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 暗線四伏的叨逼叨 昆汀電影最顯著的標籤就是話嘮,兩個角色時常莫名其妙就開始對某一個瑣碎無聊的問題開始長篇討論乃至爭辯。其榮膺奧斯卡奠定歷史地位的《低俗小說》,開篇就是一男一女沒頭沒腦的爭論,當你走神時候,突然掏出槍開始搶劫。而之後,就見屈伏塔和傑克遜兩位大咖,一邊開車一邊聊漢堡聊得人云里霧裡,又轉到給老大女友按摩的人被扔下樓,恍惚間就已經沖入別人屋裡殺人。如果你足夠細緻捕捉或者耐心地回拉進度條,會發現這些無厘頭的長篇大論中早已埋下之後情節的草灰蛇線,開頭情侶就是在討論搶劫銀行加油站還是餐館,而黑白雙煞天馬行空的對話早已埋下後面屈伏塔陪老大媳婦約會以及宗教和神跡的暗示,甚至被殺倒霉蛋的早餐都設進了伏筆。這些昆汀式甬長而禪機的對話,可以在他幾乎所有作品中覓見,《八惡人》的林肯信件討論,《姜戈》中的奴隸制和德國神話,莫不在此。

2 血腥黃暴粗糲感 昆汀電影是歐美cult片集大成並登堂入室的代表,其本人早年就是錄像帶店員,cult骨灰粉。所謂Cult,邪典,B級片,製作粗糙,追求感官刺激,一般不會上映直接發行錄像帶的廉價影片,九十年代被師長們深惡痛絕的錄像廳就是它的土壤。它們固然粗製濫造聳人聽聞,但天馬行空的想像力和腦洞大開的畫面衝擊,最能饕滿重口味影迷。昆汀的片子儘管製作水準頂級,群星璀璨,但在努力保有cult的內核,經常有意的將畫面製作雪花跳幀的二手錄像帶感,或者讓道具特效顯得五毛。和羅德里格斯合作的《恐怖星球》是這種特徵的極致。

3 以戀足為代表的種種惡趣味 話嘮是惡趣味的一種,花樣百出的死法也是一種,他自己客串的角色幾乎每次都要死的超慘。最突出的就是戀足。《殺出個黎明》他不當導演當演員拿海耶克和劉易斯過「足癮」,《低俗小說》圍著跳舞的烏瑪·瑟曼一頓猛拍專門對著腳特寫。

4 美妙的配樂 昆汀的音樂鑒賞品位極高,配樂美妙、個性又極度契合情節主題。插曲和原聲帶都值得專門拿出來欣賞。

(文/Y)


昆汀半路出家,所以個人風格非常獨特

由於以前他是錄像店打工,閱片量驚人,所以他對觀眾G點把握非常好。

他電影特點可簡述為 話癆 暴力 惡趣味 戀足 解構 好配樂 致敬最後談

話癆

他的電影對白非常多,而且很多對劇情沒有直接推動力。

但這些對話富含了大量的信息,對於刻畫人物性格很有幫助,而且對白生活化,讓人有親切感。

而且有些對白就是為了讓人物更酷,比如《低俗小說》塞繆爾傑克遜殺人前BB一番就是昆汀為了耍酷。

經過大量看似乏味的對白轟炸後,在觀眾昏昏欲睡之時,昆丁就會調皮地展開強情節。

其實單拿出強情節來看,這些情節往往並非極為之吸引(如金剛不壞中的挂車),但是每每情節展開時觀眾都會大呼過癮,原因源於昆丁對電影節奏的超強把控,更準確來說,就是鬆緊節奏的對比和伏筆的收放(其中玩得最出神入化的就是低俗小說中第二小節最後那預言般的笑話ketch up)。

而這種把控力就來自於這貨本人是電影劇本編劇的原因了,自己寫的劇本嘛,喜歡怎麼玩就怎麼玩。

暴力

他的電影充斥著暴力(包含語言暴力)他本人很喜歡香港動作片和西部片 日本文化也很迷戀 對《精武英雄》讚不絕口

在《殺死比爾》開頭,他就是用的邵氏當年的標誌,算是致敬吧。

而且他請了劉家輝來客串(邵氏當家打星,因邵氏減產而落魄,故事有空再聊)

