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寶是個孩子,心智不成熟。開頭就看得出來,小寶不喜歡媽媽,寶利在家裡太霸道了,但是寶利凶過了頭,在外面也絲毫不給老公面子,老公好歹還是個官。寶利是農村女人沒文化,教育孩子肯定是以打為主,爸爸是文化人知道的多,小寶喜歡爸爸是肯定的。

全家唯一能讓小寶感受到愛的就是小寶爸爸,沒想到還被他那個長期暴力對他的媽媽害死了,他對他媽媽的情緒已經由厭惡發展到仇恨了。父親之死在小寶心裡種下的對母親的仇恨,在爺爺奶奶的影響下枝繁葉茂。

李寶莉為了生計,最主要為了培養兒子,在外奔波,其實和兒子的相處時間幾乎沒有,這相當於母親這個角色在小寶的生活中缺失了。其實很好理解小寶的感情,一個孩子,長期被奶奶灌輸母親的壞(爺爺奶奶將李寶莉視為兒子之死的罪魁禍首,並且認為李寶莉掙錢養家是理所應當的贖罪),與母親又沒有情感上的交流,李寶莉也不擅長從情感上了解兒子。小寶成熟得可怕,小小年紀他能一直隱忍著對母親的厭惡,在自己能獨立、不需要母親扶養時才表現出來,這一切都是由鋪墊的。

影片的結局,小寶與李寶莉對吼著,他的聲音比洪亮的李寶莉的聲音更加震耳。李寶莉呆掉了,連連道,你、你、你……卻你不出後面的字來。李寶莉雖然被小寶的震耳欲聾的高音所震撼,但更讓她驚駭的是他滿嘴兇狠尖刻的話。李寶莉在心裡自己對著自己呼叫著,天啦,天啦!飯也沒吃完,李寶莉走出了家門。她已然不記得自己怎麼離開的。李寶莉被傷著了,這道傷,似乎比馬學武的死,來得更深刻更疼痛。

電影的最後,李寶莉孤獨而倔強地離開了家,接她離開的麵包車在掉頭之後就熄火了。李寶莉下車,罵了句她的口頭禪「婊子養的」,一邊用腳踢車出氣,在她用力推車之後,車子終於發動,駛出鏡頭,電影結束。

可能多年以後,小寶才會慢慢釋懷,會想念母親,會有性格大變轉。就像小時候自己最喜愛的玩具被別人弄壞,從此i不再喜歡那個人一樣,沒有什麼過不過分,都是生活中的點點滴滴。而時間,會帶走一切。


小寶很可憐,從小是夾心餅乾。他爸馬學武太懦弱,當不了頂樑柱。遇到挫折就只想迴避。他媽本來心裡善良,但刀子嘴豆腐心,給人感覺太過強勢。他從小就難以感受到家庭溫暖。他長大後惡性循環,恨自己的媽,無視他媽媽對家裡的辛苦付出,不認她。因為他爸一下崗就自殺了,他反而很同情他爸,不怪他爸曾經出軌傷害過他媽,無語。


在一個父母關係不好,母親強勢的家庭環境中長大、從小吸收父母帶來的負能量。後來自己父親又跳江自殺,還是被小寶母親舉報覺得無臉見人而自殺。

所以,小寶才是一個內心陰暗,將所有的不幸都歸於母親李寶莉,並對自己母親言語刻薄行、叛逆不孝的孩子。如果同情李寶莉的遭遇,小寶的行為似乎讓人覺得狼心狗肺。但反過來,一個小孩子從小吸收的都是負能量消極的情緒,難免走向極端,引人深思。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