樓主的表述觀點存在疑點,我分兩部分為你解答。

如果我沒記錯的話,2010年元旦檔的《讓子彈飛》獲得了9項台灣金馬獎提名,12項 香港金像獎提名,7項亞洲電影大獎提名。

《讓子彈飛》在商業上的表現更加不俗,上映兩個月,票房過7億,7億在當時的中國市場是了不得的事情。

這真的不是8年前很一般的電影吶。

2002年張藝謀導演的《英雄》開啟了華語商業大片時代,雖然《英雄》在國際上提名奧斯卡最佳外語片獎和柏林金熊獎,但國內觀眾並不買賬,罵聲一片。

2005年的《無極》走的也是商業大片路線,卻讓陳凱歌走下神壇,至今仍是他一生的黑點,與《讓子彈飛》同檔期的《趙氏孤兒》同樣罵聲一片。

《讓子彈飛》在某種意義上是中國史上最牛逼商業娛樂大片兒,用當時流行的話,「姜文站著把錢掙了」。

雖然cctv、人民日報、新華社批判《讓子彈飛》低俗,它依然在觀眾口口相傳中收穫輝煌的7億票房。

「一千個讀者中有一千個哈姆雷特」,同樣一部影片,有人認為它好,也會有人認為它一般,看待《讓子彈飛》上,題主明顯是後者,而我是前者。

正好可以解釋為什麼「為什麼直到現在還有人搬出來說多好多好?」

《讓子彈飛》有浪漫的想像、癲狂的審美、極致的表演,情節複雜,劇情燒腦,是一流的荒誕喜劇。

荒誕不經的東西,喜歡的人喜歡,不喜歡的人不喜歡,蘿蔔白菜,各有所愛而已。

這是姜文的個人英雄式表達,同神作《鬼子來了》相比,他更懂得掩藏自己挑戰的野心,這些野心都掩藏在《讓子彈飛》里。

(壹條電影編輯部:點贊君)


很一般這個詞是對這部電影的誤解,在我看來,這是姜文最入世的一部電影了,也就是說,普通觀眾最有可能看懂的一部電影。結果照顧了觀眾,還落得很一般的評價,確實有些委屈。

「讓子彈飛一會兒」這是全片中心句。影片一開始,姜文砰砰開了數槍,山下沒有絲毫動靜。小弟問:沒打中?姜文笑:讓子彈飛一會兒。是的,在命中或者沒命中目標之前,讓子彈先飛一會兒。這是姜文在跟觀眾說,電影究竟拍出來會受到什麼樣的評價,剛上映的評價和過了很多年之後的評價會不會不一樣,所以,讓子彈飛一會兒,讓電影在時間的長河裡飛一會兒。

「站著,還掙到了錢」姜文在影片中還不時流露出一點對電影本體的思考。他叫喊著「我就不信站著,還掙不到錢了?」無疑是上部委屈的發泄和豪氣千雲的宣言。片尾,他的弟兄們一個個走過,紛紛表達感言,老大跟你混「不輕鬆」。我相信這是姜文對於自己導演角色評價,對於自己過強英雄主義情懷的一種無奈或者無賴的審視。現在拍電影,有多少人能站著還有錢掙了?想想前不久的吐槽大會上,李湘老公王岳倫對自己的嘲諷,拍電影時候投資方要求太多,他沒答應,然後,就沒有然後了……姜文從陽光燦爛的日子拍到太陽照常升起和鬼子來了,大家都說沒看懂,鬼子來了還被封,後來姜文就拍了讓子彈飛,不管看懂沒看懂,至少票房夠了,真的是站著把錢掙了,姜文的導演能力和導演思想絕對是中國一流導演,毋庸置疑。


一樓回答的不錯,我補充兩點。第一,電影當時票房拿到7億,已經很高了,高到讓其他電影羨慕嫉妒恨的地步,但是這還不是全部,這部電影上映的時候,由於攝像師失誤,已經提前把高清的影片流露出來了,當時網上很多,對這不電影的票房造成了巨大的損失。這部電影明確是奔著當時票房記錄去的,如果沒有流出影片,達成當時的影史第一問題不大。第二,影片上映之前葛優就放話說,這部電影的話題量能持續一年。後來雖然沒有那麼誇張,但是《讓子彈飛》引發的話題討論量確實是其他電影難以望其項背的,許多台詞都成了當年的金句。網上貼吧,對這部電影的深挖,解析,太多了太多了。確實也持續了大半年。總之,這註定是部不一般的電影,註定是姜文的又一經典神作。


已經八年了啊,時間過得好快啊。我覺得可能是因為《聲臨其境》里,一位老師,就是演《家有兒女》中的爸爸的那位,給配了個音。所以,很多人就開始討論這個電影了。


推薦閱讀: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