他後期電影很多都是西部片,現在西部片的興起昆汀功不可沒

惡趣味

他喜歡搗鼓些個人喜歡的道具 很有個人特色

戀足

這個很多人都知道

解構

他電影總是非線性敘事,使得電影很有張力,值得玩味

但這種也導致他電影受眾偏小,普通觀眾不太容易接受

所以早期昆汀電影評價好,票房都不高,直到《無恥混蛋》票房才起來

現在他也開始慢慢接近主流

諾蘭初期也喜歡玩手法,後面就慢慢淡化了,大製作都是常規敘事

配樂

昆汀音樂品味非常好,早期他的電影配樂都是到處抄,再合到一起

到後面的電影,他電影才有專門的音樂製作人

致敬

很多人都說昆汀喜歡抄襲,這點有些不太公平,其實他只是借用了某些創意而表述自己的電影

《落水狗》裡面卧底就是借鑒林嶺東的《龍虎風雲》,但兩個電影差別很大

《被解救的姜戈》也是翻拍老版的西部片,但味道各有不同

華語這種也很多啊,王家衛《東邪西毒》是最典型的例子

徐克是最喜歡玩這套的導演,《東方不敗》改的太狠,搞得金庸不再授權徐克拍他的小說

英雄本色 倩女幽魂 梁祝 新龍門客棧 都是翻拍自老版電影

別看昆汀是個暴力狂,他和喜歡王家衛的電影,專門講解過

烏瑪瑟曼是他的女神

昆汀客串的這部電影你看過嗎,和一位暴力大師合作的


關鍵詞:血腥暴力,話嘮,低俗趣味。

有人說,喜歡昆汀電影的多半都是男生,大概很少有女生喜歡看他的電影。在他的第一部作品中,主演是六個男人。整部片子中,幾乎沒有出現過女演員。

看昆汀的第一部電影是《落水狗》,作為他的處女作,昆汀的黑色幽默已嶄露頭角。他本人也是憑此片確立影壇地位的。我們已經能夠看到《低俗小說》里精巧的敘事結構,但兩者更為相似的,恐怕就是片中洋溢的昆汀氣質。《低俗小說》是昆汀的第二部電影作品,這部影片的成功宣告了後現代電影在世紀末終於成為電影中一股強大的潮流,他最大的貢獻是把「淺薄」的後現代電影拍成了「史詩」。

這部影片是世界影壇非線性的敘事電影的代表作,由6個彼此獨立而又緊密相連的故事所構成,6個故事都各自講述了一個不同的事件,但他們卻都有著共同的戲劇屬性將它們緊密相連。

影片結構巧妙而富有深意,對白精彩。片中每個人的身上都有著美好的品質,卻都無可救藥的走向了黑暗與迷茫。各個段落不分首尾,互補結構,開頭和結尾相連,卻暗示著一切的現實中的一切迷茫永遠不會結束,我們如何走出內心的黑暗。 個人感覺看他的片子需要足夠的耐心,話嘮似的台詞對白及不夠緊湊的片段敘述常常讓觀眾看了一半還不知道在講什麼,只有看到最後才恍然大悟。

《低俗小說》是昆汀·電影風格的最佳代表,我就以它為例來說說。

最有意思的當然是他的電影結構,和他高密度的台詞,這確實他最顯著的特點。

但昆汀還有幾個重大的特點,一是是他的舞台劇傾向,他的電影基本上都限定在幾個固定場景中,然後在場景的嚴格限制中做出微妙的戲劇性。

另一點,是他與好萊塢的最大區別在於,他拍的都是好萊塢電影的前戲,他把前戲當主戲拍。這和他的電影結構一樣,有一種反傳統的快感,也賦予他的電影一種惡趣味的懸念感。

而他的電影人物則有一種近乎於流氓、紳士與聖人之間的混雜氣質,他們總是正兒八經的胡說八道,或者說邪氣凜然地嚴肅佈道,這也是他電影有趣和反諷性的來源之一。

還有一點,是他電影形式和表達的精準吻合。

《低俗小說》表面上看講的是荒誕,無論是片中塞繆爾·傑克遜和約翰·特拉沃爾塔被亂槍掃射,卻無一得中,還是烏瑪·瑟曼與特拉沃爾塔看起來要春宵一度,卻不想吸毒過量差點死去,還是黑老大被變態店員雞姦,以及布魯斯·威利的傳家寶手錶,是被他的父輩藏在肛門裡十多年保存下來的,無一不透著荒誕的氣息。

