和周旋下,李清照就蹲了九天的苦窯就出來了。

在人的一生中啊,生命只有一次,最珍貴最美好最撕心裂肺的就是愛情了,當然,它也應該只有一次。問世間芸芸眾生,得到真愛的幾何矣?或擦肩,或不及,或近在咫尺或天涯永別。

趙明誠給了李清照甜蜜的前半生,不服命運的她卻逆流而上期望再次找到真情。天降奇才但難遂其名啊,這次她失敗了。她不情願認這個命,單愛的種子確已在她心底永遠失去了破土的可能了。

這是一個宿命,這是一個不是英才挨不過的悲劇。

已近暮年,客居臨安(現浙江杭州)的李清照後來獨自住在一個小院落里。

回鄉無門,報國無望;親人已逝,理想成灰。每天,看黃葉揚起揚落;每年,看候鳥冬去春回。在這個江南城市的崎嶇不平的小路上,投射出這個開創「婉約派」的一代宗主,恆古一人的偉大女子孓然獨行的身影。

當年名動京華,後來學富五車,可現在這一切有什麼用?

帶著悲嗆的吶喊和自問,他寫下了那首把她推向藝術巔峰、奠定了中國乃至世界文學史上不可動搖地位的名作——《聲聲慢》

悲苦悲情,使李清照的晚年格外凄慘。

1155年(也有史料說是1151或者1156年),這位71歲高齡的老人客死杭州。

他的晚年在貧困與孤獨中度過,在她的身後,卻是一座後人無人逾越的高峰。

我後來查遍現在文學典籍,在著名作家、學者鄭振鐸(duo)的《中國文學史》上找到了一段不錯的評論:

「她是太高絕一時了,庸才作家是絕對追不上了。無數的詞人、詩人,寫著無數的離情閨怨的詩詞,他們一半是代女主人公發聲。這一切的詩詞,在清照之前,直如糞土無可評價。」

她是中國歷史上唯一一位被以名字命名外太空環形山的女性。

她是無限藍天中一隻不畏風雨的獨雁。

她是渺渺星空中一顆傲視群倫璀璨不滅的朗星。

李清照,這位有「千古第一才女」之稱的傑出女性,其詩作將永遠被後人吟詠,起名字亦將永遠活在史冊中。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