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古以來,遠離大陸的異域國度會被掛以「洋」字,例如東洋/南洋/西洋。而國產專業(發燒)音頻播放器因體積較大而被戲稱為「國磚」,而外國產品則稱為「洋磚」。而「洋磚」產品以日韓為主,日系主要是索尼,而韓系有便攜音頻行業頂尖品牌艾利和(iriver/Astell & Kern)以及愛歐迪(iaudio/COWON)等。

韓國之所以是「洋磚」的重要產地,與當年世韓發明MP3播放器不無關係,在過去的十餘年你,MP3產業經過了演化和變革,幾乎唯獨韓國還保持單一的專業便攜音頻播放器製造商。而今天的主人公 歐普斯 OPUS#1宣稱有十餘年,自初代MP3開發始得經驗,相信核心團隊是脫胎自當年世韓的吧。

簡約包裝和外觀

拿到機器的時候,包裝其實是近幾年比較流行的簡約設計,僅簡單標註型號,以及背面表示參數,其餘就是國代厚海的幾個標貼。

內部的硬盒也是簡約風格。

機器就躺在裡面,然後配件除了說明書保修卡貼膜外只有數據線,和大多數播放器一致(沒套)

機器是金屬和塑料結合,各面看都呈八邊形,所幸的是沒有尖銳的稜角,手感適中

屏幕和背面是貼合的,屏幕尺寸為4寸,握持手感剛剛好,能單手操作。到手的時候,已經有貼膜了

上下左右四面分別是耳機口(單端/平衡)和開機;數據線介面;音量鍵;播放控制,顯得不夠簡潔,但是很方便。

因為沒有採用全金屬設計,因此對電路設計要求很高,否則會很容易受干擾(國磚之所以大多數使用全金屬外殼的原因)

機器本身:

機器使用了簡化的安卓底層,但得益於高度精簡,開機速度不慢,視覺效果也不錯

簡化到連wifi藍牙都沒有了,犧牲了一部分擴展,但可以更好保障音質(有某些國磚就在wifi問題中過招)

設置里音頻相關的主要是主要是增益和線性(LINE OUT)/平衡輸出,以及允許作為usb解碼器。也就是,沒有藍牙和光纖輸出功能

音量調節達到150級,其中120以上時會顯示紅色,估計和增益誰有關(可能設置的增益來自放大電路,大小變化不會有明顯失真,而音量增益來自DAC,會有失真)

視覺效果算中規中矩,不過有意思的話,歌曲沒有專輯封面的時候,系統會自行將預設圖片放上去,不用看大黑屏。

硬體配置和聲音:

OPUS#1 使用了兩片CS4398作為DAC,與價格高一倍有餘的AK120ii一致,因此有人笑話說是廉價版AK。輸出能力為2.1Vrm/s(單端),2.3Vrm/s(平衡)與ak播放器同等。

使用CS4398的機器當中,出去少部分刻意去壓著其音色特徵的外,大多數都有類似的聲音取向:低音收的快,泛音較少,高頻偏亮,形體較瘦,這種現象廣泛存在於使用此新品的手機和便攜播放器,例如vivo,七彩虹,ak等。

OPUS#1既沒有前面提及的非金屬機身的干擾問題,也沒有太過明顯的4398的音色特徵,這點事值得肯定的。

音質部分,測試中使用了大耳機(鐵三角AD2000X)/攜帶型耳機(鐵三角EP700等)/入耳式耳機(音特美ER4P,Final Heaven IV(4),索尼EX1000)/平頭耳塞(YUIN PK1等)進行測試。

除Heaven 4和PK1外,其餘耳機適宜用中增益,Heaven 4適合用低增益,PK1適用高增益,各檔增益下,所需驅動音量均小於120(並不是單純要求音量,要考慮驅動效果),說明OPUS#1增益分檔合理。

測試中,除AD2000x大耳機驅動中略嫌信息量不足,其餘都處於恰當的表現能力,說明OPUS#1的搭配能力較強,不會有明顯的「挑耳機問題」。

就主觀聽感而言,OPUS#1音色中性略暖,既不是非常柔和,也不會過分剛硬,聲場較自然,整體寬鬆細膩,沒有某些播放器為了凸顯「個性」而刻意渲染的奇怪音色。

試聽具體歌曲時,常用的會有流行音樂/爵士等大眾常聽風格,搖滾/金屬等激烈風格,古典音樂等。

在歌曲聆聽會發現機器還是有一定的風格趨向,聲音略偏柔,速度不快(但不至於肉),這明顯不是為激烈風格而調整的,而在一些相對柔和的,注重情感表現的流行音樂/爵士樂表現非常不錯,對於古典音樂,略柔慢的風格更適合不太「爆棚」的,適當的氛圍感使得音樂的包圍感和融入感更強,接近於音樂廳偏後排的聽感。例如搭配ER4P聽一些老的古典音樂的錄音就很有味道。

不過音頻玩家而言,搭配是一種樂趣,在測試中驅動動圈耳機的基礎上我相信更多人能夠贊同我的上述觀點,但搭配速度感較快的動鐵耳機能夠較大程度消除聲音柔慢的特徵,使聲音變成適當的速度感,再搭配音色略冷的耳塞則可以一定程度校正微暖的音色,如果喜歡更冷的可以嘗試使用風格更冷的耳機,只是聲音也不會變得太冷太快太爆棚。反之,嫌耳機音色太冷/速度太快的,可以用OPUS#1來彌補。例如速度很快,音色很冷的索尼EX1000搭配OPUS#1就哼比較好的互補

總體而言,OPUS#1設計適當,沒有「用力過猛」也不過分平凡,盡量考慮多種器材的適配性,有聲音風格偏向但不過分偏執。相比之下「洋磚」對客戶需求的分析和整理要更全面,適合更多用戶,有自己特色,與我們的「求同存異」觀點不謀而合,因此,這款機器黑長適合入門-進階用戶選擇,無論是過渡到更大型的設備/複雜的玩法,或者更高階的單一器材,都能較好的銜接。


推薦閱讀:
查看原文 >>
相关文章