但當最後影片的一個時間片段被補齊之後,才發現所有的事情都來源於一次選擇。

所有的看似偶然其實都事出有因,而所有的必然卻看似荒誕不經,昆汀在一個更高層面統一了兩者。這是他電影真正最有感染力的底層原因。


昆汀的電影有幾個特別有意思的點,一個是電影特別喜歡撞車,音樂很有特色,時間順序往往是相反的,還有就是會有意想不到的人死去。這種暴力美學深受很多人的喜歡。

以低俗小說為例子

?眾所周知,常規電影敘事手法多以線性敘事為主,而《低俗小說》,則完全打破這一常規,打破常規時間線的敘事方法,並且這一非線性的敘事方法不僅是在時間上這樣使用,在故事的情節設置上也被打的七零八落,所以許多人在剛接觸這部影片的時候都或多或少的有著「看不懂」的反應,但是,只要堅持到影片最後,觀眾們都會恍然大悟,這便是圈形敘事的魅力所在——開頭即結尾。可以說,昆汀並不是這種手法的最先開創者,但是他,卻將這種手法極具風格化的表現到了極致。令人難忘極為有特色的對白

「當我要向你尋仇的時候,你會知道我的名字叫上帝。」

「當你百分百確定要幹掉房間里的所有混蛋時,這是個不二的選擇。」 (對這一把AK47說到)當這些電影對白直晃晃的出現在你面前的時候,你會感嘆到,昆汀大腦里的那些東西究竟是什麼,怎麼會將電影台詞對白寫成了這樣。但是這樣僅僅是不夠 的,昆汀在台詞方面的功力遠不止此,通常情況下,昆汀的台詞還表現在另一種情形下,便是和劇情以及畫面的十足的契合感。

昆汀·塔倫蒂諾(Quentin Tarantino),1963年3月27日生於美國田納西州的挪克斯維爾,美國後現代主義導演、編劇、演員、製作人[1] 。

1987年,拍攝個人首部喜劇短劇《我最好朋友的生日》。1991年,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2] 1994年憑藉執導拍攝犯罪劇情電影《低俗小說》獲得戛納影展金棕櫚獎,1995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3] 。1997年,拍攝驚悚電影《危險關係》。2003年,連續推出《殺死比爾1》和《殺死比爾2 》。2009年拍攝了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的電影《無恥混蛋》。2013年憑藉電影《被解救的姜戈》獲第85屆奧斯卡獎最佳原創劇本獎[4] 。

——百度百科資料

要說昆汀不得不從經典的處子作《落水狗》說起,想必有一張圖片大家已經看過無數次了~卻不知道這圖就是出自昆汀《落水狗》的劇照,可見經典的地位。

一個鬼才的處子之作!暴力美學與黑色幽默的精妙詮釋!

整部電影一共有252個F**K,雖然這個數量與《華爾街之狼》的414個相去甚遠,但你要知道,落水狗是在1992年上映的,可以說是昆汀這個鬼才獨自帶領了一種風格走向了極致。

該片並未採用線性敘事,而是通過閃回穿插以及補白的插敘來完成對劫匪搶劫以及「落水」的介紹。同時,該片完全捨棄了對劫匪搶劫的經過敘述,而是關注並剖析了劫匪作案前後的心理。

至於經典之作《無間道》中那句經典台詞「對不起,我是警察」,都是借鑒自落水狗,可見昆汀對於全球電影歷史做出了極其誇張的影響。雖然這麼說,但昆汀也是從經典港產片中「偷竊」了不少的精髓,這個下回再說。

另外一部讓昆汀真正名聲大噪的電影就是更廣為所知的《低俗小說》

《低俗小說》的非線性環裝敘事手法影響深遠,在當時是獨一無二的。

昆汀是在玩電影,同樣,他的電影是在玩觀眾,每每衝破觀眾的思維慣性。《低俗小說》這部電影就像一個帶著面具穿著皮衣的施虐狂,對觀眾施虐,但觀眾卻從這種被虐中得到了無與倫比的性高潮。

現代主義電影,導演都費盡心力地去表達,他們想讓觀眾知道自己想要表達什麼,他們恨不得把什麼都交代得完美與清楚。

而昆汀的這部《低俗小說》,就擺明了一個態度——你們這些狗娘養的觀眾,這部電影在說什麼,你們他媽的自己去摸索,自己去用你們的豬腦袋想去。

而觀眾們反而覺得這種被強加的莫名其妙的任務合情合理,反而充滿樂趣。

這就是這部電影從敘事性來說,最偉大的地方之一。

電影中處處充滿著這種玩弄觀眾的情節。

我們從形式和手法上,能看到香港電影的影子。昆汀以前可看不過不少林嶺東、王家衛、吳宇森的作品。第一步影片《落水狗》照搬了不少林嶺東《龍虎風雲》中的東西。同時,王家衛的《重慶森林》備受推崇也跟昆汀的推崇脫不了干係。甚至其中的暴力美學,也是昆汀集成並精進了庫布里克,馬丁斯科塞斯。念聖經殺人那段也不是他獨創的,而是出現再了經典電影《獵人之夜中。》

