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鹽綠能:地面型太陽光電建置成本高

20181226  工商時報 文/郭文正

對於經濟部預告明年將調降太陽光電躉購費率,地面型太陽能大降12.15%至每度為3.7728元,國內太陽光電業者幾乎難以置信,因為評估單位相關數據並非未真正了解地面型太陽光電整體建置成本,僅單就模組成本數據即草率提出降價幅度,將嚴重影響國內太陽光電後續發展,要發展太陽光電又一味打壓業者的經濟部,究竟做何打算呢?

國內專做地面型太陽光電的台鹽綠能公司總經理蘇坤煌接受專訪時表示,在此事件中資訊提供單位完全未接地氣,僅單就太陽光電模組降價空間大即作出不符市場需求的錯誤資訊,其實模組降價是有空間,但可操作幅度並不大,因為就地面型太陽光電而言模組成本部分僅占比約30,且地面型太陽光電從一開始找地、整地、鄰居善意互動、委任生態專家評估前置生態作業、饋線與升壓站的建置等,都是可觀的費用,以該公司而言事前的生態評估每個場域都必須做,儘量避免對生態的影響,甚至有的場域還必須作適當的生態補償動作,且地面型太陽光電還須以鋼架做支撐有的還必須加上預鑄水泥襯底,場域抗風係數也須達到15級陣風,另外廠商自行鋪設饋線與升壓站目前僅補助4%建置費,以50MW的案場來算至少占比就達成本10%,成本的計算繁雜且多,資訊提供單位真有確實了解地面型太陽光電的高額成本嗎?

其實發展太陽光電對國內產業有相當大的助益,除了綠電建置與養成生態鏈的成熟操作外,也透過生態鏈培育更多產業發展,如太陽光電模組、逆變器、鋼構、水泥預鑄、電纜、營造業等,因此如何在搶建太陽光電下兼具產業成熟發展才是經濟部要通盤考量的重點,畢竟產業的扎根與國產化的產業鏈建置也應列評估要項。

(工商時報)

https://www.chinatimes.com/newspapers/20181226000393-260210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