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成報記者吉雄世╱高雄報導】南北兩場火災奪走11人寶貴生命,高雄市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從台灣最常見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中,發現能有效隔絕火焰,延緩火勢蔓延,爭取黃金逃生時間,研發出新一代防火建材;這項發明技術參加今年5月由教育部舉行「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勇奪「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台北市錢櫃KTV與高雄市住宅,近日分別發生火災,奪走11條寶貴性命,讓室內裝潢防火建材再受重視,也觸發中正高工師生團隊參與研發,從牡蠣殼中碳酸鈣燃燒產生二氧化碳防火上製作出纖維板,應用於裝潢建材與輕隔間牆,發現火災時能延緩火勢燃燒,爭取火場受困民眾的逃生機會,做為師生此次專題製作的研究動機。
中正高工校長高瑞賢說,在建築物室內裝璜中,常使用回收的木屑製作成纖維板,缺點是耐燃性低,牡犡殼雖然對許多人來說,只是無處可用的垃圾,但是因為牡犡殼主要的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與氧化鈣,二氧化碳可降低可燃物周圍的氧氣濃度,火災來臨時,更可以達到防火的效果。
對於此次建築科與化工科二年級學生,跨群合作學習,利用課程所學知識,解決生活中的問題,並完成具有環保概念的專題製作,校長高瑞賢對師生給予肯定。
中正高工建築科老師張永翔與化工科老師張文瀚,帶領五位學生針對耐燃建材進行研究。將磨碎牡蠣殼與木屑,依不同比例製作六塊纖維板,依據《消防法施行細則》的「防焰性能試驗基準」,進行兩次防焰試驗,使用相同燃燒時間,觀察纖維板燃燒情形,並紀錄每塊纖維板之餘焰時間、碳化面積與碳化距離。
研究結果發現,以碎木片、鉋花製作的纖維板,只要加入超過60%的牡蠣殼屑,即具有防焰效果,火災發生時,牡蠣殼纖維板火焰將在3.24至8.85秒內,自動熄滅,只會在纖維板表面留下燒焦痕跡,碳化面積在54.5平分公分內,不會向四周擴大燃燒。
建築科二年級學生洪宇珊表示,牡蠣是台灣重要的養殖水產物,牡蠣殼主要成分是碳酸鈣,燃燒時會生成二氧化碳,因二氧化碳密度較大(是空氣的1.5倍),容易沉降在下方,可以阻隔助燃物和燃燒物接觸。
KTV、旅館、電影院等營業場所,建材必須使用耐燃裝修材料,若能利用牡蠣殼特性製作環保纖維板,運用於室內裝潢中,不僅可以解決每年一萬多公頓廢棄牡蠣殼被任意丟棄,亦符合耐燃建材(水泥板、石膏板、矽酸鈣板)的要求,於火災初期時不易使火勢擴大。
中正高工建築科洪宇珊、林宗穎、張棚秝、化工科賴育秀、林逸安5位同學,完成《利用牡蠣殼製作HDF纖維板之防焰性能研究》,深具創意與實用性,參加「全國高級中等學校專業群科109年專題及創意製作競賽」,榮獲「土木與建築群專題組」全國第一名。
相关文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