昆汀曾說:「我每部戲都是東抄西抄,抄來抄去然後把它們混在一起……我就是到處抄襲,偉大的藝術家總要抄襲。」

這經典的文森特與米婭飆舞的場面,是美國音樂史、舞蹈史的縮影。有趣的是,據男演員自己的描述,最開始他們都按照要求跳,到了後來昆汀同意他們即興發揮。

如果有看過星爺的《百變星君》你就會知道這一段出自於昆汀的《低俗小說》

可以說,非線性敘事的風潮,就是《低俗小說》做的貢獻最大。以及暴力美學的發揚,《低俗小說》功不可沒。對暴力的戲謔、道德功能社會功能的淡化也做到了極致,儀式感上也出類拔萃。雖然也許不如之後的《罪惡之城》,但《罪惡之城》從時代意義以及內涵上來說,差了太多。

接下來要說這一部經典之作,相信絕大部門人都看過,包括這已經深入骨髓的配樂。

《殺死比爾》 是一部糅合了B級片、中國功夫片、日本武士片和動畫片等多重元素的暴力美學作品。與一般的動作電影不同,影片的主角是一個金髮碧眼的女人,這顯然不是在我們生活的世界發生的。而在昆汀的電影世界裡,女性不再是軟弱性別,她們同男人一樣弱肉強食,一樣充滿了暴力的衝突,一樣可以去殺人。

整部影片對於「暴力美學」的展示十分鮮明,各種暴力血腥的鏡頭充斥全片,各種蒙太奇技法巧妙揉合,分段式的記敘方式顯示了導演獨特的個性思維,音樂和色彩的精妙體現了後期製作的精心,而各個人物都與整個故事大背景十分相符。如果以生命作為比喻,《低俗小說》就是個意氣風發充滿活力的少年,而《殺死比爾》就是大腹便便的中年人,已經有穩定的方向以及成熟的思維。

其中我最喜歡的一個橋段,,栗山千明飾演的暗黑系蘿莉完全撕裂你心中AV女憂裡面那種穿著日本校服萌妹子的形象,喝完酒反問對方一句:你是不是想操我?然後一刀捅死這傻逼富二代,那冷漠邪魅的眼神卧槽直接高潮了!

就像你也許喜歡過一個讓你覺得很妙,欲罷不能的人一樣,殺死比爾這部電影也是很妙,讓人慾罷不能的。理性了說,這部電影電影表現形式豐富卻不花哨,表演、場景、色彩、光影配樂,人物設置已無法多增一分或少減一分。而且出人意料的敘事完整清晰。感性了說,除了中國的白眉道人那一章,昆汀對於其他民族的文化把握的太妙了。中國武俠元素,日本文化,美國德州風貌以及拉丁風情。風格糅雜。最吸引我的還屬音樂。就是因為幾場背景音樂的打鬥,導致《殺死比爾》成為了我觀看次數最多的電影。比如《The Lonely Shepherd》。一首西方的演奏曲竟能與中國武俠意境如此相契。彷彿走在西北的粗糲戈壁灘,又像面對著美國西部蒼涼的荒漠。想像著陽關古道策馬西風,無邊落木蕭蕭下,既可湧起英雄的壯闊情懷,又感慨人生淡然,「喜樂悲愁,皆歸塵土」。除了打鬥,電影最後的bill對女主說:「You are a terrific person. You are my favorite person." 成了我心中的最佳表白之一。這部電影的情節經不起推敲,無邏輯可言,不妨當成一部只有在電影世界中才有的電影。它能如此迷人,就足夠了。

《無恥混蛋》預告片曾以「混蛋的傑作永遠做不完」為題,大弔影迷胃口。那剛好對應了電影最後一句台詞,皮特飾演的混蛋頭子面帶微笑,跟身旁手下同時沖著銀幕前面的觀眾說,我覺得這會是我的曠世傑作(當然前面還有希特勒力贊戈培爾的一席話)。幾乎所有人都把它理解成昆汀的自白了,那麼這是他的驕橫狂妄還是自信體現?

《被解救的姜戈》是一部典型的昆汀·塔倫蒂諾作品,延續了他一貫緊湊亢奮的敘事風格,處處可見奇思妙想的幽默元素和血腥野性的動作場面,黑色幽默和暴力美學的風格發揮到了極致。片中充滿了長鏡頭、瑣碎的對白、懷舊的歌曲,以及滿屋的血漿和被槍打爆的屍體。與他以往有所不同的是,這次採取了規規矩矩的線性敘事,更加淺顯易懂。

之前的昆汀,好比《落水狗》《低俗小說》《死亡證明》,走的路線是「扯淡-話嘮-扯淡-話嘮-稍微打一下「,後來呢,好比《殺死比爾》《無恥混蛋》《被解救的姜戈》,走的路線變成」扯淡-打一下-話嘮-使勁再打一下-扯淡-最後放個大招完事兒「,孰優孰劣見仁見智。我自然還是喜歡後者,這次的姜哥更是如此,每當你被話嘮的台詞和緩慢的劇情折騰得無可適從時,他就給你丟個炸彈,提個神、爽一下,高潮!這暴力美不美我不知道,我就知道這暴力還挺爽。還好昆汀仁慈,沒把狗撕人的畫面呈現出來,也沒把燒下體的鏡頭搞出來。

這部《八惡人》先後遭遇選角風波、劇本泄露、法律訴訟的作者電影對特定觀眾充斥著滿額的吸引力和號召力。

整個故事還是昆汀一如既往的特色,簡單的場景,並不那麼複雜的人物關係,沒有對於錯,只有仇恨,報復,血腥,暴力!直到電影尾聲,這個被別人轟掉兩個蛋蛋的老黑鬼跟這半條腿被掃射過的白人一起用最後的力氣用絞刑處死了這個滿臉是血和頭骨碎的女人,他們最後的那種帶有快感呻吟,那種愉悅的表情,以及對將死之人說的最後的台詞,都像極了人在做愛時的歡愉,用儘力氣的發泄,說著淫蕩的話語來挑逗對方。就連最後女人被絞死後,猶如狂風掠過後的平靜與高潮過後帶著輕微的喘氣聲睡意來襲的感覺如出一轍,這就是昆汀,這就是他給我們帶來的暴力美學。

曾有人這麼評說昆汀·塔倫蒂諾:

愛吐槽,愛致敬,愛沒完沒了的FUCK,愛中國功夫,愛義大利黑幫,愛流行世界裡的性感和血漿···沒上過大學,沒當過大兵,寂寞了,就看看電影。崛起於音像店,縱橫江湖20年,一個牛逼傳奇的誕生。一半是痞子,另一半,還是痞子。

最後給出昆汀的導演作品

2015八惡人  The Hateful Eight兼任編劇2012

被解救的姜戈

Django Unchained

兼任編劇

2009

無恥混蛋

Inglourious Basterds

兼任編劇

2007

金剛不壞

Death Proof

兼任編劇、攝影

刑房

Grindhouse

兼任編劇、攝影

2004

殺死比爾2(推薦)

Kill Bill: Vol. 2

兼任編劇

2003

吉米·坎摩爾直播秀

Jimmy Kimmel Live

殺死比爾1

Kill Bill: Vol. 1

兼任編劇

2000

犯罪現場調查:拉斯維加斯

C.S.I.

兼任編劇

1997

危險關係

Jackie Brown

兼任編劇

1995

四個房間

Four Rooms

兼任編劇

1994

低俗小說(推薦)

Pulp Fiction

兼任編劇

1992

落水狗(推薦)

Reservoir Dogs

兼任編劇

1987

我最好朋友的生日

以及昆汀參與制作的電影作品表

上映年份

中文片名

外文片名

2008

地獄騎士

Hell Ride

2007

金剛不壞

Death Proof

刑房

Grindhouse

恐懼星球

Planet Terror

2006

自由的怒吼

Freedom"s Fury

2005

人皮客棧

Hostel

草地上的男人

Daltry Calhoun

2000

從黃昏到黎明3

From Dusk Till Dawn 3: The Hangman"s Daughter

1999

嗜血狂魔

From Dusk Till Dawn 2: Texas Blood Money

1998

歡鬧之家之妙語連珠

God Said, "Ha!"

1996

殺出個黎明

From Dusk Till Dawn

顫慄時刻

Curdled

1995

四個房間

Four Rooms

1994

亡命之徒

Killing Zoe

2001

少年黃飛鴻之鐵馬騮

Siu nin Wong Fei Hung ji Tit Ma Lau

1992

限時索命

Past Midnight

1987

我最好朋友的生日

My Best Friend"s Birthday

有興趣的同學可以上網自行搜索資源觀看

本文章為原創文章,未經同意切勿轉載。


昆汀·塔倫蒂諾。我想我會一直記著這個名字。

有段時間我總問身邊的同事你看過昆汀的電影嗎?他的電影讓人看一遍就能記住,心裡不禁感嘆,好電影也可以這樣玩,讓人大快淋漓!我個人非常喜歡這位導演。也不打算再用什麼詞去形容他本人。儘管他的作品實在算不上多,但每一部都印上了屬於他的電影風格。如果沒有這十幾部電影,近20年的好萊塢電影該是多麼的無聊啊!

如果細細品我們大致能總結出來昆汀電影的以下特點!

  1. 膠片拍攝出的電影

個人是非常喜歡膠片拍攝出來的畫面所呈現的感覺。跟現在滿電視里腮紅與口紅齊飛的色調,昆汀電影的畫面質感於我簡直就是天堂。

目前我們看的電影拍攝基本都是數碼攝影,因為採用膠片,成本相當高,同時必須有專門的放映設備機器和熒幕,所以很少的導演熱衷於用膠片拍攝了。但膠片能細膩地體現場景的細節和氛圍,在色彩、光線變化、影調等各個方面都比數碼能夠包容的程度更高。而昆汀電影故事大都是講述的是上個世紀80年代的故事,這種膠片的拍攝無論在年代上還是故事的發展都給觀影人很強的帶入感。如果你現下看到一部剛上映的電影卻是有著老片畫面的質感,也許那就是出自昆汀之手的電影。不過我想這有的等了。

2.反叛主流敘事模式

敘事的破碎性、拼貼性和雜亂性是其影片的主要特徵。

很多人評價昆汀為鬼才,我想大部分是因為他的電影擺脫了主流線性敘事的模式,事件的順序不按發展順序來,作者把原有的故事時空邏輯打得支離破碎,重新構建故事順序,從而產生全新的敘事視角。

他的電影多採用故事分段性;多線性敘事;閃回等手法。比如:1994年這部讓昆汀真正大紅大紫的《低俗小說》,就是採用環形分段來講故事的: 「文森特和馬沙的妻子」、「金錶」、「邦妮的處境」三個故事,最後首尾呼應,將一個故事完整表述。

我們的現實生活不就是這樣嗎,一個時間點,同時發生著很多的事情。這種處理更易讓觀眾以一個此刻旁觀者的身份去觀望事態發展。當然昆汀是不屑拿一個一個分段小故事來給你講道理的那種人,你看似毫無聯繫的幾個故事之間都有一定的內在關聯,全部的故事給你講完了你也就只有驚嘆叫好的份了。

昆汀的電影有一種能力: 你可能一開始雲里霧裡揣摩這鬼才導演到底想要表達什麼;馬上你就要被那些家長里短的對白哄睡過去。終於想要放棄掉某段無關緊要的對白,當你再回來繼續看他如何演下去,你心裡暗罵:怎麼畫風轉的這麼快,剛才到底發生了什麼。 這就是昆汀的本事!你感覺他在隨心所欲的玩弄故事,讓你發現你還不得不靜靜的聽他說!當你沒有任何心理準備時,突然給你爆發一場驚心動魄的打鬥!這種不按常理出牌的模式是昆汀非常熱衷的。有人說天才是不拘一格,隨心所欲的,甚至可以偶爾使壞耍你,你還只能陪笑。想起昆汀那副「嘴臉」,還是你贏了。

3.暴力美學

「暴力」和「美學」,原是兩個風馬牛不相及的詞,然而不知從何時起,它們結合成一個新的詞——「暴力美學」

昆汀所開創的電影暴力美學也是電影史上不容忽視的一筆。昆汀的暴力美學秉承了儀式化以及符號化,並在此基礎上賦予新的內涵,產生了自己獨一無二的特質。

這點印象最深的是《低俗小說》畫面中一個叱詫拳壇的拳擊手,一個虎背熊腰的黑社會老大,竟用小孩子化的「點指點兵」遊戲來決定誰先被強姦。本身極其不堪的事件在這種遊戲的參與下暴力性弱化,從而帶動了場面的趣味化。昆汀顛覆了暴力本身,將其改變為一種遊戲,一種平常生活狀態。昆汀的風格化暴力都是「為遊戲」的暴力,整體呈現出一種後現代主義的喧囂和玩鬧,體現了一種荒誕的黑色感覺,暴力場面充滿了詩意性和趣味性。在他的電影作品中,風格化的暴力場面無處不在。沒有哪個導演象昆汀一樣沉迷於此。

4.藝術的對白與獨白

機智幽默而有促進故事發展的台詞也是他影片的特色之一,極具調侃意味的對白和獨白是昆汀處理暴力的一種方式。血腥殘忍的暴力死亡通過無厘頭的台詞和延展性言語在一定程度上避免了視覺刺激並弱化了暴力的不良影響。昆汀的電影台詞讓人看著也非常的帶感!

5.燃爆的電影原聲

必須要提的!音樂是昆汀電影的重要組成部分!他自己曾經說過:他創作劇本經常是先有的某段旋律或某種歌,才有的劇情。昆汀是個超級樂迷,家裡黑膠唱片超乎你想像。所以他的電影從來也都不用專業的電影配樂師,他腦子裡裝的就是個頂級配樂師,隨時準備著和他一起工作。不得不說昆汀有著超高的音樂品味,讓那些也許顯的老舊幾乎讓人遺忘的旋律重新煥發了巨大生機。用電影的鏡頭把他們全部激活,帶給我們巨大的驚喜。可以這麼說如果昆汀的電影少了這些原聲,電影可能要黯淡許多。

昆汀電影中的原聲歌曲,大都放在我的手機中,時不時的拿出來聽一聽,雖大部分年代久遠的歌曲,卻是非常好聽耐聽。忍不住拿來跟大家分享探討一下。

《Misirlou》--《低俗小說》:第一首開場曲就非常驚艷,密集的音符像是大浪把你措手不及的從頭到腳沖了個遍。

《Freedom》--《被解救的姜戈》:這部電影是昆汀首次進軍大陸的電影,當年在大屏幕上看到昆汀,異常激動。電影中這首Freedom自由和劇情無縫銜接,是我最愛的一首。順便說一句:裡面有小李子出演的反派。

《Hold tight》--《金剛不壞》:強烈的搖滾布魯斯節奏。大愛曲目。昆汀電影中對上世紀60年代到80年代的音樂格外欣賞有加,所以音樂也多用那個年代的。當我們跟著電影中喝了酒的姑娘們聽著這首歌抖著腿,然後昆汀又讓你措手不及的血腥了一把。

《Battle Without Honor or Humanity》--《殺死比爾I》 這首估計大多數人對其旋律都太過熟悉了。當大姐大帶著她那幫小弟進入夜總會時,這首歌響起來,燃爆!讓人熱血沸騰。感覺隨時都有人要拔刀打起來。這首被人遺棄的歌讓昆汀拿來用活,之後我就在很多的廣告和出場儀式中聽到。 另外昆汀骨子裡也許是個女性主義者,這殺死比爾三部曲就是最有力的證據。

當然還有不少歌曲被昆汀完美的運用到了他的電影中,這些原聲很多用旋律刻畫人物形象的,給人暗示故事接下來發展的歌詞曲目。在這就不一一列舉了。

每個人對昆汀的評價都是不一樣的。有的人稱他為大師,天才,拿來主義者,電影頑童。有人很喜歡他的電影風格,有的人卻無法欣賞他電影的惡趣味。我想每個人身上有那麼一個標籤,讓不管喜不喜歡你的人,一想到某個特性腦海中首先就能想到你,這也許算是個很不錯的事情了。


昆汀·塔倫蒂諾,惡趣味,荒誕,話癆,喋喋不休似乎是他絕大部分作品的標籤。

看他的電影,作為一個暴力美學推崇者,我能夠經常在沙發上坐起,一拍大腿,爽!同時又能夠在摻雜著暴力的幽默面前哈哈大笑。

難道不是這樣嘛?

暴力在昆汀·塔倫蒂諾手中,就是一張王牌,運用得肆無忌憚卻又讓各位國產小成本暴力爛片導演不得不服。

《被解救的姜戈》中,隨著黑人奴隸手中來複槍一聲響,奴隸販子血漿崩起半人高,給人的震撼不亞於霹靂驚雷。

同時又讓人默默興奮,就像屏幕前跳出五殺的提示框,讓人熱血沸騰。

能殺就殺,能爆頭就暴力,絕不墨跡,絕不拖泥帶水,乾淨利落。

宏大的場景,適時地話癆鋪墊,讓暴力來得猝不及防卻又合情合理,拍案叫絕暗自爽後,仔細琢磨又有理有據,實在讓人佩服。

《殺死比爾》中,開場不久女主就被爆頭,簡直讓人懷疑是不是看了一部限制級的小成本電影。

然而,昆汀塔倫蒂諾仍舊用他的暴力美學成功地征服了觀眾的感官,繼而征服了觀眾的心靈。

原來暴力也能拍得這麼唯美,這麼震撼,這麼清新脫俗,原來人內心黑暗面的宣洩能夠這麼徹底。

看到最後半個腦袋被割下來,原來暴力也能讓人笑出來,荒誕的藝術就這麼巧妙地被融合到了昆汀塔倫蒂諾的電影中。

暴力至上,荒誕無稽。

有這樣突出的藝術表現形式,昆汀·塔倫蒂諾無愧一位電影大師。

他手中的工具是暴力,宣洩的是人心的黑暗。(電影爛番茄編輯部張昌錦答)


毫無疑問,昆汀是個鬼才。而所謂「鬼才」,就是「鬼才知道他在想什麼」。

他給了全世界所有影迷一個希望:原來愛電影,看很多電影,真的可以排出很好的電影。

  昆汀這個名字來源於影片《槍之煙火》中的角色。他在20世紀九十年代作為風格獨特的導演迅速成名,他擅長非線性講述故事,難忘的對白及血腥場面,將美國本土B級片的黑色暴力風格發揚光大。昆汀是20世紀90年代美國獨立電影革命中重要的年輕導演,以獨特的個性和對商業電影和藝術電影均有深刻理解著稱。

  他兩歲時隨家遷居洛杉磯,在這座電影氣息濃厚的城市長大,童年起就愛上了電影。18歲中學畢業後,在曼哈頓海灘一家名為「錄像檔案館」的錄像租賃店工作。此間,逐漸領會並掌握了眾多電影知識和技法。1991年,他憑出售《致命浪漫》劇本所得的5萬美元,決定開始拍攝自己的第三個劇本《落水狗》。1994年編導的第二部影片《低俗小說》

這個經典片段周星馳在電影《百變星君》中致敬過

大獲全勝,奪得戛納影展金棕櫚獎,次年獲奧斯卡最佳原著劇本獎,奠定了他的好萊塢地位。1997年的《危險關係》表現平淡

03、04年連續推出《殺死比爾Ⅰ》和《殺死比爾2 》,再掀昆式暴力美學高潮

這兩部片子很多地方都致敬了他所喜愛的香港電影,香港導演吳宇森是他的偶像。也用上了很多他在瘋狂看片時珍藏的電影配樂,可謂一部標準的「影迷電影」

後與好友羅伯特·羅德里格茲合導《刑房》,獻出《金剛不壞》,受到影迷追捧。2009年拍攝了布拉德·皮特領銜主演的《無恥混蛋》。

一些鮮明的特點是

  1. 非常喜歡類似於小說的章回體【典型作品《低俗小說》】

2.人物對白能讓你忘記是在看電影,就像在看現實生活中兩人的對話【每部作品】

3.每個人物都有自己的一套想法觀點

4.總有你意想不到的人會死

5.他電影中的音樂都是經典

6.他電影的字幕總是與眾不同

7.他的電影總是有向他喜歡的電影致敬的鏡頭


說起昆汀,人們往往會津津樂道於他的「暴力美學」。的確,昆汀的《殺死比爾》,《被解救的姜戈》是暴力美學的典範。

其實他的電影還有其他的鮮明印記,這些印記使人能夠很清楚的記住他的電影成就:

昆汀的電影,能夠用直白的鏡頭告訴你現實該有的樣子,這些現實往往會被其他電影忽略;或者,沒有人敢去拍攝。《低俗小說》告訴你,光鮮的外表下,那些癮君子、暴力犯、甚至特殊性愛好者的狀態。這些社會的陰暗面進入導演的鏡頭往往是在警匪片里,不會這麼純粹的出現在一部電影里;看了《被解救的姜戈》,可能才會在那些暴力鏡頭下感受到當年黑奴收到的打壓和歧視,這種感受不是資料中那種模糊的感受,而是深入到骨子裡的感受。《殺死比爾》雖然是用浪漫主義方式講述的,但是也會讓你感覺到一個黑幫老大,他所具有的愛恨情仇。

昆汀的電影,在某些細節方面的追求,也有其鮮明的印記。在《殺死比爾》中,鏡頭真切的呈現了肢體被砍下的一幕幕,還有血液噴濺的畫面,那些畫面似乎在告訴你,細節就應該這樣。還有The Bride被活埋的那一段,在地下的那幾組鏡頭,有畫面,也有直觀感受,堪稱神來之筆。

如果總結一下,昆汀的特點應該是:用細節、用暴力向你真切的去表達這個世界,以及這個世界上人們的命運。

作者|公眾號:上官二少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